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教育》2020,(11):F0002-F0002
在全民万众一心战“疫”之际,四川省教育厅下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开展网络教学,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相似文献   

2.
以“不停学”之名,行提前教学和假期补课之实,不仅给仍处于假期中的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导致新的焦虑,也让“停课不停学”的内涵被曲解,背离了假期定位和政策初衷。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并提出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各地、各校以及以在线教育机构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纷纷响应,一些学校陆续开展网上教学,多家在线教育机构上线免费课程。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下,各地各校纷纷上线“空中课堂”,让学生能够“在家如在校,停课不停学”,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学习的影响。开展“微课+”组合定制教学模式研究,从课前预学、课中助学、课后研学三个方面进行策略探索,助力“空中课堂”。  相似文献   

4.
朱发华 《四川教育》2020,(11):19-20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现实要求下,各校要做好线上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就需要做到“五个精心”,即精心规划线上教学方案、精心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精心推进线上教学实践、精心协调家校有效沟通、精心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全员、全面、全程的管理和督查,让线上教学的资源得以整合、质量得以保证、效果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5.
《四川教育》2020,(12):F0002-F0002
在全民万众一心战“疫”之际,四川省教育厅下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开展网络教学,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学”并非单纯意义上的网上学习,而是一种更广义的学习。为鼓励每个家庭充分利用宅家时光,在四川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四川教育报刊社、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电化教育馆、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所辖分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春日宅家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6.
钟云  钟刚  曾元诗 《四川教育》2020,(11):38-39
自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启动以来,金堂县聚焦“能看”“看好”“管好”三大问题,通过多部门协作、层层行动、分片包干,扎实推进和保障“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顺利开展,不漏一人,多措并举,多方合力,探索出了区域性的线上教育教学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疫情的爆发使得各校纷纷开展“空中课堂”,让学生做到“停课不停学”。研究以“动画式微课”为基础,定制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从课前预习、课中助学、课后强化三方面助力空中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少疫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健 《人民教育》2020,(6):39-41
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教师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开展了网络教学的尝试。综观各地开展的网络教学,大体有“统一的课程表”与“灵活的课程表”两种形式,前者以教学周为单位,建立符合教学进度安排的统一课程表,提供网络直播课程,后者提供网上学习资源清单,推送给学生自主点播学习。网络教学开展后,产生了各种社会反响和教育反思。如何理性看待“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后出现的问题,用教育专业的视角应对这一挑战,并将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性思考与实践经验带入未来的教学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值得每一个教育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范菁菁 《江苏教育》2022,(28):78-80
<正>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全国各地各校教师积极探索微课应用于教学过程的路径。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态度从“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教学模式从满堂灌的“单声道”向交流式的“双声道”转变,教学资源从形式单一的“PPT课件”向“微课程”转变,教学评价从学生对课程的“终期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笔者致力于提高线上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以SAM教学设计模型为基础,基于“透视学”系列微课,提炼微课程的建设流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完善,借助互联网 技术,我们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上教学活动。鉴于线上教 学学生的不自觉性,决定了返校后做好线上和线下教学衔接的 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落实“学校不停课、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的要求,高校普遍开展了大规模的实时、互动、异地、分散的在线教学,推动应急状态下教育资源供给方式变革,推动形成高水平教育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西藏教育》2020,(3):F0002-F0002
为全力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按照西藏教育厅对全区教育系统线上教学工作的部署安排,自治区教科院和自治区电教馆联合助力在线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育部决定推迟2020年春季开学时间,要求高校积极开展在线教学活动,实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如何确保在线教学的进度和质量是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在短期内通过个性化和精准化教师培训,有效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是确保在线教学进度和质量的关键,也是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教育部倡议中小学延期开学,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研究以在线教育基本原理和教学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在线教学方式的内涵与影响因素,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构建了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方式分析模型,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停课不停学”教学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形成了在线同步直播教学、在线课程异步教学、在线双师协同教学和在线混合多元教学四类典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方式,同时指出其主要特征。研究还发现“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存在对“互联网+教育”认识错位、在线教学创新的理论指导匮乏、条件保障仍需持续优化、政策机制有待不断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推动在线教学方式创新的关键措施。研究构建的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方式分析模型具有强调“互联网+教育”思维、体现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需求、尊重学生居家学习规律等特点,依据此模型形成的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方式的分析维度及其内涵,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可用于指导在线教学的规划与实践。我们希望本研究能有效解决当前中小学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理论指导和实践创新的迫切需要,同时也为新时代我国在线教育教学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在全国各地肆虐。全国上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疫之战。新冠肺炎疫情,给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按下了“暂停键”;而在线教学,则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按下了“播放键”。  相似文献   

16.
<正>疫情居家学习过后,复课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精心做好教学衔接。那么,疫情过后的小学数学课该怎样上呢?一、摸底诊断,准确定位起点因疫情延迟开学,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启动“互联网+”教学模式,教师居家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居家学习。各地教育部门也积极组织力量制作优质录播课,有计划地开展线上授课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下,“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是教育部门对高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总的要求,也是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在防疫抗疫中凸显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8.
一、课例背景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使得我省中小学生在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期间无法正常到校上课,根据《浙江省延迟开学期间中小学各学段线上教学指导意见》,各校要做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线上课程、组织教育教学工作。《浙江省小学英语延迟开学期间线上教学提示》指出,第一周的学习,建议结合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知识开展拓展学习。基于此,笔者进行了对Coronavirus(新型冠状病毒)微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徐建丽 《知识文库》2022,(24):118-120
<正>引言:近两年来,在全国上下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号召。为了确保高职学生的居家学习顺利开展,全国各地掀起了线上学习热。然而,线上学习的效果却不尽人意。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线上逃课”现象,究其原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本文通过分析逃课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如提升教师线上教学设计能力,提高资源的趣味性,提升学生课堂的主体性等。1问题的提出为了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多少事,从来急”。4月中下旬以来,突如其来的“非典”打乱了很多中小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广东、北京、山西、内蒙古等地大面积统一停课。在非常时期,如何做到“听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的今天,我们有一千个理由要用信息网络支撑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