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打小报告可算是学校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如何看待学生“打小报告”现象.如何看待爱打“小报告”的学生,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打小报告”问题,既关系到爱打小报告的学生与被打小报告的学生为人处世的态度,也同维持正常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相关。然而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正确看待与处理这种问题。像这种在学校中普遍存在而又容易忽视的问题,其实是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打小报告。这是我们在学生时代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然而许多人一旦离开学校,走上教师岗位,则会发生心理的巨大转变,从讨厌别人打小报告,变成喜欢自己学生打小报告。理由似乎也是无可非议的,因为这样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更便于班级的管理。可是像这样的班主任大概没有想过,这在教育上可能导致恶性循环。你越是喜欢听小报告,班上的小报告就越来越多,而小报告越多,你可能更是想听小报告,最后你会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相似文献   

3.
冷玉斌  关磊 《教书育人》2004,(11):28-28
据调查,现在不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为了更方便地了解情况,就在班里安排“眼线”,让一些学生通过“打小报告”提供信息,于是许多班上都出现了“告状大王”,而这些同学也因此被其他同学疏远与排斥,甚至孤立。  相似文献   

4.
郑力 《河南教育》2004,(2):44-44
在学校中,经常有学生个别向老师反映其他同学的不良行为表现,因为往往是在暗地里、在别人不知晓的情况下“偷偷”反映,所以有人把这种行为称做“打小报告”。在学生中,谁如果落下“爱打小报告”的名声,在班集体中怕是要遭受孤立了。那么,老师应当如何对待“打小报告”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5.
学生“打小报告”,指的是学生在背后向老师反映其他学生的不是,向老师反映某些学生的问题。有许多学生看到某些学生做错了事,讲错了话,觉得向老师“打小报告”,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而且很有可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在一般老师的眼里,都易把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看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其实不然。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正确引导和妥善处理学生“打小报告”的现象,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如何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学生“小报告”的现象,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现…  相似文献   

6.
近读今年1—2月合刊上潘淑芹老师《如何对待“小报告”》一则教育笔记,感到言犹未尽。所谓“打小报告”就是我们统称的幼儿“告状”现象。不论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幼儿受“告状”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使不少家长、教师为此发愁。有的担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会出问题,认为小小的孩子就如此“打小报告”,久而久之,会形成不良习气,丧失宝贵的同情心,因而一听孩子“告状”,就感到焦虑不安;有的则为此感到厌烦,认为孩子无聊,对“鸡毛蒜皮”的事却“小题大作”,因而,不是不管不问,就是不问情由地将“告状”者数落一番。上述认识和做法都是…  相似文献   

7.
当同学犯错误或者违反纪律时,要不要把同学的行为告诉老师,这是许多中小学生都面临过的痛苦抉择。有时,老师会为了维持班级的纪律或仅仅是为了维护教师的尊严,要求学生“揭发”那些“坏学生”或背地里向老师“打小报告”。利用学生间谍提供的“情报”,常常成为某些老师控制班级的重要手段。对这些做法,大家习以为常,很少有人去想它意味着什么,对学生的成长会有怎样的影响。 在我从事“青春热线”心理辅导的这些年里,碰到这样一些个案:他们有的是因为“揭发”了同学做的错事,而被同学疏远、排挤和孤立,倍感痛苦与孤单;也有的是…  相似文献   

8.
★1月话题:鼓励告状究竟对不对我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我们班上,有几个爱向老师“告状”“打小报告”的同学,让我们感到很反感。但是我们的老师对这几个爱“打小报告”的同学,却持赞许和鼓励的态度,把他们看成是掌握班级情况和学生动态的“耳目”。我们对这种状况既感到别扭,又觉得气愤。请问,老师这样鼓励学生告状究竟对不对?——王子鸣截稿日期:2001年11月10日★2月话题:好朋友为什么不能常聚在一起最近,在我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几个初二年级的同班男同学,由于平时合得来,经常聚在一起玩耍、聊天。有一天,…  相似文献   

9.
“报告老师,××没有完成作业。”“报告老师,××欺负小同学。”“报告老师,××打我。”……小学生爱向老师“打小报告”,经常挂在他们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报告你”。因为爱打小报告的人多,常常是,这边刚打发走一个学生,那边又过来一个,没完没了,报告的内容又啥情况都有。班主任若事事在意,难免会牵扯进去很多精力。那么,应该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呢?编辑留言板:打小报告这一行为看似简单,但传达出来的信息却是极其丰富的。我首先全面地分析了打报告者的不同情况。他们为什么要向老师打报告?可能是被报告者的言谈举止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也可能…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我们班上,有几个爱向老师“告状”“打小报告”的同学,让我们很反感。但是我们的老师对这几个爱“打小报告”的同学却持赞许和鼓励的态度,把他们看成是掌握班级情况和学生动态的“耳目”。我们对这种状况既感到别扭,又觉得气愤。请问,老师这样鼓励学生告状究竟对不对?——王子鸣共创和谐班级环境子鸣同学,看到你的叙述后,感觉你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才上小学五年级的你,对待问题就有了自己的看法,这是难能可贵的。对于你所指的你们班上“打小报告”的情况,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11月,在寒冷地区已开始供暖,想必孩子的御寒服装也己上身。他们的身体是暧的。而我们呈现给您的这期杂志,希望您看了之后,让孩子的心也是暖的_ 本期的《孙老师话题》是《远离“告密”,清洁心灵》。之所以谈到这个问题,正如陆小娅所说:那些被同学打了“小报告”的人,会对人产生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一旦植根于孩子的心灵深处,一生中他都很难坦诚地,轻松地面对他人。为了处理人际关系,他不仅会损耗大量的心理能量,而且还会因为各种误解而造成自己与他人的痛苦;而那些“打小报告”的人,因为惟恐别人知道,内心也会很紧张。世…  相似文献   

12.
玲玲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就是特别爱打小报告。她经常跑过来,不是对我说谁不收拾玩具就吃点心,就是对我说谁又抢了谁的什么东西,对此我有些烦了。在一次户外活动中,玲玲又跑来对我说:“超超抢了碌碌的皮球!”当时,我正忙着给小朋友发玩具,就随意地对她说:“你又来打小报告了,管好自己就行了。”此后几天,我发现玲玲变得不爱说话了,也不愿意和我玩了,上课也不主动发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次活动课上,我来到玲玲旁边,蹲下身子,问她这些天怎么了,她吞吞吐吐地说:“您说我爱打小报告,很烦。”没想到我无意中的一句话竟对…  相似文献   

13.
“卧底”、“无间道”、“告密”、“打小报告”……几乎一夜之间,昆明市新推出的在学生中发展“治安小信息员”制度,被置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近日,昆明市教育局德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此事目前教育局正考虑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一旦有结果,将给社会一个正式答复。(《新闻晨报》3月23日)  相似文献   

14.
一声叹息     
接过四年级班不久,我就发现李青松特别爱打小报告,次数多了,我也就不耐烦了:“都四年级了,还打小报告,真是的。”从此,不见了他打小报告的身影,只是上课多了一双异样的眼神。月考结束了,这次的作文题目是《老师,我想对您说》,李青松的作文让我感觉直发紧:“老师,我多么想当一次班长啊!可是,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同学们嫌我爱管闲事,您也嫌我爱打小报告。班委会选举时,我也不过得了一票,那是我自己投的,哎!”我呆呆地看着他的作文,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从他的一声叹息中,我读到了无奈和失落,读到了向往和追求。我扪心自问:每次上课时,你想…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尤其是在低年级里,学生们经常向老师告状,俗称“打小报告”。一般观点认为: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评价问题的尺度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而“小报告”现象正是上述问题的反应,同时更是儿童心理的外在表现,教师应根据学生“小报告”的不同情况,掌握学生心理变化规律,进行恰当的引导和调整。  相似文献   

16.
班干部在班级中担任着教师小助手的角色,大多数班干部都是学习优异、自律性强、组织能力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深受老师喜爱并被寄予厚望。但是,有时他们的处境尴尬,被同学认为是“假惺惺”“打小报告”“讨好老师”等,甚至受到同学排挤。而他们又在自尊心的作用下,碍于向老师求助,自己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尤其是在低年级里,学生们经常向老师告状,俗称“打小报告”。一般观点认为: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评价问题的尺度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而“小报告”现象正是上述问题的反应,同时更是儿童心理的外在表现,教师应根据学生“小报告”的不同情况,掌握学生心理变化规律,进行恰当的引导和调整。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尤其是在低年级里,学生们经常向老师告状,俗称“打小报告”。一般观点认为: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评价问题的尺度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而“小报告”现象正是上述问题的反应,同时更是儿童心理的外在表现,教师应根据学生“小报告”的不同情况,掌握学生心理变化规律,进行恰当的引导和调整。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总能听到同学们这样的争吵:“你们女干部有什么了不起的,仗势欺人 !”“呸 !你们除了会批评人,记我们的名字,还会干什么 ?”“哼 !你们有什么本事 ?整天只知道找我们的岔儿,去给老师打小报告 !”我赶紧把大队长找来一问,才恍然大悟,原来,班上的男生认为班干部的结构有问题:阴盛阳衰。也难怪,大中小队干部共 14人,男队干部只有 2人,怪不得他们不服气。为了尽快平息这场风波,我决定“改选”班干部。   首先,我请大队长公布了做一名称职的班干部的标准:学习好、品德高、负责任、顾大局。然后,我让同学们严格依据这四…  相似文献   

20.
《福建教育》2010,(3):5-5
“卧底”、“无间道”、“告密”、“打小报告”……几乎一夜之间,昆明市新推出的在学生中发展“治安小信息员”制度,被置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新闻晨报》3月23日)其实,这样的制度从一开始就经不起法治和民意的推敲,受到舆论的强烈质疑并不奇怪。在法治意识渐浓的现代社会,如此动用公权力,给学生附加上校园暴力“卧底”的义务,肯定逃不脱合法性的追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