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的副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汉语的副词,历来划分较宽,基本上把在句中充当状语的诃视为副词。一些文言虚词著作收集副词达350多个。《孟子》的副词也有90多个。这种作法没有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整个语法系统来考虑问题,因而混淆了副词和非副词的界限。笔者有见于此,曾写过:《“甚”的词性演变》(载《语文研究》1986.2)和《上古汉语程度副词考辨》(载《纪念王力先生九十诞辰文集》)论证程度副词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历来是语法界争论的一个问题.分类的标准有争论,具体的划分也有争论.截至目前,关于分类的标准,似乎分歧不甚很大,但具体的划分,分歧还是比较大的.就拿副词来说,《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下称《暂拟系统》)划归虚词,中学汉语《课本》也划归虚词,可是现在通行的三种高校《现代汉语》教材(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张静主编的《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都划归实词,最近出版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张志公主编,下称“电大汉语教材”)又划  相似文献   

3.
十几年前,我就接触到汉语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这个问题,即着手研究,做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试论汉语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划分标准一从“刚才”的词性谈起》,刊登在陕西省语言学学会编《语言研究与教学》1980总2号。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划分  相似文献   

4.
从语法功能的角度划分可以把应县方言的副词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时间副词等六大类,体现了应县方言副词的性状、特点、功能、语义和用法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孟子》的副词共65个,其中范围副词15个。范围副词又分为表总括的和表限止的,表总括的9个词是:皆、胜、举、尽、咸、凡、偕、俱、并。这些词,杨树达先生在《高等国文法》书中,都作为“数之全”的表敬副词,没有作进一步分析。本文主要讨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它们的全部用例统计如下。  相似文献   

6.
(壹)缘起近四年来,由于参加古代汉语虚词词典的编写工作,接触到汉语的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划分标准问题,例如“向”(乡)、“曩”究竟是时间副词呢,还是时间名词?“刚才”、“刚”、“刚刚”(“刚”的叠词)都是时间副词呢,还是分别处理,认为“刚才”是时间名词,“刚”、“刚刚”是时间副词合适?它们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这个问题争论很大,我想分两步解决。先谈“刚才”、“刚”、“刚刚”的词性问题,看能否从一点突破全身。  相似文献   

7.
关于孟子哲学的性质问题,学术界大致有五种意见:第一,主观唯心论。这是解放以来最通行的一种意见。几本有影响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如冯友兰先生、任继愈先生、肖(?)夫先生等主编的教科书,都持这种意见。第二,“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也有客观唯心主义天命观的成分”(九所师范院校合编《中国哲学史稿》)。第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混合物”(吴琼《论孟轲哲学思想中性善论与天命论的矛盾》,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81年8期)。第四,孟子“把‘仁政’的基础摆在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等现实主张上,无疑是唯物主义的”(严北溟《从评价孟子谈哲学的党性问题》、《再谈孟子评价与哲学党性问题》,载《哲学研究》1980年9期、1981年7期)。第五,基本倾向是客观唯心主义(乔长路《关于孟轲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载《哲学研究》1981年12期)。  相似文献   

8.
连词是连接词、词组、句子的词。连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没有修饰作用,只有连接作用,表示它所连接的前后两项的各种逻辑关系。连词同介词以及某些副词界限不易划清。关于连词的范围,各家的看法不一,多数划分较宽。我们认为,连词的范围应该从严,只有实在的意义已经虚化,也不具备修饰和指代作用,只具有连接作用的词才是连词。《商君书》有连词16个,分五类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社会,普遍出现新词新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语法现象。以往普遍认为名词不能受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修饰,但是现在,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渐渐多起来,受到语法学界的普遍重视。《现代汉语名词的多视角研究》(刘顺著)就是一部这方面的专著。总结历来学者对此类用法的论述,本文则是结合名词的意义和用法,对各类名词及相关词类的用法做一具体分析,以更好地明确新时期这一语法现象的性质,规范汉语的使用。作为汉语中最主要的两种词类(名词和动词)之一,名词的用法也最复杂,在“副 名”组合中,名词的类型是多样的,其中有的是名词…  相似文献   

10.
汉英副词对比研究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马氏文通》以来,汉语中对副词就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副词可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词类。在英语中,副词也是一个庞杂的类别,其在概念、分类、虚实、位置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对此,本文就上述几个方面,从对比研究的角度对汉英副词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副词的归属谈词类划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是实词还是虚词,这是我国语法界长期以来议无定论的一个问题。从我国最早的语法书《马氏文通》到目前为止,对于副词的归属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是认为副词应归属于实词,持这种意见的人不多,主要有马建忠、胡裕树、黄伯荣、张静等人;一是认为副词应归属于虚词,这大概是我国语法界大多数人的意见和习惯的分法,如杨树达、杨伯峻、刘景农、王力、张志公等人持这种意见;高名凯、吕叔湘等人,则把副词的归属问题先挂起来,期待解决。笔者认为,高名凯先生和吕叔湘先生提出的问题是值得深思的,也是目前我国语法界亟待解决的。副词归属于实词对呢,还是归属于虚词对呢?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都不是科学地解决  相似文献   

12.
《资治通鉴》卷200显庆五年四月条载:“丙寅上发并州,癸巳,至东都。”《旧唐书》卷4《高宗本纪》载:“四月戊寅,车驾还东都”,与《资治通鉴》不合。查四月辛未朔,无“丙寅”,而有“戊寅(八日)”,“癸巳(二十三日)”。《册府元龟》卷113《帝王部·巡幸二》亦云:“四月戊寅,发并州;癸巳,至东都。”如此,则《资治通鉴》所载“丙寅”当为“戊寅”之误。《资治通鉴》卷205万岁通天元年三月条载:三月“丁巳(十六日),新明堂成,……号曰通天宫。赦天下,改元万岁通天。”案,《旧唐书》卷6《则天皇后本纪》载:“夏四月,案享明堂…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的程度副词是模糊的,我们有一些典型的程度副词,如:最、更、稍微、太、很、有点儿等。但当人们所需要表达的程度是界于这几个典型程度之间时,他们发现在我们的语言中并没有专门的词来表达。这时,程度副词连用便产生了。本文就对这几个典型程度副词的连用情况进行一下分析,将其归类,并简单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编撰的一部政论性著作,它的言语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口语的特点,因此在汉语史研究上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探索《盐铁论》中时间副词的来源及发展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汉语时间副词的发展与变化的足迹。  相似文献   

15.
《战国策》是上古时期一部重要的文献典籍,书中出现的限定范围副词有"独""唯"等。从语法功能和语义指向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并加以详细的描述,希冀对了解上古汉语范围副词系统,特别是限定范围副词有所补益。《战国策》限定范围副词属于上古时期的限定范围副词系统,常位于谓语前,少数也可以位于名词前;其语义指向以后指为主,具体所指不一,部分限定范围副词语义还可以前指。  相似文献   

16.
否定副词是汉语副词中的一个重要次类,在汉语表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先秦时期的两部重要典籍《左传》和《国语》,全面梳理两书的否定副词系统,通过对两书否定副词的描写和比较,总结了两部书中乃至先秦汉语中否定副词的特点和用法。  相似文献   

17.
安徽青阳方言中有着丰富的程度表达方式,典型表达方式主要有“XA”式、程度副词和指示代词,三者表达不同等级的程度量范畴,结合青阳方言程度表达特色及表达程度范畴量级的差别,文章首先将程度的量级划分为超高程度、极高程度、高程度、较高程度和较低程度五个等级;其次在每个量级范畴下,考察青阳方言的表达方式,分析其特征与表达功能,最后探讨表达方式与量级范畴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载:贞观三年十二月“癸丑,诏建义以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勇夫殒身戌阵者各立一寺”。《新唐书·太宗本纪》作“润十二月癸丑”。案十二月丁卯朔,无“癸丑”,而润月有之,为润十二月十七日,《旧唐书·太宗本纪》误。《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贞观五年秋八月“戊申(二十一日),初令天下诏死刑必三覆奏,在京诸司五覆奏。”《新唐书》卷2《太宗本纪》则云:十二月“丁亥(二日),诏决死刑,京师五覆奏,诸州三覆奏。”案《资治通鉴》卷193贞观五年八月条载:“诏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刑。”在十二月…  相似文献   

19.
比字句的研究已经有黄晓惠先生《现代汉语差比格式的来源及演变》(载《中国语文》1992年第3期)和史佩信先生《比字句溯源》(下称史文,载《中国语文》1993年第6期)。史文曰:“到了战国末年,用‘比’作比较词的比较旬式(即比字句)已经崭露头角了。”并且将“先秦两汉比字句的序列格式”作了归纳。(本文将史文归纳的比字句序列格式称作甲类比字句。)甲类比  相似文献   

20.
考察《淮南子》中所有的“莫”字,从其语义和句法功能分析,《淮南子》中的“莫”有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两种用法,作无定代词占优势.“莫”作无定代词表示“没有什么人(事、物)”,作否定副词表示“不”.“莫”可用于叙述句、比较句、宾语前置句、“莫不”固定结构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