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学香  于景锋  李林 《内江科技》2011,32(1):133-134
本文运用相控建模的方法进行地质备件约束下的超稠油油藏地质建模研究,应用多点统计Snesim算法模拟沉积微相,然后在沉积微相控制下进行储层参数模拟,从而达到地质条件约束下地质建模的目的:研究发现,杜229块储层参数分布明显受沉积相分布的控制,储层参数模型的条带状高值区与沉积相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有效的结合了地质概念模型和测井数据,较好地再现了杜229块沉积微相的空间分布,有助于从地质的角度对模型进行约束,促进概念模型向定量模型的转化,建立合理的反映地下情况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2.
所谓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的可视化主要是针对当前地质工程勘测中所存在的最大问题而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是在地质勘测工作中,所测得的数据量较大,涉及范围较广,整体资料信息很复杂混乱,这会使得地质人员很难直接掌握勘查对象的地质整体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对复杂地质体可视化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通过阐述当前我国的复杂地质体可视化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在建立三维模型实现可视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探讨了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的初步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回顾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历程,至今已历经30多年,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认识。通过对国内外建模理论和技术的相关调研,阐述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预示了主要发展趋势为:①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新方向;②试验设计方法定量评价不确定性新方向;③综合一体化建模新方向;④缝洞型复杂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沉积微相约束条件下的随机地质建模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地质建模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油田开发地质研究需要完善的方法技术,以建模方法研究为基础,进行了沉积微相约束地质建模综合研究.在分析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开发地质研究工作的特点,提出根据测井解释成果,应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定量地开展沉积微相研究.应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约束测井储层参数的分布,形成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所需要的准确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解决了常规油田开发地质研究过程中沉积相研究成果与储层参数分布无法有效结合的缺陷.应用与该方法相适应的IRMS软件成功实现了山东胜利油区孤东油田第七开发区西部上第三系馆陶组油藏精确的沉积微相模型,由此微相约束形成的油藏储层三维地质模型数据体直接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应用效果及现场实施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三维数据模型,建模方法适用于不同比例尺数据的模拟,由于建立了地质体的网络模型,易于实现空间数据分析与应用,因此,也是目前采用比较广泛的建模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常用的两种建模方式:基于剖面的建模和基于层面的建模。  相似文献   

6.
内部被多条断层切割的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耀忠 《科技通报》2003,19(3):196-200
以内部被多条断层切割油藏的地质建模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开发地质研究工作的特点,提出根据地震、测井解释成果、地质小层对比结果的井点数据,应用先地层格架再断层模型的地层学建模方法开展地质建模研究.应用油藏顶底层面断层线的精确编辑实现油藏内部断层之间复杂的切割关系,形成油藏储层参数赖以分布的精确构造模型,解决了油藏内部被多条断层切割的复杂油藏构造建模研究过程中回避内部断层的缺陷;并且在模型建立后,为给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准确的数据场,实现了多条断层准确断开的网格模型.应用与该思路相适应的IRMS软件成功实现了营13馆陶组油藏精确构造模型的建立,成果在油藏模拟及开发方案的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地质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到详细设计阶段,乃至到工程运行的管理与监测,建设时间长,往往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用三维模型图形图像来表达、解释和管理如此庞大的资料比光靠数据库和图表图纸等传统方法多。建立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的三维模型,处理岩层界面与结构面组合关系,真实反映地下地质结构全貌,将为地质工程工作者分析研究工程地质现象和发现掌握岩土体结构规律提供一种崭新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复杂地质体可视化研究与开发现状,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和可视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分析,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的初步开发与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质建模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各种原始数据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地质数据的主要来源有:岩芯钻孔数据、地震剖面数据、二维地质图、遥感测量数据以及地质学者的一些经验知识信息等。  相似文献   

9.
三维建模研究伊始是为了解决矿业工程、地球物理以及石油工程等领域的需求而开设,随着近些年来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对其地质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分析的运用也逐渐的越来越广泛,目前,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三维建模还处于发展和探索的阶段,本文主要简单的探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三维建模的现状及具体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将逻辑结构单元作为地质建模过程中模型各组成要素的抽象,进而提出了逻辑结构建模的形式化表示方法,重点探讨了模型功能的形式化描述、模型结构的抽象化表达、逻辑结构模型的组织方式及逻辑结构模型的一般算法等主要技术。所提出的方法为煤田地质建模到软件系统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个旧东区1360中段、1600中段、1800中段和地表四大平面的CAD图为基础数据,以GeoMine3D软件为平台建立三维模型。制作过程中解决了数据导入等问题,分不同图层对花岗岩、玄武岩、硫化矿、地层和断裂进行了信息分类和建模。研究如何以直观的方式揭示各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形态关系,结合个旧东区地质特征,提取深部找矿信息,并为成矿预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关于离散点集的三维凸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凸壳算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凸壳算法进行改进,并将其应运于凸壳地质体建模中,实现了凸壳地质体模型的建立和储量的计算,通过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准确、有效地进行凸壳地质体的精细建模和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二维展示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我国快速增长且结构日益复杂的电网建设与需求。随着计算机,数据采集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维建模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三维建模能够直观,可视化的展现电力设备,描述电力设备周围的环境信息。本文结合相关工程经验,力图从电网三维建模技术方法入手,提出一整套满足行业应用需求的建模约束条件和构建方法。同时也对三维建模在电网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通过此次研究,将有助于今后电网领域三维建模的应用,同时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服务基于三维地理空间的电网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对地质工程的复杂地质体中各项地质信息的探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其中包括了对地表地形、地下水位、地层界面以及风化带分布等相关的力学参数和数据等,而利用地质体可视化研究技术来进行勘测能够更好的达到要求的效果,本文主要就这一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说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井资料较少的油田早期评价阶段,仅以井资料为基础的传统地质建模技术难以满足地质研究的精度要求。本次建模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地质、开发动态等多种条件数据,采用井震结合及相控建模的方法建立地质模型,有效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对开发早期油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孟承旭 《内江科技》2013,34(1):150+16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地质可视化技术的一个热点,建立符合油藏地质特征的三维地质模型是油藏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及油藏评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切开-缝合法基础上,实现了一种基于二维剖面重建的三维表面建模技术,并讨论了相关实现技术细节。对原有轮廓匹配方式做出了一些改进,简化了程序编制过程,提高了建模效率。  相似文献   

18.
空间模型网格及杆件连接都很复杂,利用平面建模程序无法实现,采用SPASCAD并辅以正确的空间分析,则比较容易建立正确的模型,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建模方法包括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但它们不能实现储层参数在时间维的预测。建立储层参数的四维模型能够揭示储层参数在四维空间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对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充分吸取已有两种储层四维建模方法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建立储层四维模型的新方法:首先结合实验分析、生产动态等资料,来求取历史储层参数;接着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历史储层参数进行学习与训练,总结出各井点储层参数随时间的演变规律,进而对未来的井点储层参数做出预测;然后建立起构造模型,应用随机模拟或克里金插值方法来预测井间的储层参数;最后应用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对各个开发时期的储层参数进行显示。通过该方法建立起江苏油田庄2断块E1f11-1小层含油饱和度的四维模型,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分析,发现所建的四维模型较准确的反映了E1f11-1小层含油饱和度在三维空间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三维地质建模是定量化研究三维空间结构特征与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已成为模拟分析地质现象与时空演变规律重要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从数据模型、建模方法、建模软件、不确定性及应用领域五个方面阐述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的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