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村词,主要表现出两种情调:豪壮与疏旷。豪壮中蕴含着苍凉悲慨,疏旷中又体现出旷愤的色彩。这两种基本风格特征的融合统一,便形成了后村词豪雄旷放、排宕悲慨的基本风貌。在“簸弄风月”和“寒蝉凄鸣”之风笼罩的南宋后期词坛,这样的作品能自具特色,并为宋代抒发豪情壮志的豪放词添了有力的一笔,客观上成为一个强劲得力的殿军  相似文献   

2.
王恽为元代创作寿词最多者,其寿词集中体现了元初仕元文人的思想意识,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在祝寿词中,王恽表达了"六合一家,海内有归"的大一统正统思想;"调和鼎鼐,拯物济世"的政治理想,以道自任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刚断冰清,恭宽忠孝"的理想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3.
洛玛村的村落景观,具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高度合一的鲜明特征。洛玛村完整的哈尼族传统文化反映出神与人融为一个有机生命整体的神韵,体现出哈尼族以顺应天道和敬畏自然为最高生存原则、以梯田稻作为中轴构建文化体系的卓越智慧。洛玛村与尼朗村和路博村缔结异姓宗亲、陪嫁梯田、竖立石碑等大事,对洛玛村的长远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东坡在其300多首词中塑造了一系列蕴涵极为富瞻的词人自我形象,比较真实和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追求政治理想和人生事业的心理历程及曲折坎坷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李煜是五代词坛上成就最高的词人,一生遭际坎坷。他后期抒发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词,是他被俘后屈辱生活的真实画卷,是用血泪书写成的不朽的生命篇章,充满了感伤主义情怀。他的生命情感和价值观念,永远留给人们一份沉思和感悟。  相似文献   

6.
杜甫诗中数字不仅是他"诗史"的构建材料,而且是他"诗史"的重要支撑。杜甫的数字入诗,从时空的组合反映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有独特的修辞作用,是其诗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作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辛弃疾的豪放词向来以境界阔大、雄奇壮美为人们所称道。但作为一名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爱国志士,他澎湃激昂的报国热情最终化作了满腔壮志难酬的悲愤。他自首不衰的爱国热情和残酷的现实发生碰撞,反映在他的词作中,使其豪放词在豪放雄杰之中蕴含了一份英雄失志的悲壮沉郁。  相似文献   

8.
周密是宋末元初的重要词人,其词独标清丽,音律严谨,但后人对他的评价不一.他没有专门的词学论著,但在其词序及<绝妙好词>上反映了他的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云南腾冲侨村董官村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了特殊的侨村文化——"孝善文化"。其中所蕴含的"孝"、"善"、"义"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文化为主导的儒学风范,同时又显现了一种渐次升华的文化品格;这既属于以家族文化为背景的、带有人文关怀的村落文化,也彰显了腾冲"侨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韦瑞霖先生编撰出版了《新桂系纪实》(上、中、下册)、《赤子吟》、《实用诗韵》、《韦瑞霖诗书画选集》等著作。他一生创作古体诗词1700余首,从数量上看,为现代壮族作家之冠。他又擅长书法、国画,把诗书画融于一炉,三为一体,互相映照,相得益彰,在壮族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从内容上看,他的古体诗创作,艺术地反映了他87个春秋酸甜苦辣的人生旅履,真实地表现了他深明大义的睿智,虚怀若谷的人品,忠诚人民的操守,热爱祖国的思想,对人生际遇有独特的感受,主题思想十分鲜明深刻。他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抒写怀抱,思想感情自然流露,不事雕琢,少用典故,写得自然真切,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1.
李光地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福建安溪籍官员。他著有《榕村字画辨讹》一书,在所辨识的282个汉字中,有一半以上在当代继续流通使用;有2/5的字今已不用,但可考证出来;只有少数的字在当代字典中没有收录。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2.
“追醉逐梦”是晚唐五代大多数文人的共同心态,“醉梦词”由此而大量产生,成为词坛的一道特殊风景。毋庸讳言,这些词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反映了时代精神的颓废流宕。但在批判之余,我们也必须承认,词人借醉乡梦境吐露出的某些真实情感,就象蚌病成珠那样,毕竟具有着一定的思想价值,未可一笔抹杀。  相似文献   

13.
词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最先出现的是形式比较自由、灵活,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民间词,后又出现了淫靡、妩媚的花间词。与花间词相对的南唐词,虽具有华丽的一面,但也形成哀怨、沉郁的风格。李煜就是在南唐词的基础上重新走上了民间词的抒情道路,开启了士大夫词的先河。他以抒情为重,感情充沛并尽可能全面、明确地表达出来,突破了传统写法。这与李煜的身世经历和性格有着无需言说的渊源,也与他别具一格的抒情方法和抒情方式有关。这就使李煜的诗形成了自己清新、自然、率真而又不失沉着之气的词风,他也成为我国词坛上屈指可数的一位词人。  相似文献   

14.
儒家第二大宗师孟子和被誉为"母教第一人"的孟母仉氏的故里在历史文化名村凫村,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历史古迹保存完好,文化积淀深厚.孟子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孟母教子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因此,凫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保护与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摩罗的散文集《我的村,我的山》在饱含深情的叙述乡情的字里行间氤氲着一位客居京城的高级知识分子与故乡丝丝缕缕难分难舍的悠悠情丝。贫瘠、闭塞、原生态的故乡哺育了摩罗,赋予他生命的血肉和灵魂,赋予他求知的欲望和前进的执着,更赋予他与生俱来的羞怯、敏感、自尊和坚强。  相似文献   

16.
曹操宗族墓群在安徽省亳州市,清理出近600块刻写有文字的墓砖,它们是在桓帝延熹至灵帝建宁时期烧制成的。文字砖上的文字绝大多数是在砖坯未干之前用细棒刻写上去,少数是模印或朱书。文字砖中能够传达出文意的文句有单句、短简、小诗。唯一可以称作小诗的文句是元宝坑村一号墓三十号砖文,它是一首近似五言的小诗,和其他文意相近的字砖文句一起汇成了原生态的呐喊,是民间最真实心境的写照。  相似文献   

17.
宋代词人中柳永是第一个对词体作出贡献的人,他不仅革新了词的形式,也扩大了词的内容,把词从贵族手中送回民间。他的词受到了市民的欢迎与喜爱,但统治者与士大夫却瞧不起他的词。苏轼在不满柳永为人与词作的同时,立意要别创一格,别立一派,以与柳永争胜。他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在词调选用上也与柳永不同,结果创立了豪放一派,而与婉约派并驾齐驱,各擅胜场。  相似文献   

18.
赵文初名凤之,字仪可(又作宜可),义字惟恭,号青山,庐陵人。他是南宋遗民,与其弟同出文天祥门下,曾从文天祥勤王入闽,与谢翱、王炎午同佐幕府。据《元草掌诗余》(又名《凤林草堂诗余》),他是后期“江西词派”的代表人物,词风豪壮悲慨,有深沉浩茫的身世家国之感,刘《水云村稿》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农村培养大批"永久牌"创业型人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原承德职业学院)首先在河北省同类院校中创办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班。2004年9月,243名"村大生"进入承德职业学院学习高效种植、园艺、牧医专业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口号,且根据她一生不同的经历,在词中塑造了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真实地体现了词人的生活和心灵世界,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沉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