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五年制课本数学第四册第80页——81页。 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小数与元、角、分关系的认识,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2.让学生了解小数的组成。3.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的简便读法。 教学过程: 一、小数的引出 1.认识小圆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小圆点。 师:这是什么?答后教师告诉学生小圆点是不同于句号“。”的实心的小圆点,它的本领可大了,这节课就要请它帮忙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在本上画3个小圆点,比比谁画得最好。 〔评:新课引入的设计别具匠心,从小圆点入手,紧紧抓住了小数的突出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感知小数——从学生的现实基础出发1援昨天,陈老师到超市搜集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课件出示)。认识这些带有"小圆点"的数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2援关于小数,你知道些什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会认、读、写一位小数。2.经历探究小数的过程,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过程一、贴近生活,引入新知1.引出小数。师:在课前老师布置你们去超市收集各种各样的数,现在请把自己的数字信息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找找哪些是我们没有学过但你们已经知道的数,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把数分成整数和小数。)师:这些没有学过的数都有什么特点?这类有小圆点的数字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师:关…  相似文献   

4.
[案例]"小数的意义"一课的导人片段. 师:认识小数吗?你能说几个小数吗? (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根据回答有选择地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一位小数、一个两位小数、一个三位小数)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种材料:一张正方形纸,一把米尺,一条线段.请你选择一种材料表示出黑板上的其中一个小数.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沟通计算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及估算能力。【教学过程】(课前活动:猜数游戏)导入:我们认识了小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事物的数量是用小数表示的呢?谁来举例说说。一、学习加法师:商品的价格通常是用小数来表示的  相似文献   

6.
在五年级一堂找规律的活动课上,张老师出示问题:2,4,6,7,10这一串数中,哪一个与众不同?题目刚出完就有不少学生举手.一位学生站起来说:“7与众不同,因为这五个数中只有7不是偶数,如果把7换成8,就有规律了.“师生对此回答都感到满意.教师还补充道:“把7换成8后,这一串数中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一个多2,这就是你们将来到中学要学的等差数列.“……  相似文献   

7.
方老师在教学之余,经常和学生玩玩数学游戏,学生在玩数学游戏的同时增长了数学知识,激发了学数学的兴趣.今天学生又在翘首以待方老师的到来. 方老师款款走来,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方老师说:“今天我们来玩猜数的游戏.我背着你们,请一位同学随意写一个数,然后把那个数的数字打乱排成另一个数,计算这个数和原来那个数的差(大数减小数).在差数中你可以划去一个非零的数字,余下的数随你按什么次序读出,我就能猜出你划去的是一个什么数.”  相似文献   

8.
在五年级一堂找规律的活动课上,教师出示问题:2,4,6,7,10这一串数中,哪一个与众不同?立即就有不少学生举手。一位学生说:“7与众不同,因为这5个数中只有7不是双数,如果把7换成8就有规律了。”师生对此回答都感到满意,教师还补充道:“是的,把7换成8后,这一串数中每一个都比它前面的一个多2,这就是你们将来到中学要学的等差数列。”教师正准备出示下一题时,不料有一位学生说:“10与众不同”,还没等她说完,全班哄堂大笑,教师也一怔,连忙追问:“你有什么理由说10与众不同?”这位学生满脸通红地说:“这5个数中,就只有10…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完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活动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课堂上,我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简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想说就说.然而学生有时的言语也让我陷入深思而难以忘怀.一、让我震撼的学生语言复习苏教版数学第6册第11单元“认识小数”时,我提问“: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有哪些收获?”有的说:“我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了.”有的说“:我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有的说“:我知道了什么是小数.”听到这个回答,我有些愕然,教材并没有给小数下定义,内容只是初步认识一位小数,课堂上我也没有讲小数的概念.我顺势问“:那什么是小数呢?”大多数同学一时说不上来,稍后有同学说“:小数就是有小数点的数.”我说“:可不能光看它的长相,要明白它的实际意义.例如,我们不能说有分数线的数就是分数呀.”接着就有同学说“:例如0.1,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我提示“:0.1的后面可没有单位呀.”听我这么说,有同学赶紧补充“: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的数,例如0.1就是110,0.7就是170.”未等我作评价,伍琛站起来说“:小数是分数的化身.”我震撼于他的回答,非常...  相似文献   

10.
在质数、合数概念教学中,应抓好三个环节.1、多层次进行抽象.教学伊始,利用"约数"知识的正迁移出示下题:把1、2、3……18、19这几个数按照它们的约数个数分别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学生完成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作观察、比较,找出异同:"只有1个约数的数有几个?是几?"只有两个约数的数有哪些?这两个约数有什么特点?"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数是哪些?"当学生基本上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后,可先开书自学,然后指名讲述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或者合数.在教师点明它们的概念时,要强调指出:"1"这个数虽符合"约数只有1和本身(尽管本身也是1)",但不符合"只有1和它  相似文献   

11.
一、初步认识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一年级学生在学10以内数时,教师就应有意识地把应用题教学贯穿进去.如学“3”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挂2个男同学做游戏的画.师问:“有几个同学在做游戏?”然后在画一侧再加上一个女同学,问:“又来了几个同学?现在一共有几个人?”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这道题说的是同学们做游戏的事.图中的2个男同学是题目告诉我们的一个条件,一个女同学是告诉我们的另一个条件,一共有几个同学是要我们求的问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提问:两个数相除,商可能是哪些数?举例说明。生答:整数、小数(如:1÷2=0.5,4÷100=0.04)(板书)手指板书,问:0.5,0.04的小数部分的位数分别是几位? 生答后,师:它们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总能数完,也就是说它们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那么,像0.5,0.04这些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反之,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无限小数。二、新课  相似文献   

13.
【案例描述】这是开学的第一堂新课,在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教学预设的内容教完后,我让孩子们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孩子们是这样回答的:生1:老师,我觉得小数就是比较小一点的数!生2:老师,我不同意,我觉得小数都是从元角分得来的,而且它有一个小数点。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小数并不是我们生活有时提到“的大数”“和小数”,比如3比5要小,但它不是今天我们讲的小数,像3.50、1.06这样含有小数点由整数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数才叫做小数。生3:老师,我还觉得小数是由元角分组成的数。师:你们同意吗?(生齐声说同意)其实,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小数就…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整万数"一课时,我在课尾设计了一个用数字卡片摆数的游戏,旨通过这个具有挑战性、趣味的游戏,既引导学生掌握整万数的特点,深化他们所学的知识,又为本节课教学预设一个精彩的结尾。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意外生成,却让这个预设更加精彩,让我对课堂预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案例描述:(师出示9、8、2、0、0五张数字卡片,杂乱无章地贴在黑板上)师:你能用这5个数摆出一个整万数吗?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内容时,我在讲清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以后,指导孩子们做了一个数学游戏,收封了较好的效果。游戏的方法是:剪好同样大小的硬纸板若干块,分别写上0、1、2、3、4、5、6、7、8、9等数字。0的纸板应适当多几块,另加一块画有小圆点的纸板,用做小数点。游戏开始,按需要,每人拿一块纸板,举上头顶连同小数点,排成一横行,组成一个小数,(当然熟练后也可组成一个整数),让全体同学读出这个数。然后由老师或学生干部发令:“这个数扩大100倍!”(也可以说乘以100),于是拿小数点的同学开始移动,他向右移动两个位子,刚才的数起了变化,全体同学再齐读这个起了变化的小  相似文献   

16.
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在教学加法的意义这一章节上,笔者认为教材在编排上应加修正。教材借助(P47)例题: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直接把加法的意义给学生指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发现学生对加法的认识、理解,始终是抽象的理解,模糊的认识。就这个问题我们作了以下教学实践探索:我们在教学加法时,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数和计算的原则以后进行教学的。人类认识数,是通过数数来认识的,数数的方…  相似文献   

17.
赵春梅 《考试周刊》2013,(44):75-75
<正>一个分数它的各部分名称分别为分母、分子,那"分公"、"分爸"又从何说起呢?在第七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中,一位老师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她先由分饼引出1/2,接着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又让学生涂出一些图形的1/2,等等,在这节课的第37分左右,教师介绍了分数线及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随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下面的数叫做分母,你猜一猜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什么呢?"学生个个面面相觑,都没有举手。教师鼓励:"同学们,下面的数叫做分母,你大胆地猜一猜上面的数叫什么呢?"老师又着重强调了"分母"这个词,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分数线上面的数是叫‘分公’吗?"老师尴尬地摇摇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117~11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与掌握小数的性质。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观察发现的能力。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板书整数“6”,让学生齐读,然后在“6”的后面添上一个“0”,问:数的大小变了吗?再添上一个“0”,问:数的大小有变化吗?2.板书小数“0.6”让学生猜想:在“0.6”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两个“0”,它的大小有无变化呢?3.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是否有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一课中,有这样一组练习题.如下:2.4×3=( ) 2.4×5=( )2.4×1.5=( ) 1.2×0.4=( ) 1.2×0.11=( ) 1.2×0.35=( ) 分别比较积与第一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这组练习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上安排的,在以往浙教版教材中是当作新授内容来教学的.这组练习题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一个因数乘以一个小数时原数与积的关系,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看似简单的题组,其实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蕴涵着解题策略.于是,我就有了把这应用类课例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1.小数观念的形成。开始教学五年制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商品标价引入。预先布置学生到附近商店去观察一些学习用品的标价,再看课本80页的例图,向学生说明,商品标价一般用“元”作单位,而物品的价钱用“小数”来写。并使学生弄懂1.25元、0.28元、0.06元等的实际意义。例如,一支钢笔的价钱是1.25元,小圆点左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