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就业焦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27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关系.结果发现女生在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偏爱被试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大学生在就业恐惧和就业不安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大学生就业焦虑总分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和严厉、偏爱被试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焦虑和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父亲过度保护和父母惩罚严厉对就业焦虑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修订中文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2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大学生人格的精神质与父母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2)内外向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拒绝否认呈负相关;(3)神经质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呈显著正相关;(4)掩饰性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正相关;(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拒绝否认正向预测精神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正向预测内外向,父亲过度保护对内外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负向预测神经质,父亲过度保护正向预测神经质。  相似文献   

3.
选取武汉四所高校33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性心理健康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研究了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性心理健康的关系。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其性心理健康相关;其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干涉和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性心理健康的水平存在相关;多元回归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惩罚严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以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对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有负向预测作用;而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对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由此得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以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结论:流动儿童的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来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缺陷感量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则有极其显著的消极影响.在昕障初中生一些群体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作用和预测效果存在差异.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来看,父母某些消极教养方式对听障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作用更明显.本研究还提出有关建议,为听障初中生的父母教养子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晓露 《考试周刊》2015,(8):166-167
本文主要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是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流动儿童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7.
采用《逆反心理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289名就读于西藏自治区的初中生进行了测试,考察西藏初中生逆反心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藏初中生逆反心理水平总体较低;(2)西藏初中生逆反心理在性别、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3)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在限选的情绪反应及抑制外来影响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父亲严厉惩罚、母亲拒绝否认、母亲严厉惩罚在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各维度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父亲严厉惩罚正向预测初中生逆反心理,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负向预测初中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心理幸福感问卷、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量表对950名城镇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与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2)家庭环境与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呈显著相关;(3)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家庭组织性、家庭知识性、父亲过分保护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能联合预测城镇初中生幸福感31.6%的变异量.从而得出,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与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两者能够有效地预测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网络成瘾问卷(IAD),对宁夏4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中温暖理解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现显著负相关;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偏爱被试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的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和母亲温暖理解五个变量可以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有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论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321名初中生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与调查.结果: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及母亲的过于干涉、过于保护呈显著和非常显著正相关,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结论: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于干涉、过于保护是消极的教养方式,阻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是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高校医学生情绪弹性与其父亲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对262名在校医学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1)医学生在积极情绪维度、情绪恢复能力维度、情绪弹性、过度保护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父亲的不同文化程度在过分干涉、偏爱被试等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积极情绪能力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情绪恢复能力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情绪弹性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医学生的父亲在教育上主要采用情感温暖等正性教养方式;父亲教养方式影响医学生的情绪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健康这三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12名甘肃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1)、惩罚严厉(F2)、母亲惩罚严厉(M2)、过分干涉保护(M5)四个变量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显著,父亲过度保护(F5)、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1)对心理健康的预测边缘显著;(2)时间监控观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显著;(3)时间监控观在父亲惩罚严厉(F2)、过度保护(F5),母亲惩罚严厉(M2)、过度干涉保护(M5)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中介作用显著。结论:时间监控观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研究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归因方式的影响为目的,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ASQU)对195名某大学学生进行测查,发现:(1)在父亲的教养方式上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各因子男女差异显著;在惩罚严厉因子上城镇与农村大学生差异显著。在母亲的教养方式上情感温暖、理解,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因子差异显著;在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等因子上均达显著水平;在惩罚严厉、关爱被试因子上城镇与农村大学生差异显著。(2)男女在正性、负性事件的整体维度上的归因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正性、负性事件的各个维度上的归因城镇与农村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3)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惩罚严厉,过度保护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度干涉、过度保护与归因方式有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归因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43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其父母教养方式与简易应对法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多数因子与简易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惩罚、严厉对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影响;父亲拒绝、否认,父亲偏爱被试和父亲过度保护对大学生消极应对有显著的影响。而母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简易应对方式均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父亲教养方式和父亲教养投入与中高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系,以大连市某小学4~6年级学生和他们的父亲为被试,使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修订版、父亲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亲教养投入问卷施测.结果发现:父亲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和惩罚严厉分别与自我意识呈显著正、负相关;父亲教养投入与自我意识不存在相关关系;父亲教养投入在父亲教养方式(情感温暖和严厉惩罚)与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之间起调节作用.当父亲的教养投入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情感温暖、严厉惩罚教养方式分别能正向、负向预测中高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本研究结果说明,父亲教养投入和父亲教养方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32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安全感量表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安全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和安全感得分处于中等水平;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与人际安全、确定控制感、安全感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而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与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安全感总分有显著负相关;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因子都进入了对安全感总分的回归方程,对安全感的回归作用显著,父亲情感温暖、父偏爱、父亲过度保护对安全感的回归系数显著。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因子都进入了对安全感总分的回归方程,母亲情感温暖、母亲偏爱的回归系数显著。由此得出结论,父母的情感温暖,偏爱和过度保护是影响大学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当代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了刘电芝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和岳冬梅等人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90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测试。发现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依次为双性化、未分化、女性化和男性化,且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差异显著;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在是否独生上差异显著;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在不同年级上差异显著;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惩罚严厉在不同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上,未分化得分均显著低于其他水平。研究结论:(1)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主要是双性化和未分化。(2)独自子女会得到更多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及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大四的女大学生得到的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更少;当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时,女大学生会得到更多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而当父亲文化程度较低时,父亲会表现的更严厉。(3)性别角色为未分化的女大学生,会更少感受到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同时,她们会感受到父、母更多的拒绝否认以及其父亲会更加的严厉。  相似文献   

18.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个人评价问卷(PEI)对大学生的父母教育方式及大学生的自信心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信心得分与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父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拒绝否认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父亲的偏爱、母亲的偏爱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积极的教养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大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如过度的偏爱、严厉的惩罚对大学生的自信心建立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父母教养方式,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SWB )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2.男女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男生在父亲惩罚、严厉( FF2)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4.男生SWB与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拒绝、否认(MF3)因子、惩罚、严厉(MF4)因子高度负相关;女生SWB与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MF1)因子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感受到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拒绝、否认及严厉、惩罚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小学生心理资本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395名在校高中生进行施测。以探索高中生心理资本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以及心理资本在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高中生的心理资本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生干部在总体心理资本及乐观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女生在感恩、谦虚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父亲过分偏爱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亲对女生的偏爱程度显著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偏爱、母亲过分偏爱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3)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学业成绩两两存在显著相关。(4)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母亲惩罚严厉和学业成绩之间起着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