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阶段,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革成为推动学校转型的支点。但是纵观现实,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学校课程改革有理论构架,却没有实践形态,高明的规划在固步的实践面前成为美好的"乌托邦"。这就需要追问我们在学校课程改革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将理论的应然性、普遍性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情境性、个别性,仅仅运用理论思维是不够的,更需要工程思维的参与。下面以我校具有"诗意儿童文化"特色的课程建设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工程思维去促进课程规划向教育实践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缪剑峰 《福建教育》2023,(14):19-21
<正>旨在促进学生问题解决综合能力提升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一大改革亮点,是学校和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直面的重大课题。它的落地实施,需要以跨学科主题学习教研活动做支撑,推动教师更新观念、融合知识、改进思维方式、形成并完善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3.
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式应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它更重视实践与创新改革,所以需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围绕着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的发展与研究,改革课程设置以及授课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综合能力,以及对纳米这门科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学教师文化的核心要素:大学教师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论述教师在大学课程改革实施中的作用。认为大学教师的价值观念是课程改革实施的动力,思维方式是课程改革实施的核心,行为方式是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紧跟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脚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蹒跚而至,于是人们似乎更愿意用基教教改的经验和惯性思维来指导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这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产生了巨大的偏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迫切要求打破惯性思维,围绕现实要求,在实践中探求全新的、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6.
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式应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它更重视实践与创新改革,所以需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围绕着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的发展与研究,改革课程设置以及授课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综合能力,以及对纳米这门科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土耳其于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适应社会、科技和文化迅速变化的需要,改善教学环境,改进与欧盟成员国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土耳其初等教育新课程有其广泛的社会、个人、经济、历史和文化基础,对学习和教学环境提出新要求、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以及采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土耳其新课程学习与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虽然土耳其初等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针对性强、重视学生个性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与国际课程改革相呼应等优点,但也存在新课程开发过程过于仓促、教师培训不足和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中怎样体现这一学科特性是中学物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如何发挥数字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认证的要求,需要以OBE理念为指引,本文提出了改进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思路和方法,在环境监测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前预习、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全过程考核方式,建立学生环境监测的系统化思维,达成培养学生解决环境监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但是,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现况进行反思,我们不难发现有一种简单思维存在其中。其表象主要有三:一是教学设计技术化。二是教学生成预设化。三是整合实践形式化。整合研究的思维方式反映了我们研究问题的立场与视角,是制约整合研究水平的“思想源泉”。因此,从思维层面反思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有利于研究者改进思维方式。从整体上把握整合的走向。从根本上推动整合研究的发展,对于深入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综合化的现实要求出发 ,讨论了综合课程和课程整合等核心概念 ,指出综合课程是课程组织形式发展的基本方向 ,而课程整合是达至综合课程的基本途径。作者主张在变动不居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 ,而不宜以静态预设和被动执行方式去开发。文章最后用几个动态生成的课程单元开发实例来印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程改革就是文化的变革,课程追随着文化变迁的理路而嬗变。作为文化变迁表现形式之一的课程改革,其中必然涉及并带来文化冲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冲突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冲突及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面对文化冲突,应在吸收、借鉴国外课程理论及其实践中的有益成分,结合我国的国情民性进行有机融通和实践的再创造,采取有利、积极、合理的文化政策,实现各种文化型式的有效整合,以便在真正吸收和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地应用,以服从并服务于我国课程改革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3.
社会、知识与人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使课程综合化成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课程综合化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国际化、市场化对职业学校提出的要求,更是培养人终生学习能力,打破"二元"制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需要。课程综合化要明确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结合专业进行职业分析,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理顺课程综合化同专业设置的关系,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开发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取向。当前我国校本课程开发面临众多问题和不足,因此,必须克服现存困难,不断提高课程开发的水平和能力,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十年风雨历程,硕果累累。在取得理想成绩的同时,我们需反思过去改革十年的得与失。寻求课程改革新出路。通过对区域课程改革现象与政策透视,对比分析区域课改的存在性、合理性、可能性和差异硅,认为实施区域课程改革是一条可能、必要、合理、恰切的路径。课改政策向区域倾斜,制定区域课改新方案;区域联动互助合作,催生区域课改新理念;校本培训针对区域.彻底解决课改“三课”难等是推进区域性课程改革的具体策略,是整体、持续、有效促进课改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发展高职教育就要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改革与建设,而教材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在整个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高职教材建设的目的、思路、途径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就高职教材建设要适应高职课程改革的需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具有反本质主义、内在构成性、反权威主义的基本特征,其价值取向表现为:推崇多元、动态生成性、生态性、人文关怀等。后现代主义视野下课程变革的基础是多元文化的生态整合和复杂性思维方式;要求课程变革由课程开发单一主体和权力集中转向课程开发的多元主体和分享权力、共担责任,课程实施由控制与静态性转向对话与生成,课程评价由单一性转向多元性。  相似文献   

18.
实施新课程对教师的一项重要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式启动于20世纪末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现已进入了实验阶段。它预示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广阔前景,也标志着全面提升我国国民教育质量进入了新阶段。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学习主休的学校,将面临一场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深刻变革。伴之而行的是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改革,带领学生冲击旧的思维模式,代之以创造性思维,则是把学生引进新课程的重要之举。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十年风雨历程,硕果累累。在取得理想成绩的同时,我们需反思过去改革十年的得与失,寻求课程改革新出路。通过对区域课程改革现象与政策透视,对比分析区域课改的存在性、合理性、可能性和差异性,认为实施区域课程改革是一条可能、必要、合理、恰切的路径。课改政策向区域倾斜,制定区域课改新方案;区域联动互助合作,催生区域课改新理念;校本培训针对区域,彻底解决课改"三课"难等是推进区域性课程改革的具体策略,是整体、持续、有效促进课改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课程史研究在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是传承课程思想的根基、创新课程理论的依托、课程改革的借镜和构建教育学中国学派的源头。我国课程史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课程史研究形成了第一次高潮。新中国成立后,课程史研究相对沉寂。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课程论学科的发展和课程实践的推进,我国课程史研究逐步深入。当前课程史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课程理论研究中不重视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研究方法论亟须完善,研究队伍有待加强。课程史研究处于相对“冷门”的状况,既不利于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也不利于课程理论创新的需要。课程史研究应构建适切主题,加强史实挖掘,重视理论构建,关注现实发展,使其在课程理论完善和课程实践探索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