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提示本单元讲述了 1945年 8月抗日战争胜利到 1949年 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基本特征是人民解放战争。人民解放的过程 ,也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过程、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在全国确立的过程。 1945年 8月至 1946年 6月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进行了不懈地努力。 1946年 6月全面内战爆发 ,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主力决战、渡江战役、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 ,到 195 0夏 ,祖国大陆解…  相似文献   

2.
●阶段特征抗战胜利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基本解决,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中国的阶级关系及其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民主力量壮大,国民党反动集团企图独占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积极准备内战,消灭人民武装力量。然而,战后初期,内战并未立即爆发。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是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而斗争的焦点则在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凭借其军事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先后占领了一些解放区。解放区军民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掀起高潮,形成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第二条战线。经过一年的防御作战,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同时,各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继续发展。民主党派在政治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教学》2003,(9):28-29
《中国历史》第四册第13课《全面内战的爆发》[0108]城头变幻大王旗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积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1946年,张仃创作了这幅漫画,标题借用了鲁迅的诗句。1931年,蒋介石以“敦睦邦  相似文献   

4.
第一节全面内战爆发时的国内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粉碎蒋介石进攻的方针 (一)全面内战爆发时的国内形势。毛泽东论-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6年夏,以6月26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国民党反动派开始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从7月到9月,国民党军队先后向苏皖解放区、山东解放区、普冀鲁豫解放区、晋察冀解放区大举进攻。10月,国民党对东北解放区再次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同  相似文献   

5.
第五节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危机的加深 (一)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大掠夺和国民党对中国主权的大拍卖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挑起了中国的全面内战。在内战的进行中,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实行大掠夺,蒋介石也就必恭必敬地实行大拍卖,从而使国民党统治区在实际上成为美帝国主义独占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6.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1.1946年,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冶,蒋介石退居台湾,导致海峡两岸处于隔绝、分离状态。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要以发动内战来抢夺胜利果实,这是既定方针。但是,为了掩盖他发动内战的阴谋,一方面不断施放和平烟幕,于1945年8月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主席赴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深知蒋介石搞的是“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但为推迟和阻止内战的爆发,揭露美将阴谋、教育和争取群众,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组成中共代表团,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43天谈判。另一面,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积极部署全面内战。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在所谓“调处”名义下,给予蒋介石政府以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援助金额达20亿美元,装备了国民党45个师的兵力,并为国民党训练了军官、特务、警察、军医、军需  相似文献   

8.
[专题知识梳理]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1.1946年,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蒋介石退居台湾,导致海峡两岸处于隔绝、分离状态。  相似文献   

9.
甘迎春  徐春霞  王萦新 《华章》2007,(4):147-148
成立于1946年的"教育部青年复学就业辅导委员会",起初是作为一个解决社会青年失学失业问题的专门机构,但是由于国共内战的爆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青辅会又利用"解决青年复学就业"为名,积极拉拢解放区青年支持国民党进行内战,这样该机构就成为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一个帮凶.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解放军的运动战、蘑菇战术;青化砭战役;孟良崮战役;刘胡兰;国民党出卖国家主权;四大家族的肆意掠夺;伪国大的召开;上海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示威游行;“五·二○”血案;台湾“二·二八”起义。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全面内战,是由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一场反共反人民的战争。  相似文献   

11.
第六节停战协定的签订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一)停战协定的签订和国民党抢夺东北的阴谋解放区自卫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国民党统治区反内战运动的高涨,特别是解放区自卫战争的伟大胜利,使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感到全面内战的时机还不成熟,需要布置内战兵力的时间。同时,在国际上,由于苏联坚持了保卫世界和平、制止美帝国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双方都注意到了在抗日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的农村经济,都试图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而国民党一心打内战,无心搞什么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执行了正确的政策和路线并不断的改正错误,最终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1946年6月底,全面内战爆发。在内战爆发初期,由于主客观方面原因,中共军队接连受挫,丢城失地,但中共军队能从暂时的失利中及时吸取经验教训,逐渐扭转被动局面,并最终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面对共同的敌人,美国迅速同中国建立了同盟关系,并加强了对中国的援助与支持。战争初期严峻的军事形势和美国“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决定了在战争前期“打击日本”这个军事目标是美国决策者对华政策的重心。这一时期美国对华军事、经济、政治与外交上的政策与实践都体现了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太平洋战争前期的美国对华政策是成功的,取得了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实行内战、独裁、卖国政策,出卖中国主权,进一步加强其法西斯统治,对人民进行更加残酷的压榨与掠夺,使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美蒋反动派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愤怒.四川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争民主、争生存,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  相似文献   

16.
1945年9月我军进入沈阳,开了南满根据地土地改革的先声;1946年5月前后,全国内战全面爆发,为争夺人民群众,南满根据地土地改革正式开始;1947年10月秋季攻势后,我军将国民党军压缩在沈阳及周边一带,南满地区基本无仗可打,稳定的环境为南满根据地土地改革的彻底展开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从拿破仑战争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这100年中。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小战争不少.但是.从规模、时间及在战争史上产生的意义和影响看.没有一次能与美国内战(1861—1865)相比。其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接近完成,美国内战建立在新的技术革命基础之上。新式武器的使用,大大改变了原有作战样式,在军事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美国内战的军事意义,首先表现在武器装备的改进和战术的变化上.恩格斯指出:“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因而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  相似文献   

18.
美国内战时期,南部联邦政府的失败外交是导致最终失败的重要因素。外交活动的背后必然有一定的思想指导,战争初期,南部社会中一部分人对时局有着近乎错觉般的认知,形成了疲软消极的外交政策,对战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后影响时局的大事件,虽没有阻止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却迟延了它的爆发。中国共产党在谈判中既团结又斗争,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国民党反革命的两手,积极有效地制造舆论,争取舆论,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为谈判成功奠定了基础。《双十协定》的签订,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方针,赢得了民心,对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结中共在重庆谈判期间驾驭舆论的成功方法,对于今天如何正确坚持舆论导向仍具有现实意义。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外的舆论倾向一致要求避免内战。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战后远东有个和…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问:蒋介石在1946年什么时间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五项条件”?内容如何? 答: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前后,蒋介石曾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一系列蛮横的停战条件,史称“五项条件”。对其内容和提出的时间,说法不一。现据我们接触到的材料来看,“五项条件”并不是一次提出来的,而是蒋介石随着形势变化,一再加码,逐步提出而形成的。一、6月17日蒋介石提出了继续停战的条件。自6月7日东北休战实现后,双方开始停战谈判。蒋介石提出了一系列企图压迫中国共产党屈服的条件。据美国国务院1949年8月5日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透露,6月17日,蒋介石向马歇尔表明他所提条件的性质,请他转达周恩来将军。国民政府的建议中,要求中共军队在1946年9月1日之前撤出热河和察哈尔,山东的烟台和威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