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代词间接回指作为有理据的语言现象,具有语言学、语用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本文基于认知视角,以英汉小说为语料来源,从主观化和主观化对等探讨在识解基础上的小说代词间接回指语翻译。结论如下:1)代词间接回指可借助代词的突显、触发语激发的认知框架和百科知识框架获得所指对象的识解;代词间接回指的深层认知动因是主观化,是对回指对象的主观化情绪表达和评价;2)代词间接回指语的翻译是在尽量保持原文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原文和译文中该代词回指语的主观化对等,即说话人对代词间接回指对象的主观情绪和评价的对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主观化理论日益受到国内外语言学者的重视。但是,有关主观化理论的一些重要问题并未得到充分的阐释。本文主要论述和回答了有关主观化理论的三个重要理论问题:(1)主观化理论的理论依据到底是什么?其理论合法性何在?(2)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主观化理论之主观性本质和意义体验论之互动性本质之间的理论不一致问题?有鉴于"主观化"和"交互主观化"之间的关系密切,我们该如何理解"主观化""交互主观化"和意义体验论之间的关系?(3)主观化理论如何避免陷入"主观主义"泥沼?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试图通过探析主观化理论之理论根源,以明晰主观化理论在认知语义学框架中的理论地位,从而为如何避免主观化理论陷入"主观主义"泥沼提出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哭"一词的语法化和主观化进行研究,指出"哭"的词义发展经历了一个语法化和主观化的过程。在语法化过程中,"哭"由可作结果补语的"流泪"义发展到作程度补语的"极点义"。"哭"一词的新义和新型结构的产生受到隐喻机制以及模因论的影响。"哭"的极量义产生经历了主观化的过程,主观化的表现为"哭"可表主观极量义,由客观意义变为主观意义,由非认识形态变为认识形态,由自由形式转为粘着形式。  相似文献   

4.
意象即寓"意"之"象",用以寄托主观情思.《逍遥游》通过广泛塑造意象抒发哲理,在其翻译中,意象的处理亦至关重要,文章通过《逍遥游》不同英译本中意象翻译的对比研究,探讨意象的翻译策略和效果,为文学典籍中的意象翻译提出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5.
在毫无关系的各种语言中存在着几条特殊的语法化路径,它们最终形成语法功能相同的语法结构。语法化的同时通常也发生主观化。语法化程度和主观化程度呈正相关。文章重点考察汉语的"要"和英语的"will"的语法化和主观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机制和动因,并论证两者的语法化路径和主观化路径存在的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9,(1):100-105
翻译经济原则与语言经济原则一脉相承。规定性翻译经济原则客观上受语言内部构成机制的制约,在翻译任何文本时都应该为所有译者共同遵循。描写性翻译经济原则是译者主观上作出的能动选择,以省略、名词化、动词化、级阶下移、原型词替代等为实现手段,并受制于翻译规范和文本类型,常体现于呼唤型文本而非表达型文本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范围副词"仅"为研究对象,在简单地考察"仅"在语义、句法、语用层面的用法特点之后,进一步分析了"仅"的主观化表达。范围副词"仅"的主观化表达形式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达说话人的主观认知,二是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功能文体学的"功能"、"情景语境"、"前景化"三大核心概念出发,归纳了国内功能文体学观照下的翻译研究主要以"功能对等翻译标准"、"前景化突出的文体翻译分析"、"基于情景语境的文本类型翻译策略研究"为重心。结合目前西方解构主义翻译研究范式,提出以功能文体学为基础的翻译研究将依据稳定的功能文体分析模式应用于翻译质量量化分析,同时也将拓宽其情景语境至权力、意识形态等方面,更好地阐释翻译的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静华 《海外英语》2014,(18):147-148
为迎合现代社会中"娱乐至上"的泛娱乐化价值取向,近年来欧美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娱乐化趋势日益明显。这种翻译改写现象得到了大多数观众的欢迎与好评。该文以流行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在翻译改写理论的指导下,从使用网络流行语、使用古诗词和谚语以及同类翻译替换等方面来探讨相应的字幕翻译策略,以期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娱乐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讨论了"说实话"由动宾短语到话语标记的演变过程、变体形式以及话语标记"说实话"的解说、总结、衔接等三种篇章功能和主观评价、人际互动两种人际功能。另外,我们通过分析得出"说实话"虚化为话语标记的动因是主观化和交互主观化,机制是重新分析和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48):16-18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白邦瑞在最新出版的《百年马拉松》(The Hundred-Year Marathon)一书中耸人听闻地将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的战略方针"韬光养晦"硬说成"卧薪尝胆"的论调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作者认为这一论调实质为作者作为翻译主体即译者发挥其主观的政治能动性使然。翻译的主体即译者是决定"翻译的政治"的关键因素。翻译主体的政治性是由翻译主体的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史上由翻译主体的主、客观因素引发的翻译的政治性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翻译研究离不开对"伪译"现象的探讨。分析"伪娘"的必备条件、"伪娘"的实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伪译"的本质。"伪译"与重写不同,"伪译"在主观上是一种翻译活动,而重写却是一种创作活动;"伪译"也不同于改编,改编在主观上对源语文本进行了改写,而"伪译"往往是由于某些客观因素而不得不对源语文本进行创造性翻译,从而偏离了源语文本。"伪译"是对源语文本的创造性翻译虽然在语义上有悖于原文,但却做到了功能上的对等,在某种程度上为译文作者实现其翻译目的或为目的语文化输入新的活力、引进新的文学形式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电影Mulan的中文字幕虽然具有"伪译"的性质,但却让中国观众获得了与外国观众类似的观感和体验,因此,"伪译"和"伪娘"一样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翻译界一直把翻译看作是一项以译者为主体的语言和文化的转换活动,这似乎赋予翻译太多的主观化色彩,忽略了翻译学作为学科而存在的客观现实。笔者认为,与其把翻译看作是一项语言和文化的主体转换活动,不如将它视为客观的信息流动过程,即源语中所含各种语言、文化信息流向目的语的动态过程。这里从市场运行的角度探讨了翻译信息的流动性,并认为没有信息流动性就没有翻译,因为翻译本身即是一种信息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意象"在典籍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事物。如果英译中仅用概念思维对中国典籍中的"意象"进行翻译和诠释,很难让西方读者领略到中国文论的表达张力和特殊魅力。《庄子》是一部"以意筑象"的哲思典范,是在意象思维主导下产生的诗性人生哲学。"象""境""意""神"是领会《庄子》本真意蕴的思想通道,"以意筑象"是其行文思路,读者可以通过理解《庄子》的"象"而通向《庄子》的"意",以此去接近不可言说之"道"。译者在翻译时要与作者"梦怀相契",在对中华典籍中的文化意象准确认知的基础上,可采用"增词达意""虚实互化""陌生化"等翻译策略,对意象合理地翻译转化,将中华智慧体系、价值观念的文化精神展示给其他国家的文化群体。  相似文献   

15.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他"在语义虚化后,成为句子的主观标记,在句子中表达言说者的主观态度、对动作的主观量体验.通过语料搜集,我们看到在几种含虚化"他"的句式中, "他"主要用于表达主观大量,在语法化过程中成为表示主观大量的一个语表手段.但是不同句式,主观量的表达方式不同. "V他个+成语/形容词"在"他"语法化之后已经成为一个表主观大量的固定格式.而"V+他+数量短语"句式的主观量表达存在着直赋性主观量和异常态主观量两种表达方式. "V他(个)+数量短语+名词"句式通过副词标将客观小量转换成主观大量,还通过参数和语音重音指向将客观大量转换成主观大量.  相似文献   

16.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译者理解原文的主观体验过程和找寻准确语言进行表达的客观描述过程,是突破客观界定,使译者能够自如运用主观思维,并使译文更具风格特色的先驱产物.本文依据翻译目的论,以中国各城市官方宣传资料为例,以翻译目的论的翻译原则为指导,旨在阐释翻译目的论对旅游翻译的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17.
功能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文化转换"与"交际互动",是一种以目的语功能为导向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应用翻译实践中,该理论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译者可根据文本功能和交际目的选取信息、选择翻译策略,并根据的语文化情景重构译文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离合词"没戏"是由述宾短语"没有戏"通过结构紧缩、去概念化而最终完成词汇化。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既有词汇化又有语法化,高频使用是必要条件;形成动因与机制有隐喻、结构紧缩、韵律构词、重新分析、语用推理、主观化因素。"没戏"固化为动词后,其述谓功能减弱,主观评述功能凸显,语用上主要表否定拒绝、贬低之义。  相似文献   

19.
"算什么"由表示"算做什么"到"不能说是"再到"不重要、程度低、没有关系"的语义变化是其语义逐渐虚化、其主观性逐渐增加的结果,且采用相应的主观化手段来展现其主观性。语义虚化、主观化是语言发展演变的重要机制,具有很强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20.
离合词"没戏"是由述宾短语"没有戏"通过结构紧缩、去概念化而最终完成词汇化。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既有词汇化又有语法化,高频使用是必要条件;形成动因与机制有隐喻、结构紧缩、韵律构词、重新分析、语用推理、主观化因素。"没戏"固化为动词后,其述谓功能减弱,主观评述功能凸显,语用上主要表否定拒绝、贬低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