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法宝篇     
《红领巾》2009,(7):116-119
紫金红葫芦 天地初开时,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藤上结了个紫金红葫芦。后来,太上老君用它来装丹药。  相似文献   

2.
从前,有一棵大树,它那粗壮的主干笔直 地挺立在肥沃的泥土中,它的枝上长着茂密且 又翠绿的树叶。春天,小鸟儿们都围绕着它打 转儿,人们也很喜欢它。有一天,一个农民在它 的身旁种下了一些葫芦籽,慢慢地,葫芦籽长 成了藤,藤便绕着大树生长。春去秋来,光阴似 箭,小藤已经长成又粗又长的藤条了,它像一  相似文献   

3.
【课例】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我要的是葫芦》教学片断 师:书上写了葫芦的哪几部分? 生:藤、叶子、花、葫芦。(教师相机 师:看图说说,怎样的藤?怎样的叶子?怎样的花?怎样的葫芦? 生:细长的藤,碧绿的叶子,雪白的花,可爱的葫芦。 师:把这四个词连起来说一段话。  相似文献   

4.
记得我10岁时,我家屋后有块空地,阳春三月,爸爸在这块地上种下了葫芦秧,我每天都跑去看它。没多久,葫芦秧就爬藤了。爸爸为它搭了个架子。葫芦藤在架子上长得非常快,刚进入夏天,架子上就攀满了藤。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教师:你们看见过葫芦吗?葫芦结在什么上面?(教师出示葫芦、藤,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藤是植物的茎,有的藤会附着东西向上爬,有的藤会沿着地面向前伸。  〔点评:课前谈话,是引入课文讲读的一种方法。老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观察葫芦和藤的实物,直观演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上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  学生各自小声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教师:这个人种的葫芦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结果怎么样…  相似文献   

6.
《依样》     
藤本植物是吴昌硕最为擅长的题材。此图写葫芦大藤,尽显以草隶之笔入画的气势。他以泼墨写叶,浓墨勾叶筋,淡墨写葫芦。而盘旋往复、贯通全画的则是以书入画的大藤,它是此画的血脉,画因它的流动而生意盎然。在疏密虚实的处理上,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个故事,讲一个古人在院子里种了不少葫芦,他每天都要美美地看看挂在藤上的渐渐长大的葫芦。至于葫芦藤长得怎样他不管,葫芦叶爬满虫子他不治。邻居提醒他,他却说:“我要的是葫芦!”用这个故事来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老师只想要葫芦。譬如讲3 4,老师问学生:送3个苹果给爸爸,送4个苹果给妈妈,一共送了多少个苹果?孩子们一定能高声回答:7个。要孩子们照此想下去,他们会想到深邃的星空、广袤的原野……许多动人的故事,许多美妙的情境都会被他们那充满活力的头脑神奇地想像出来。可我们的老师却偏偏要拿…  相似文献   

8.
我的葫芦梦     
屠佳悦 《新作文》2011,(12):18-18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个瓜,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一”我可是个小葫芦迷,最爱看的书是《葫芦兄弟》。如果我也能种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大葫芦,那该有多好啊!  相似文献   

9.
小葫芦     
老爷爷的院子里长出了一根细细的葫芦藤,藤上只结了一个葫芦。不过,这小葫芦长得可好看了,胖胖的身子,圆圆的脑袋,在微风中摇摇晃晃。  相似文献   

10.
葫芦     
“葫芦娃,葫芦娃……”相信广大读者看过这部动画片吧?作者将片中的葫芦赋予了神奇般的魔力,又将它分为七种。其实在现实中,葫芦根本就没有魔力。如果大家想对葫芦有所了解,那就请听我为大家介绍吧。葫芦大多长在夏天,多在谷雨前后种植,它是一种绿色植物,大约在6月里结果,9月即可成熟。熟葫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上小下大的双瓢葫芦,就像是一个小皮球放在一个大皮球上。它们中间有孔相连。“小皮球”的中央向上凸起,这就是葫芦的芦柄。两个“皮球”就是葫芦的芦身。葫芦籽大多装在这个“大皮球”内,而“小皮球”内有时也会有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1.
小葫芦     
老爷爷的院子里长了一根细细的葫芦藤,藤上只长了一个葫芦。不过,这个小葫芦长得可好看啦,胖胖的身体,圆圆的脑袋,细细的腰,在微风中摇摇摆摆。老爷爷说:“我要拿小葫芦做一个酒壶。”老奶奶说:“我要拿小葫芦做一个水瓢。”可是只有一个葫芦怎么办,是做酒壶还是...  相似文献   

12.
李维明 《小火炬》2012,(10):8-9
蛐蛐兄弟在山上发现了一个大葫芦。他俩把大葫芦搬回了家。哥哥请来了老木匠,说:"请你帮我们剖成两个瓢吧,注意哦,要一般大小。"老木匠瞄了瞄那葫芦,说:"行嘞!"他取下夹在耳朵上的铅笔,轻轻在葫芦上画好了线,然后就把那大葫芦剖成了两只瓢。真神,这两只瓢一般大小!哥哥拿了一只瓢,弟弟也拿了一只瓢。哥哥看了看瓢,说:"这就是我的房子啦!"弟弟也看了看瓢,说:"这就是我的船啦!"哥哥把瓢运回去,然后把它反扣在地上,又在瓢上面开了门和窗,瓢就真的变成了一座大大的房子。弟弟把瓢放到了河里。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一家农户,种出了一只大葫芦.这么大的葫芦,做什么用呢?用来装酒水,恐怕会胀裂;如果把它锯成两半.用来做舀水的瓢,又没有这么大的缸.农户左右为难起来.不知把这只大葫芦派上什么用场.  相似文献   

14.
《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三册教材中一篇知识性的寓意课文。讲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只关心藤上的小葫芦,叶子生了蚜虫也不管不治,最后小葫芦一个个掉落的故事。故事通过讲绿叶、蚜虫、葫芦三者之间的关系,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事物之间有联系。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这样一篇有一定理解难度的课文,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呢?甘肃省兰州市东郊小学许晓慧老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特点,在板书设计上做文章、想办法,深入浅出,化难为易,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一、情趣盎然,富有生机,给课堂…  相似文献   

15.
桥之趣     
藤网桥在青藏高原的墨脱山路上有一座藤网桥。它由一种韧性很强的白藤,数根交织在一起,凌空平行两股被固定在江河两岸的岩壁或古树上,两股相距约1米。然后,再绑扎几十个直径为1.6米左右的藤圈,均匀地吊在两股藤索的下端,再用无数的藤条交织,把几十个藤圈连成一体,形成一弧栏杆,  相似文献   

16.
“种”自己     
妈妈把种子种下地,没过多久,种子就发了芽。爸爸把月季种下地,没过多久,月季就开了花。奶奶把葫芦种下地,没过多久,葫芦就长藤啦!我想把我自己种下地,真不知道,我能长成啥?“种”自己@丁云$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  相似文献   

17.
澡堂奇遇     
那个后背上有胎记的老汉怎么又来了?他上午刚洗过呀。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滑进池子里,留下个光光的脑袋在外面,像个葫芦似地漂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陪同他来的那两个年轻人附在他耳边嘀咕一番,随后站在淋头下肆  相似文献   

18.
《新作文》2006,(3)
有一个学游泳的孩子。开始时他把两个葫芦系在肩膀上,游得很好。接着他把葫芦系在腰间,上半身浮在水面更加惬意。于是他想,我把葫芦系在脚上,不是可以站到水上了吗?结果,却沉了下去。  相似文献   

19.
快乐的蔬菜     
冈Ij脱下小花帽毛茸茸的葫芦探出小脑袋说看,茄子才长出耳朵那小冬瓜小丝瓜还沿着藤儿在爬呢黄瓜说别管闹事咱们都快点长吧看我把脖子也等长了礞披,点童共番茄笑个不停脸渐渐红了快乐的蔬菜@赵哲权  相似文献   

20.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生动有趣又有意义的寓言故事: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着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这个故事意在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违背规律。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领悟道理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