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玲娟 《教学月刊》2006,(12):53-55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文言文阅读是当前初中语文学业考试的必考内容,在整卷150分中约占15%的比分。文言文阅读相对来说题型变化较少,主要从理解和积累的层面去检测,因此通常被认为是中考语文的“抢分题”。又因为文言文阅读检测材料课内外兼有,往往是课内、课外各一段(篇),而即便是来自课外的阅读材料也是与《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推荐篇目“程度相当”.适合学生阅读,而且常常是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考查对课内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举例来说,《2006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嘉兴卷)》文言文阅读题: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阅读     
一、考点透视1.课内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主要语段选自于课内文言文中的基本篇目,所取语段比较短小,一般在200~300字左右。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语音、断句、实词的理解、虚词的用法、重点语句的翻译、对选段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主要写法的把握等,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开放性试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在中考中也多以小语段的形式出现,或是独立的语段,或是与课内文相关的语段。主要考查课内文言文知识的迁移,考点与课内文言文阅读基本相同。2.课内文言文阅读从考查形式上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其中主观表述题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和语文学科中考改革的推进,江西省2002年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由课内转向课外;2003年又增设古诗阅读,也选用课外文字材料。前者12分,后者6分,两者共计18分,占总分的15%。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失分还相当严重。下面,我就中考古诗文阅读命题特点与应试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命题特点1.命题意图:文言文阅读着力考查同学们运用知识积累,借助材料注释(试题中对课内未曾学过的字词会加以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古诗词阅读着力考查同学们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体会诗词的意境美及初步的鉴赏能力。古诗文阅读不考察对词法…  相似文献   

4.
一、文言文命题特点 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大多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考查比重略大于课外,重在考查考生的文言文基本知识的积累以及独立阅读浅显文言语段的能力.试题的考查点一般集中在三个方面:重点词语的理解、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基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韩兴猛 《考试周刊》2014,(58):31-31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一直以来,说明文阅读能力都是各地语文中考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现在很多地区的中考说明文阅读内容的选材发生了变化,从原先的课内所学内容转向课外阅读材料,中考说明文阅读已经成为考察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在中考复习阶段,特别是在进行现代文阅读复习时要重视对课文的复习。毋庸讳言,新课改实施以来,在现代文阅读考查这一块,课外文段攻城掠地,课内文段几无藏身之地。在中考语文试卷上,课内文段已从1999年的44%下降到2004年的只占6.9%,2005年则不到2%。结果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到浩如烟海的课外文段中进行无休无止的训练,由此出现“课文无用论”,并波及初一初二师生。时下,毕业班基本上已进入复习阶段,笔者在此大声呼吁: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要重视课内文段或篇章的复习。一、课文复习的必要性课文,是教材编写者依据《大纲》或《课标》在众多文章中千…  相似文献   

7.
<正>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一般设置5—8小题,分值在20—25分,约占总分值的15%—20%。阅读材料一般取自于课内或课外的一些篇幅短小、内容精美的浅易古诗文。主要检测内容包括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虚词的理解;文言句子的朗读和停顿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整体阅读与大意的把握;诗词名句的默写与鉴赏;古文化文体常识等。  相似文献   

8.
一.从选文上看:①重整体性:一般选用具有一定篇幅的文段或把有密切联系的几段文字组合在一起做测试材料.②重文段容量与可考性:选文一般都包含丰富的语言信息和较多的,可考的知识与能力点.③重议论、说明性文体:选文多为文史、科技、应用类论说性文章,因为这类文章更能考查阅读理解方面的思维能力.其次也选用些散文、小说、戏剧的片断.④重课外文章:选文多出自课外,但在课内可以找到答题的依据和门径,从而体现课文不过是例子的思想.二.从测试目的上看:①重在考查能力:阅读题既考知识,又考能力,但突出考查的是理解、分析、概括、迁移、评价、阐释能力。②体现难度,用以加大考试的区分度.③精读与速读并重;非精读不能准确解答问题,不快读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  相似文献   

9.
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一般设置5-8小题,分值在20-25分,约占总分值的15%-20%.阅读材料一般取自于课内或课外的一些篇幅短小、内容精美的浅易古诗文.主要检测内容包括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虚词的理解;文言句子的朗读和停顿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整体阅读与大意的把握;诗词名句的默写与鉴赏;古文化文体常识等.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毕业测试题中,人们习惯把阅读题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课外阅读,大家都很重视,研究得也比较多。对于课内阅读,一方面,它的内容中含有语言积累的成分;另一方面,其阅读方法又与课外阅读难分难解,结果大家对它就难以重视起来。笔者认为可以把课内阅读分成两类:一类是以字、词、句等语文知识为主的语言积累,另一类是专门的课内阅读理解。这样就可以让课内阅读理解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中有着一种不可替代的独当之任。课内阅读理解的命题同课外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中考言阅读的考查方式主要有:课内言阅读,课外言阅读,课内言比较阅读,课内、课外言比较阅读。考查内容主要有:解释字词、翻译句子、背诵默写、言断句、语句的理解或语段的概括和对章的整体把握以及其他一些理解运用方面的开放性试题。近年来,中考言阅读比较注重在语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感和对言词语的理解,注重将言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整体上考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命题方向,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12.
今年宁夏和武汉两考区的中考试题,出现了一类没有“阅读材料”的“阅读题”,其命题思路和考查方式令人拍手叫好。其实,此类题属于课内阅读题的范畴,要求考生动用平时课堂阅读的积累和知识能力,在没有“阅读材料”的情况下,依据相关课文内容,进行回忆性自主答题,使对课文的考查更加机动灵活,富有创意。一、无“阅读材料”题更好地兼顾了课内阅读许多考区阅读部分的“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目的是创设一个新的语言环境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但这种考查方式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那就是老师和学生有可能丢开课本,在课外习题中训练“题海战…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多以课内名篇为阅读材料,但也有少数省市选取浅显易懂的课外段落,且有由课内向课外发展的趋势,如2002年的江西省、武汉市、厦门市、济南市、吉林省等地都选取了课外材料。从命题形式看,很少有选择题,绝大多数题目需要用文字来解答。从考查的内容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断句,实际上主要考查的是诵读文言文时语言的感悟能力。2.解释重要的文言实词,主要考查古今异义词。3.翻译或用现代汉语说说文中某句话的意思。4.用自已的话或文中的原话简要回答问题。5.重视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6.出现了不少的开放性试题,让学…  相似文献   

14.
薛伟 《考试周刊》2012,(92):47-47
课堂阅读不用多说,有教师引导,但课内阅读的材料毕竟有限,如果语文知识只从课内阅读中获得,那是远远不够的,现在考试的内容,书本知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考查学生的知识面是否广泛,就看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20 0 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题型虽有调整 ,但分值仍是 2 0分。严格地说 ,古诗词的阅读鉴赏题也属文言文考查的范围 ,占 6分。默写的名句名言一般也出自古代诗文 ,4分 ,可见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每年高考过后 ,总有不少考生反应 ,考场上面对那段课外文言文材料茫然失措 ,解题连蒙带猜 ,答案做出来后心里没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 ,我认为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努力是可行的。一、注重课内积累 ,培养文言语感课外文言材料中一句乃至一段理解的关键就在那么一个或几个词 ,而这关键的一个或几个字词在课内课文中一般是…  相似文献   

16.
<正>【考点综述】文言文阅读,历来是中考语文试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测试板块,许多考生都把它视为"难点",并为之失分。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一般设置5—8小题,分值在20—23分,约占总分值的18%—20%。阅读材料一般取自于课内或课外的一些篇幅短小、内容精美的浅易古文片段。主要检测内容包括:(1)文言实词的理解;(2)文言虚词的理解;(3)文言句子的朗读和停顿;(4)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5)文言  相似文献   

17.
<正>【考点综述】记叙文就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这类文体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点考查对象,它以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为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也往往通过叙事来表达。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的阅读一般设置5—7小题,分值在15—18分,约占总分值的12%—15%。阅读材料一般取自于课内或课外的一些内蕴丰富、文质兼美的篇(段)。近年来中考记叙文阅读还有些新的趋势,如内容上,呈现出更丰  相似文献   

18.
阅读理解题在各地中考试卷中所占比分特别大,所以能否做好阅读理解题是中考成败的关键所在。纵观近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试题可以发现:一、命题特点(1)文体多样,题材各异,生活化,知识化。所选短文涉及了论说文、应用文等多种文体;内容涉及英语国家文化的多个领域,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2)考查考生的语篇领悟能力和根据语境进行语篇分析和综合利用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考查获取、加工、认定材料事实的能力。由此不难看出中考对阅读要求的导向:基础性、实用性。(3)大幅度增加阅读量,提高对阅读速度的要求,力求与新教学大纲的…  相似文献   

19.
阅读理解是近年中考命题中常出现的新题型,它的命题形式通常是:先提供一段阅读材料,再说明考查内容.这类题阅读材料广泛,形式新颖,很能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学新知能力、类比发现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潜质.数学阅读理解题都有较长的篇幅,解题时先要读通读懂题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考查内容与阅读材料的相关点,进而采用模仿、类比或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以下结合2004年各地中考题进行评说,期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与帮助.一、从阅读材料中学会模仿解题[例1] 阅读材料:已知p2-p-1=0,1-q-q2=0,且pq≠1…  相似文献   

20.
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拓展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环.进行一些必要的拓展延伸,对深度解读文本、贯通课内课外、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大有帮助.引入阅读材料是进行拓展的主要方式.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引入阅读材料存在着过热或过冷的两极化的现象. 过热——课堂失衡.过多引入阅读材料,挤占了课内文本的主体位置;多处过量拓展,打乱课内文本的阅读主线;过度解读拓展材料,忽视阅读的主体——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