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它是人们在自然活动的基础上对人类活动、生产劳动、娱乐等动作的加工提炼,用规范化、有节奏的动作,通过人体的手势、动作姿态,造型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舞蹈教学中要求教师要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和对的感受,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使用使学生在轻松晗恰的同时对掌握专业的舞蹈知识与技能技巧。下面就近几年来对中师生舞蹈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元素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将音乐与非音乐因素的人体肢体语言相结合的舞蹈艺术,通过音乐辅助描述舞蹈的艺术形象,带给人的认识功能便会大大增强.本文就高校舞蹈教学中音乐艺术对舞蹈直觉、想象、灵感等创造性思维功能性作用进行了探索性论述.  相似文献   

3.
陈慧 《科技风》2011,(8):164+167
手舞足蹈,是人类最早的一种情感表现。在人类历史上,艺术教育也是由来已久。当语言学、文字学等未产生之前,人们就已经开始运用肢体语言在生产、生活等方面进行交流了。舞蹈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教育手段和工具。舞蹈教育,千百年来一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承着人类文明,提升着人类情感,丰富着受教育者的审美体验,愉悦着人们的身心,促进了社会交往,激活了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少儿舞蹈具有不同于成人舞蹈的艺术特征,即是童趣性、童知性、童幻性、童乐性等。本文从少儿舞蹈的艺术特征出发,提出在少儿舞蹈的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舞蹈是一种人类行动艺术,这种身体动作,必须通过精炼、组织和美化的方式展现动作状态,体现舞蹈刚柔并济的美感。现如今,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越来越强,对艺术的文化内涵也更加重视,舞蹈为了迎合时代发展,反映动作的特点,必须在舞蹈中展示和创作更多的文化,体现动作的特点,并借助动作的表现传递信息,展现舞者所要传播的情感状态和精神文化,将现实生活中的艺术魅力与美学特征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王朝旭 《科教文汇》2014,(11):128-129,146
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是一种全民性质的精神层次的教育,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具有美的属性。舞蹈创作源于社会生活,生活中的美是艺术美形成的基础。在美育方面,艺术的审美教育是高层次的审美教育。本文通过对美本质的探讨、对美类别的认识以及舞蹈在美育中的实际运用等三方面入手,结合教学经验和实例,对舞蹈在美育中的基本应用提出了笔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群众舞蹈,顾名思议,就是以群众为主体的、在群众中进行的、并以群众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舞蹈活动。作为我们文艺工作者,通过舞蹈艺术的创造和传播来表现群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群众们通过学习舞蹈艺术作为美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人民的音乐修养、艺术修养、审美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增进社会和谐的全面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舞蹈与音乐,这两门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从产生伊始就像树干和树枝密不可分,如影相随,形影不离。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在舞蹈艺术的发展之路上,舞蹈与音乐已经成为一种"和谐一致的融洽关系",二者超越了简单的合作关系,音乐甚至成为舞蹈本体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舞蹈是一门艺术,同时也一种文化,在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引导大众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群众舞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表现当前人民的生活状况,又体现出大众的精神状态,是大众智慧的提炼和结晶,群众舞蹈的发展和发扬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升大众文化的人文精神。加速大众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推进了文化向大众渗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娱乐消遣的空间,而且还能够造就新兴的大众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9.
石晓蕾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6):I0012-I0012
舞蹈批评作为一门批判艺术,是对舞蹈艺术的价值创造进行理性科学思维评价的实践活动,对舞蹈艺术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警示和借鉴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文学艺术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更加需要理性的声音给舞蹈艺术以更多的思考,在思想深度上促进舞蹈艺术领域更加长远的进步。由慕羽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中国舞蹈批评》一书,借助舞蹈发展艺术的历史与当代中国舞蹈批评模式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探讨了中国舞蹈批评的当代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舞蹈批评的文本与事象进行了更深刻地阐释与评价,从而得出对中国舞蹈批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启迪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被誉为世界艺术的舞蹈艺术更是如此。创新,就是人们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通过对面临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深入挖掘,不断作出新概括,并循此推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不断发展的活动。在舞蹈艺术上主要表现为艺术主题、内容和形式上的标新立异。试就舞蹈艺术上的创新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宗教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宗教艺术的诞生与传播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宗教发展的最高阶段和至高境界。本文从宗教艺术特征、起源与发展,深刻分析古今中外宗教艺术的发展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揭示出宗教艺术的发展传播以及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力量的真正原因,是它保存、传播和弘扬人类进步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艺术的处境和意义与海德格尔笔下的"乡愁"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类比度。当全球化和工业化席卷整个世界的时候,许多民族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舞蹈之中,其民族悠久而不显著的"家乡",才到达敞亮和显现之中。中国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游牧民族,不断迁徙的游牧生活,更多靠舞蹈等动态艺术来流传其宝贵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对于一些没有书面语言的少数民族而言,舞蹈几乎是其精神世界最深刻而全面的呈现方式。从这个意义上看,传承和发扬民族舞蹈,不仅是对生命之根的一次次呵护,对民族历史记忆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在全球化趋同的时代,为人类创造力的不断活跃提供了难以复制的宝库,保护传承是一切创新发扬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域的文化心理对这个地域的人类的生活进行了充分的反映,而舞蹈作为上层建筑中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展现美的艺术形式,同样地会被不同时期与地域的文化心理所影响。而本文则就中国舞蹈与西方舞蹈所反映的不同文化心理差异进行分析,突出展现中国舞蹈和谐、含蓄的特点及西方舞蹈突出实体美、形象美的特点。深入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文化方面的原因。在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道路上,深入分析二者的差异,对发展现代中国舞蹈、建成文化强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斌 《科教文汇》2010,(25):133-134
民间美术作为人类劳动生活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蕴藏着中华民族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渗透着本土民间文化的一般特性与本土特性,深藏着民族精神内蕴,是传统本源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借助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音乐游戏是立足于音乐欣赏、舞蹈、唱歌等设计的游戏,是集音乐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其是幼儿最容易理解、接受、喜爱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对幼儿美感和乐感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歌唱活动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学习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7.
探析中国民间舞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 《科教文汇》2009,(12):195-195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五千年的艺术文明,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无数优秀的璀璨文化,其中舞蹈就是一颗闪亮的明珠,闪耀着与众不同的光芒。在舞蹈的众多组成部分当中,民间舞蹈是最典型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以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丰富淳朴的表现内容,活跃在人民的生产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18.
舞蹈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类最早用以传情达意的艺术形态之一,它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成长,经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同时舞蹈也是一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门类,既有舞台高雅之美,又有民间文化精髓,尤其是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通过系统的学习舞蹈艺术,不仅可以培养优雅的体态,健康均衡的体型,更能使青少年的情操和审美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黄丽纯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207+120-207,1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水平追求也越来越高。而园林景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设计师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本文在此主要分析了园林建筑的艺术效果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舞蹈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类最早用以传情达意的艺术形态之一,它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成长,经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正是对舞蹈形象化的写照。中等专业舞蹈学生是我国高等舞蹈教育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