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热粘弹性材料在变温和恒温下的松弛的差别 .为考虑材料在较高温度下 ,不同的应力增量沿不同的应力松弛曲线松弛的非线性现象 ,建立了一种变温非线性粘弹性理论 (该理论基于作者已建立的变温线性粘弹性理论中的一些概念 ,如材料在恒温下的松弛曲面 ,变温松弛曲线以及终态温度等效松弛曲线等 ) .该变温非线性粘弹性理论已用于模拟显像管玻壳模具的变形 ,结果表明它比基于线性理论的分析有更高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水泥基材料中 C-S-H 凝胶/水泥颗粒界面的尺寸及微观力学特性,为从纳米尺度理解水泥基材料的性能提供依据。创新点:采用动态模量图技术对 C-S-H 凝胶/水泥颗粒界面微区的尺度及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借助动态模量图的高分辨性,可获得该微区精确且有效的信息。方法:对比利用纳米压痕及动态模量图对 C-S-H 凝胶/水泥颗粒界面进行研究。结论:纳米压痕仅能粗略估计界面微区的尺寸及力学参量,相比之下,动态模量图的分辨率要高出2个数量级(表2),因此可获得更精确的测量值。C-S-H凝胶/水泥颗粒界面的尺寸在250 nm左右,模量值介于60 GPa和70 GPa之间。此界面区可认为是包覆水泥颗粒周围的一层紧密的水化层结构,其致密性将阻止内部水泥的进一步水化。  相似文献   

3.
焦豹  王妍  赵娜 《科教导刊》2024,(8):50-52
文章探讨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如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开展单层石墨烯拉伸模拟,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金属钛的拉伸模拟以及不同缺陷率对石墨烯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影响等应用。实践证明,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可以明显提升学生对材料力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天然沉积的结构性软土分布广泛,但能考虑结构性影响的大应变固结理论鲜有报道。本文考虑结构屈服压力随初始有效应力的变化及土体结构性对压缩与渗透特性的影响,建立结构性软土的大应变固结模型。研究结构性及初始有效应力对大应变固结性状的影响,并探讨结构性软土大、小应变固结性状的差异,以提高软土固结计算的精准度。创新点:1.建立考虑天然沉积软土结构性影响的一维大应变固结模型,且该模型能考虑结构屈服压力随初始有效应力的变化;2.分析天然结构性软土大、小应变固结性状的差异,为实际工程中的软土固结计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总结结构性软土对压缩和渗透特性的影响及结构屈服压力与初始有效应力间的关系;2.通过理论推导,构建考虑结构性影响的软体一维大应变固结模型(公式(15)和(16));3.通过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分析软土结构性对大应变固结性状的影响,以及考虑结构性影响的大、小应变固结性状的差异。结论:1.大应变假定下结构性软土中超静孔压的消散速率要比小应变假定下快,且这种差异随着土层应变增大而增大;当应变值超过15%时必须采用大应变假定。2.如果土层的初始有效应力计算方法相同,则大、小应变不同假定下土层的最终沉降值是相同的。3.相同几何假定下,初始有效应力计算方法对超静孔压消散速率几乎无影响,但对沉降变形影响明显。4.大、小应变假定下固结性状间的差异随结构屈服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作为粘弹性材料,水泥乳化沥青(CA)砂浆的变形依赖于时间,且包含不可恢复变形,使得轨道板与CA砂浆层之间形成离缝,进而影响轨道的结构受力与变形。本文旨在研究CA砂浆在列车荷载作用下、不同初始弹性模量时的粘弹性变形规律,以期为轨道结构的维修养护提供参考。创新点:1.以粘弹性理论与时间硬化率分析方法为基础,拟合得到CA砂浆的时间硬化率特征参数;2.建立基于时间硬化率的中国铁路轨道系统(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实体模型,成功模拟了CA砂浆的粘弹性变形过程。方法:1.运用Burgers与四单元五参数粘弹性本构方程,拟合得到CA砂浆的时间硬化率特征参数,并验证该参数的合理性(图5);2.结合现场测试所得钢轨支点压力,统计分析得到有限元模型循环加载的幅值与周期(图11);3.通过仿真模拟,得到CA砂浆在列车荷载作用下、不同初始弹性模量时的粘弹性变形,进而探寻CA砂浆的粘弹性变形规律(图16和17)。结论:1.基于时间硬化率的分析模型能较好地模拟CA砂浆变形行为。2.随着CA砂浆初始弹性模量的增大,CA砂浆在粘弹性变形前后的应变差值逐渐减小,位移差值逐渐增大;位移差值集中于0.2~0.6mm,且变形敏感区域约为板端2.5个扣件间距。3.CA砂浆本身粘弹性特征引起的不可恢复变形是导致CA砂浆层与轨道板之间形成离缝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研究CA砂浆变形及损伤时,建议考虑CA砂浆粘弹性行为及其变形特征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尺度颗粒形貌特征对于砂土应力-应变以及能量耗散行为的影响。方法:1.通过同步X射线计算断层扫描实验,提取高精度的真实颗粒形貌,并通过三维点云表征;2.通过基于球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不同尺度下颗粒形貌的突变与衰减;3.通过离散单元法仿真,模拟不同形貌试件的三轴剪切过程,并进一步讨论不同尺度颗粒形貌对于颗粒材料应力-应变以及能量耗散行为的影响。结论:1.通过比较较松散和较密实的试件,发现对于较松散试件,颗粒形貌对颗粒材料的初始刚度、应力-应变、体积应变和摩擦能量耗散等响应的影响更为明显;2.对于不同尺度下的颗粒形貌,局部圆度较长径比对颗粒材料宏观响应的影响更大;3.颗粒材料的能量耗散行为由颗粒形貌和初始孔隙率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7.
向硅酸盐水泥中添加丙烯酰胺,利用水泥水化的内部环境促使丙烯酰胺聚合.与水泥水化产物结合的聚丙烯酰胺能在硅酸盐水泥中形成稳固的网络结构,起到改善水泥石性能的作用.通过实验发现,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加丙烯酰胺的量为2%时,水泥石的抗压强度提高了近20%,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氢氧化钙的含量增加,絮状水化硅酸钙的含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子镶嵌(EAM)势,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单个空位在Cu(100)表面及其附近区域扩散分子动力学过程,给出了空位在此表面附近不同层的形成能和迁移能.研究结果表明空位在表面形成能最小,随着层数增加空位形成能也增加,直到表面以下第五层达到体值.对于空位迁移,计算结果表明处于表面层附近的空位容易向上一层迁移直至迁移到表面.  相似文献   

9.
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研究了GFPP玻璃钢的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力学响应,通过其动态的应力应变曲线发现,其属于一种典型的粘弹性材料,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敏感性。在冲击载荷作用下,GFPP玻璃钢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分析认为:其各向异性除了与纤维的排列和铺层等有关外,材料中的微裂纹和空洞等损伤的发展演化也会导致各向异性。损伤的发展演化将导致材料的软化和破坏;并且损伤的发展演化除了与应变有关,还与应变率有关。本文还阐明了这种材料在两个相互垂直加载方向上的应变率效应,对这两个方向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一个2侧带有缓冲池的bulk-nanochannel-bulk模型,采用非平衡态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热运动的硅原子对受限于纳通道中氯化钠溶液黏度的影响.该模拟在不同的通道上板移动速度、通道高度和通道壁面电荷密度的情况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通道壁面电荷密度的增加、通道高度和剪切率的减小,热运动的硅原子对受限于...  相似文献   

11.
通过酸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粉煤灰石灰蒸压系统中水化产物的变化.结果显示,水榴石在蒸压过程中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水榴石转化为水化硅酸钙时同时存在两种不同形貌的物相,一种是晶粒周围出现的细小纤维状水化产物,还有一种是在大量水榴石周围出现的较大体积类板状含Al高碱水化产物.若系统提供Ca2 的量相对不足,水化产物以细小的纤维状形式存在.若水榴石大量分解,形成无定形高碱水化产物,水化产物可逐步发育为结晶良好的水化硅酸钙.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分析,探讨层间接触条件对路面结构受力状态的影响。计算与分析显示:层间接触条件对路面结构受力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界面的接触条件对不同的力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一、二界面的接触条件对层底拉应力的影响较大,第一界面的接触条件对面层最大剪应力有着决定性影响,第三接触面影响土基顶面压应变。  相似文献   

13.
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浆体早期单碳铝酸钙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DTG)和等温吸附,研究了含石灰石填料(LF)水泥在掺用聚羧酸减水剂(PCA)时,硬化浆体中单碳型水化碳铝酸钙(AFmc)的形成规律.研究发现,水泥在水化15min的初始期就形成了AFmc,PCA通过促进早期C4AF水化使含铁的AFmc更易形成.以萘磺酸盐缩合物减水剂取代PCA时,未观察到相同现象.由于浆体中AFmc和钙矾石(AFt)的共存,减少了水泥矿物对PCA的吸附量,从而改善了PCA与水泥的适应性.因此,当混凝土中掺用LF时,PCA应作为首选的高效减水剂.  相似文献   

14.
生态型RPC材料在静态和动态荷载下的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0%~60%的超细工业废渣取代水泥,用天然黄砂取代磨细石英砂,采用超细工业废渣多元复合技术,制备出生态型活性粉末混凝土(ECO-RPC).研究了不同纤维掺量和不同养护龄期对ECO-RPC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霍普金森杆方法研究了高速冲击下应变速率对ECO-RPC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ECO-RPC各项静态力学性能不断提高.通过超细粉煤灰(25%)、超细矿粉(25%)和硅灰(10%)三掺制备的ECO-RPC性能最佳,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断裂能分别达到200 MPa,60 MPa 和 30 kJ/m2以上.ECO-RPC具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随着应变率的提高,峰值应力及峰值应变显著增长,应力应变曲线所包围的面积不断增大,破坏特征从脆性转变为韧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珊瑚岛礁上,构筑物因为潮汐和风浪的双重侵蚀作用而损伤严重。为确保修补有效和取材便利,人们采用磷酸钾镁水泥和珊瑚砂配制成砂浆对珊瑚岛礁构筑物进行修补。本文旨在探讨珊瑚砂对磷酸钾镁水泥砂浆的宏细观力学特性、抗侵蚀性及水化行为的影响规律,为磷酸钾镁水泥作为快速修补材料在珊瑚岛礁损伤构筑物中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创新点:1.揭示珊瑚砂对磷酸钾镁水泥砂浆宏细观力学特性和抗侵蚀性能的影响规律;2.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阐明珊瑚砂对磷酸钾镁水泥水化产物相组成和相对含量的影响规律。方法:1.利用抗压强度测试和显微硬度测试手段分析不同养护龄期下关键因素掺量对磷酸钾镁水泥-珊瑚砂浆宏细观力学特性的影响;2.将磷酸钾镁水泥砂浆暴露于Na2SO4溶液中,分析其在长期浸泡条件下抗压强度的劣化机制及抗盐溶液侵蚀的行为规律;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揭示不同养护龄期下水化产物相形貌及微结构特征,结合X射线衍射,利用绝热法定量分析水化产物相相对含量随养护龄期的变化规律。结论:1.与磷酸钾镁水泥-河砂浆相比,磷酸钾镁水泥-珊瑚砂浆体的界面显微硬度值更高,且其界...  相似文献   

16.
为模拟射孔对固井水泥冲击破坏作用,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对煤层气常规、纤维固井水泥实样实施高速冲击加载.结果显示:常规固井水泥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卸载阶段斜率较陡,反映材料为脆性断裂;而纤维固井水泥应力-应变曲线卸载阶段斜率平缓,表现出塑性材料破坏形式;常规固井水泥在动态压缩强度、峰值应变上高于纤维固井水...  相似文献   

17.
应用材料破坏分析软件MFPA2D(Material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模拟了平面应力下双向应力比不断变化条件下脆性材料的不同破坏失稳过程,以玻璃为例,重点研究了玻璃在复杂应力状态下不同双向应力比对脆性材料裂纹扩展和断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纹失稳扩展时的应力强度因子值随着双向应力比的升高而升高.该结果证明双向应力确实对脆性材料的断裂韧性有影响.通过将理论分析得出的应变失效准则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及试验结果的比较研究表明,应变失效准则作为脆性材料在双向应力下的断裂准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间接拉伸疲劳试验过程中试件中部拉应变的发展规律,选择3种不同最大公称粒径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在4种不同应力比下进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通过工业相机记录散斑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分析疲劳试验过程中试件表面的应变/位移场.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压头位置局部应变较大,竖向位移曲线不能准确评价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基于竖向及横向应变场的分析,定义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的最佳疲劳开裂区域为试件中部40 mm×40 mm的方形区域;基于DIC方法可获取试件底部中间的拉应变曲线并建立疲劳方程,从而可以进行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预估.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单轴压缩下水灰比对发泡混凝土延性特征的影响,对六种不同水灰比(P=0.50、0.53、0.56、0.59、0.62和0.65)发泡水泥混凝土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利用峰值应力及残余应力获得发泡混凝土的脆性度系数随水灰比的关系,最后对破坏后混凝土的端口进行电镜扫描获得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水灰比的增加,发泡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降低,峰值应变及残余应变升高;发泡混凝土的峰后应力降、峰后应力下降的相对速率及脆性度随水灰比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随着水灰比的增加,脆性特征试样分布减少,而韧窝数量及尺寸逐渐增加,且韧窝间彼此相互贯通趋势加强。脆性度及微观形貌特征的演变说明水灰比越高,发泡混凝土的脆性度越低。  相似文献   

20.
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的界面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引入一个新参数膜劲度,在部分共同作用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复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的界面行为模型,用以分析钢-环氧沥青混凝土之间的界面滑移与应变.推导了弹性工作状态下复合梁的界面滑移与应变的表达式,编制了数值计算程序并用2根复合梁进行了校核.然后采用该程序分析了界面滑移与应变沿复合梁纵向的分布特征,以及铺装层中的最大拉应力、层间剪应力对材料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界面效应削弱了钢桥面铺装复合梁的整体抗弯刚度;中低温条件下,采用劲度更大的粘结层材料有利于改善沥青铺装层的受力;粘结层的损伤累积将加剧沥青铺装层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