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从日语动词体的角度入手,以"テイル"所表达的基本意义为切入点,通过"テイル"表达"结果的状态"、"经验记录"时与汉语体助词"了"的对应关系,分析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テイル"形和"タ"形误用的原因,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日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テイル"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テイル"在日语中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用法,它不仅是日语中动词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还可表示"动作持续""单纯状态"以及经验和习惯,等等。本文主要从日语"テイル"形表示经验时成立的条件,以及实际应用的几个方面探讨"テイル"形在日语中的内涵及其用法。  相似文献   

3.
日语中"体"的意义可以划分为事态与情态两个不同的层面,通过对持续动词、瞬间动词「テイル」的情态侧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先行研究中仁田(1995)"经历"说、寺村(1984)"回顾"说两种观点的不足之处,这一情态侧面可以界定为"心理现时性"。此时,持续动词展现出"线"性到"点"性的转换,瞬间动词也不再表达现状说明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テイル」心理现时性成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商洛学院学报》2015,(3):58-62
自他对应动词中,动作动词的"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和变化动词的"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孰优孰劣,目前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尚且还是空白。采用测试调查的方法,对200名中高级中国日语学习者在自他对应动词中,动作动词的"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情况和变化动词的"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情况进行了调查比较研究。从整体倾向来看,动作动词"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要好于变化动词"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  相似文献   

5.
日语的动词可以在句中作定语修饰名词,这时动词在时态和体的方面采用哪种形式就成了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从动词作定语时是否受作谓语时的时态和体的基本意义影响的角度,对ル形、タ形、テイル形的用法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的二语习得研究中,表示"结果状态"的"テイル"仅限于变化动词的"テイル"形,动作动词"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情况尚不明确。采用测试调查的方法,对200名中高级中国日语学习者在动作动词的"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明确了学习者在该习得上主要有"タ""ル""テイタ"的误用倾向。其主要原因分别是:"タ"的误用是由于汉语"了"的负迁移;"ル"的误用是由于学习者受英语一般现在时用法的影响;"テイタ"的误用是由于过度训练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日语中表示体范畴的形式「テイル」的意义和用法很复杂。其中,效力持续的意义比较难以理解,且易和「テイル」的结果体等其他用法混淆。因此,有必要分析「テイル」的效力持续意义和用法,并将其与其他几组易混淆的含义和用法分别进行比较、辨析。  相似文献   

8.
日语动词的“ル”形和“テイル”形是动词基本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对二者的解释往往较为简单,在实际应用中在类似用法的区别上往往给学习者造成困扰。本文通过对二者基本意义的阐述,以浅显丰富的例句对其用法的重叠点——“表示习惯或反复性动作、事件”这一用法加以分析,总结出二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日语连体修饰节中的ル形和タ形意义复杂多变,根据不同的动词类别和语境可以表示非时态、时制和体态的意义。这些用法和句末的语法规则关系密切,有些可以直接套用句末的语法规则,有些则不然。此外,日语中表现时态的其他语法形式如テイル形,与连体修饰节中的ル形和タ形的使用形成强烈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0.
覃振桃 《考试周刊》2013,(10):79-80
日语和英语中的动词都有着复杂的时态体系,但两种语言中这种体系有何异同?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有英语基础的日语学习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拟从日语和英语的动词着手,对动词时态和体的异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概括为日语的时态与体关注自身的微观世界,并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英语的时态和体则更为客观,关注宏观世界,理性色彩更为浓厚。  相似文献   

11.
否定表达是日语语法中重要的内容,动词句否定式的意义受时、体和动词性质等的影响。当动词是继续动词时.句子意义因否定范围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2.
张笑梅 《考试周刊》2013,(96):84-85
本文主要介绍日语补助动词的作用和意义,说明其用法和特征。因为日语的补助动词意义繁多,用法复杂,给日语的表达和使用带来了麻烦,也给各种考试增加了难度。日语教学中对补助动词的用法说明比较分散,使学习者很难全面掌握重要的内容。因此,本文将对日语补助动词的作用和意义集中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3.
日语动词按其意义和用法可以分为自动词和他动词,其中有对自他动词是日语动词的独特现象。自动词和他动词在形态上要求不同的格助词,在意义上自动词强调客观结果和状态,他动词强调动作主体的意志。在与动词的体和语态的关联上,自动词和他动词呈现出不同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王真  马文静 《考试周刊》2011,(87):105-106
在学习日语动词的过程中会碰到"体""态""时"等语法概念,这常常使日语学习者无所适从,混淆不清。日语动词的"体"分为四种,即持续体、存续体、完成体和准备体。其中,完成体"~てしまう"最易理解。因此,本文就日语动词的"持续体~ている/存续体~てある/准备体~ておく"这三种用法进行了辩解分析,通过对比研究为中国日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文的动态助词"了"和日语的「た」能作为完成相,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的过去、完成,二者的文法意义同样,有着对应关系。但是在实际运用中"V+了"和日语的完成相不是简单地对应,而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了"和日语完成相在不同的文法系统中,有着各自的文法意义。所谓完成相在日语中用作为体标记「した」来表示,而汉语中则用动态助词"了"表示,汉语中的"了"有着更复杂的意义。通过误用例子探求"了"的文法意义及日汉体态习惯误用的形成原因,对日汉互译及汉语圈的日语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语中的授受动词是日语学习的一大难点,作为一种表达人际关系的语言表达形式,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将会导致交际的失败.严格意义上说,汉语中没有"授受动词"这个词汇,日语的授受动词的语法现象相当于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在这一结构中,表示授予者和接受者之间关系的常用动词包括给予动词.日语的授受动词句和汉语的"给"、"得到"句的视点差异,进一步揭示了日语学习中,视点问题的重要性."视点"问题是日语表达中的一大特色,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及日本人的心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日语语言中的"视点"问题,同时又受到了汉语思维的干扰,会导致学习者在学习中出现诸多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因为中日文述语的形态变化、时态和动词体的体系、述语的时态和动词体机能等方面存在差别,而人们学外语往往受母语影响,所以中文母语者学日语时容易说中国式日语。本文通过对日语学习中时态和动词体的一些误用现象的分析.帮助日语学习者正确掌握和运用日语。  相似文献   

18.
日语中,动词通过词尾变化转换而来的名词被称之为"连用形名词"或"转用名词"。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用例分析法对高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教材《综合日语》中出现的连用形名词的分类和意义进行阐释和论证,考察结果显示,《综合日语》中出现的连用形名词,形式上分为单纯动词连用形派生的名词、复合动词连用形派生的名词以及"前缀+动词连用形"名词三类,意义上分为六类,大多都表示具体的动作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2523个日语复合动词为主要统计对象,通过分析格构造、意义特征及意义领域,明确了日语复合动词前后项的基本像,认为日语复合动词前项要素的大部分为不包含变化意义的〈が,き〉格动作动词,并往往是与人类基本生存状态相关的具体动作,而后项动词则很多是包含变化意义的、与〈に〉格相关的动词,由此进一步论证并发展了日语复合动词的基本结构是“主体动作(经过)→对象变化(结果)”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语音既有语音性质,又有语言学意义。功能分析不仅有重要的语言学意义,也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语言是交流的载体,是传递信息的特殊工具。每种语言,男女老少,各个角色都有不同的发音特点。在日语学习中,很多的学习者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自己明明按照字典标注的正确发音来说日语,为什么说的日语还是很奇怪,日本人还是听不懂自己说的日语。本文揭示其原因在于,在实际生活中,日语中的形容词、动词、名词等各类词,在进行活用后,声调往往都发生了变化,因此仅仅掌握单词的正确读音,是远远不能说出一口正确的日语。本文仅仅对日语动词,进行部分活用后,声调的变化进行分析。本文将采取数码式,即"(1)(2)(3)(4)"方式来标记动词的基本形及活用形声调。如果能掌握这些规则,那么就能准确读出日语动词活用后的发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