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中国网络传播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无论对于网络传播还是网络传播研究来说,都称得上是浓墨重彩的一年。网络传播这一从前的配角开始登上前台卖力表演,吸引了业界及学界的广泛关注。在业界,第四届网络媒体论坛在南昌举行,第三届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网络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开展得红红火火;而在学界,《网络传播》杂志创刊,第一届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在南京召开,传播学者们藉着已有的传播理论知识,借船出海,以其广泛的触角和敏锐的视角,对网络传播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美两国网络广播现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刊新开辟的“网络天地”栏目组织了一组文章:姚丽萍《从审美角度看网络新闻传播形式的不完善性》主要分析了网络新闻的编排形式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的思路;庞亮《关于我国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对于我们应对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挑战具有现实意义;张潇潇、郑一卉的《中美两国网络广播现化的比较研究》一文旨在通过这种比较研究,找出网络广播更好地吸引听众的方法;刘建明《网络信息的侵权构成及其防范》中着重指出:依法规范上网行为,应成为信息传播管理的防范重点。  相似文献   

3.
第二媒介时代到来,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水军植根于网络社会,扰乱了网络传播的良性发展。本文分析了网络水军对网络传播的议程设置、信息接收和反馈、传播效果三个层面造成的负效应。同时,本文从网络水军从业者、受众、网络公关公司及网络媒体角度提出了应对网络水军负效应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4.
邓妍 《东南传播》2012,(8):73-75
网络媒体作为互联网信息提供大军中的重要一员,对于互联网信息的健康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当前的网络媒体上却出现大量的性暗示信息,对网络信息传播环境产生了一定不良的影响。分析网络媒体性暗示信息的传播形态及其发生动因,对于正确认识此类现象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一、互联网传播进入Web2.0时代 互联网的发展令人眼花缭乱。在2005年又有一个新概念“Web2.0”被提了出来。在传播学者看来,它对网络新闻和网络媒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非专业人员在新闻生产领域的深层渗透;②网络新闻内容结构的变革;③网络新闻生产层次的进一步清晰;④网络新闻生产专业分工的细化与合作模式的多样化;⑤网络受众新闻消费模式的多元化与社会化;⑥媒体融合局面的不断明朗。  相似文献   

6.
梁晏婷 《新闻界》2002,(1):31-32
一、关于“网络媒体”及“网络媒体的策划与编辑”当前,新闻与传播学界对于网络媒体的研究并没有因为互联网在NASDAQ的命运逆转而发生很大的动摇。基于对互联网前景的憧憬和信任,“网络媒体”的提法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认可,学界在媒介研究的层面上,就网媒的特征、发展趋势、面临的问题、与传统媒体的关系等作出一系列探讨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对网络媒体传播实务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所谓网络媒体,是指基于因特网进行信息传播、提供商务或教育服务、展示公司或个人形象的网络站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网站。它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大众…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     
《新闻与写作》2009,(1):93-93
2008年12月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幕,本次论坛通过了《建设诚信互联网宣言》,讨论的主题是“推进网络媒体内容建设。建立诚信传播的长效机制”和“和谐网络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欢超 《青年记者》2006,(16):114-115
网络媒体公信度现状互联网作为一种交互性的新媒体,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不仅是向大众传播信息的媒体,更是表达公众舆论的载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对网络的信任程度上,公众表现出了相当的保留态度。  相似文献   

9.
王月苏  紫竹 《网络传播》2005,(10):80-8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长期致力于网络传播的追踪研究并成果丰硕,其专著《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再一次显示了她在网络传播研究领域“探路者”的功力。方汉奇教授在为该书撰写的《序》中给予彭兰的评价令人过目难忘:“深知她是一个胸藏锦绣,腹隐珠玑,文理兼容,好学深思的青年学者……”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08,(12):6-6
李甬在2008年第10期《青年记者》中撰文认为,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作业模式、媒体特点不一样.网络编辑需要一种“互联网感觉”。  相似文献   

11.
陈英 《新闻窗》2011,(3):69-69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我国目前的网络传播还处于初级阶段,网络媒体中假新闻、信息冗余、缺乏个性、服务功能单调等问题严重存在,尚未形成成熟的报道理念和规范的管理模式。网络媒体要想在未来的新闻传播业中站稳脚跟,必须加强对网络新闻的探索和研究,发挥网络优势,走出一条适合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新闻传播以其及时、海量、持久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网络公众的“言论自由”、网络媒体的商业化以及某些新闻从业者职业素养不高等问题的凸显,使网络报道低俗之风猖獗不止,尤以网络文娱报道最甚.  相似文献   

13.
“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占有绝对比重的是文字报道.文字报道在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中表现形式单一,可以通过二次加工的形式.将新闻内容以播音员播报等形式录制成影像,制作成流媒体放到互联网上,网络媒体运用多媒体表现手段.也是提高传播力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真实性是从业者的道德底线,而当下的网络以其迅速、便捷的优势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随之,假新闻也通过互联网强大的传播速度和无国界性广泛传播,不仅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也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什么是假新闻?谁传播了假新闻?为何假新闻在网络时代泛滥?其深层复杂的社会文化动力与文化心理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新闻学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媒体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秉承的经典传播理论更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发展,对人类社会文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和发展,网络媒体逐渐成为传媒新形式。网络媒体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媒体形式,这种作用对象的改变,对典型的传播理论典产生了冲击,促使传播理论在媒体新时代的背景下产生变化。本文将对网络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对新闻传播理论的冲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孔军强 《青年记者》2009,(14):102-103
根据CNNIC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如今我国网民数量、CN域名数量以及宽带网民规模均大幅增长,已跃居世界第一。同时,越来越多的网络新闻也成为新闻关注的对象,成为新媒体传播的热点新闻,由于网络媒体传播迅速,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泛,网络媒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去年视察人民日报人民网时,对网络媒体给予了高度重视。他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  相似文献   

17.
TOP10事件     
《网络传播》2004,(9):25-31
1全国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NET.CHINA.CN)开通;3“第四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召开;42004年度互联网大会召开;5国家整顿短信商业网站“自律同盟”成立;6《网络传播》杂志创刊;7上市潮和并购潮;8中国网络色情第一案;9城市新闻网站联盟;10反垃圾邮件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适用于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理论是否依然适用于网络媒体? 很多研究者认为,在网络传播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将会发生变化.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具体事例来验证这一观点,研究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在网络传播中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强烈地推动和改变着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一场媒体的深刻革命。人们对信息技术采取了热情欢迎和积极参与的态度,纷纷用这一先进技术来装备自己。网络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国际化平台上网读新闻已成为相当一部分网民的主要目的,从网络传播的超高速、大容量、即时互动的特点来看,网络媒体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目前,我国80%左右的网民是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信息的,网络媒体已成了社会重要新闻信息的集散枢纽,新闻信息在网络信息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反映出网络媒体在对外传播中…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迅速成为一种便捷的新闻传播工具的同时,网络假新闻的存在给互联网新闻传播蒙上了一层阴影。互联网传播的爆炸性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使真新闻得到快速传播,也可以使假新闻肆意流传.造成对社会的危害。自互联网投入商业运行之后.一些利欲熏心之徒在互联网上发布假新闻,企图以此谋取私利。一些网络媒体不负责任地发布新闻,给网络假新闻的流传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