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力明 《湖北档案》2003,(12):35-35
前不久,襄阳区档案局工作人员在襄樊市迎旭小学一位唐姓教师家院内发现一块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的碑刻《樊城湖南宾馆记》,其碑共760多字,碑高211厘米,长65厘米,碑主要内容是反映曾国藩、  相似文献   

2.
<正>《麃孝禹碑》,又称《麃孝禹刻石》、《河平刻石》,刻于西汉河平三年(前26年),清同治九年(1870年)发现于山东费县平邑集南,即今平邑县。其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碑呈圆首长方形,通高182、宽40~46、厚24~26、根部界格外高36厘米。碑身泐蚀较甚,刻迹漫漶,不甚清晰。碑阳阴线刻竖向三栏界格,顶端阴刻房  相似文献   

3.
2005年4月,由于广西百色水库的修建,涉及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的搬迁,该镇的几项文物保护单位也在搬迁之列。5月,我们前往该镇,收集传拓散存的碑刻,其间发现《永禁宰牛碑记》石碑一通。该碑体为长方形,青石,残高59、宽41、厚12厘米,无额。碑上端从左至右横书“永禁宰牛碑记”(楷书),碑正文16行,从左至右直行阴刻楷书,可辨文字344个,是清光绪年间禁止宰杀耕牛的告示碑。  相似文献   

4.
90年代初,河南省候师县出土了一件十分罕见的汉代小型碑刻——肥致碑。据《文物》1992年第9期《偃师县南蔡庄乡汉肥致墓发掘简报》介绍:这座碑出土于一个已经遭到破坏的汉代砖室墓中。这座墓的规模较大,包括墓道、甬道、前室、后室以及南北两个侧室。肥致碑设立在南侧室的北部,高98厘米,宽48厘米,碑下有长方形的碑座。碑座前面刻出三个并排的圆盘,每个圆盘中刻了一个耳杯,象征祭把的供品。碑阳上面用整齐秀丽的隶书书写了一篇具有神奇色彩的铭文。而这篇铭文与这座石碑又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疑惑。这里,我们不妨先从头到尾…  相似文献   

5.
不朽的丰碑——记民族团结誓词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座落于茶乡普洱城北民族团结誓词园的“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滇南第一碑”。历经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已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团结的见证、革命的丰碑。在它的身上凝聚着的革命热血、兄弟深情和民族精神,将在时代的发展进步中,呈现出更加灿烂辉煌的色彩。碑体为石灰石,长142厘米,宽66厘米,厚12厘米,创建于1951年元旦。  相似文献   

6.
<正>《盐课碑》在文山州马关县八寨镇原文化站前院西墙壁上立有一块石碑,碑用条石镶边。左边阳刻直书"课减六钱嘉帝泽";右边书"功加八里盐庆皇恩";上端横批"永垂不朽"四字;在前两字间直书"皇恩浩荡"。碑高200厘米、宽120厘米,无额,碑文从左至  相似文献   

7.
《续滇南碑传集》是一部搜集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历史人物碑传文的历史文献,由云南著名文献学家、藏书家方树梅辑成。在编纂体例上,《续集》将全书分为政治、军事、教育、文学、艺术、科学、卓行七类,与其前作《滇南碑传集》差别很大。本文通过与前作《滇南碑传集》、闵尔昌《碑传集补》和钱仪吉《碑传集》进行对比,总结出《续集》编纂体例创新之处,并对《续集》编纂体例实现创新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一通清代道光年间刻制的《重修光启堂记》石碑。该碑石灰石质,高102厘米,宽38厘米,厚10厘米,四周饰有花草纹。上刻字径1.5厘米的优美楷书,共计290字。碑文未见著录,系新见金石资料,对研究明清时期著名官宦、文学  相似文献   

9.
麓山三绝碑     
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著名书法家李邕应潭州(长沙之古称)司马窦彦澄之请,撰写并刻了麓山寺碑。碑末纪年后有“江夏黄仙鹤刻”六字,据《岳麓志》载“仙鹤即邕托名也”。因此碑集文、书、刻三美。世人又称三绝碑。李邕官至北海大守,人称李北海,故此碑亦称北海碑。  相似文献   

10.
2016年4月,故宫博物院购藏《旧拓萧思亮墓志》一件,剪裱册,蝴蝶装,凡九开半,每开八行,行九字。半开纵18.9厘米,横8.3厘米。孟昭臣题外签,柯昌泗题内签。李东琪、赵魏、朱铸禹题跋三段,赵楫观款一则。钤"同龢获观""谨庭珍秘""成亲王""赵氏凡夫""妙鉴斋"等鉴藏印十七方。该拓本纸墨沉古,拓工细致,为各期清拓所不及。在《校碑随笔》《增补校碑随笔》《善本碑帖录》《碑帖鉴定》等书中所记该墓志原有考据的基础上,另选"县""惟""君""谍""写""封""材""第""性""屺""古""逾"等字进行比校,大多存字完好,与清拓泐损可谓天壤之别。结合清初《金石文字记》《金石录补》《铁函斋书跋》《大瓢偶笔》等有关文献记载进行分析,《旧拓萧思亮墓志》当为明末拓本,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该墓志出土则在晚明时期,从而验证了朱铸禹先生1979年题跋中委婉提出的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11.
陇右石刻     
陇有石刻,内容丰富,数量众多,是古代陇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术价值之高,亦足可嘉惠学界。一、陇右石刻著录概况在石刻产生后不久,古代学人就开始了对石刻的著录。引用与研究。至赵末时代石刻研究与著录进入第一个高峰时期,而陇右石刻,欧阳修《集古录》只载1碑,郑樵《通志·金石略》载4碑,王象之《舆地碑记自》载15碑。明代,于奕正《天下金石志》载25碑,嘉靖《陕西通志》载20碑。及至清代,随着考据学盛行,金石学大兴,涌现出了大量高水平的金石著作目录,但所载陇右石刻,寥寥无几。清王昶《金石草编》、孙星衍与阶州(今…  相似文献   

12.
吴朋飞 《历史档案》2020,(1):120-122
《历史档案》曾于2012年第4期刊发《河南贡院清代碑记两通》一文,(1)内有辑录整理的雍正十年(1732)《改建河南贡院记》(简称"雍正十年碑")和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河南贡院记》(简称"道光二十四年碑")碑文两通,为学界研究河南贡院乃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提供了很大方便。2012年,在济源宋村发现道光十一年(1831)《重修河南贡院记》碑文拓本(简称"道光十一年碑"),并据此重立石碑,与原存河南大学校园内的两通清碑一起,保持了河南贡院碑记的完整。兹对此碑文略作简介。  相似文献   

13.
《访古纪游图册》是清代金石考古家黄易重要的山水作品之一,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依据黄易题跋中屡屡提及的"辛卯"纪年,一般认为此册作于"乾隆辛卯腊月"即1771年12月。但其艺术风格与黄易同时期即早期山水作品差异很大,却几乎与得碑访碑图等晚期作品无异。笔者在徐邦达、刘九庵等故宫前辈鉴定意见基础之上,分析考证认为"辛卯"系"乙卯"之误改,是黄易为防范官场政敌作祟保全自身而刻意为之。因此,《访古纪游图册》应为写绘于乾隆六十年至嘉庆元年(1795-1796年)间的黄易晚年之作,从而在时间上弥补了黄氏《得碑十二图册》(1793-1794年)与《嵩洛访碑图册》(1796年)、《岱麓访碑图册》(1797年)之间缺失的关键一环,使四者连缀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于黄易晚年金石访碑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自洪武四年(1371)开科取士后,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所取多后生少年”,于是便“令有司察举贤才,而罢科举不用。”一直到洪武十八年(1385)三月才举行了停罢后的首次会试,取中进士472名。但由于本科榜眼练子宁及进士黄子澄等在靖难之役中坚决站在建文帝一方,所以当明成祖朱棣从建文帝手中夺取帝位后,不但将练子宁、黄子澄等削籍置法,而且还下令毁坏了本科进士题名碑,从而造成《进士题名碑录》中许多进士缺名。朱保炯、谢沛霖先生在编纂《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时,  相似文献   

15.
袁安碑     
袁安碑为东汉篆书碑刻,全称《汉司徒袁安碑》。袁安(?-92),字邵公,东汉汝阳汝南(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官至位列三公之一的司徒。袁安碑的碑介绍了袁安的生平和为官经历,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清中期《孔宙碑》拓本为珍贵的字资料,其修复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通过《孔宙碑》拓本修裱实例,介绍了具体的修复和保护方法,总结了拓本物修复保护的一些体会。[编按]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利用大量明代进士登科录、会试录、同年录等原始文献对朱保炯、谢沛霖二先生编著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以下简称《索引》)做了一些校误。近来,在研究明代进士题名碑立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索引》承袭了清李周望等编著的《国朝历科题名碑最初集》(内附明代诸科,以下简称《碑录》)中一个较为  相似文献   

18.
1999年4月27日,省电视台《新闻末班车》播报:我省准备平坟还耕,到本世纪末实现农田无坟头。听此消息,我很高兴,因为这会刹制乱修坟碑风,减少耕地浪费,扩大播种面积。以前,我针对我省不少地方乱修坟碑现象,写出来信《乱修坟碑风当刹》投往《西安日报》社,该报派记者赶来了解情况。并到田间拍了坟牌照片。5天后,《乱修坟碑风当刹》刊于《西安日报》二版头条,文题醒目,短文右边是言论《莫让“死人”吃活人》,下边是两幅坟碑照片。同一题材同时用图片、言论、来信三种表现方式同版集中刊登.形成宣传规模与气势,具有说服力、吸引…  相似文献   

19.
《浙江档案》2004,(7):29-29
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地乡水溪村张世库老农家,发现了保存70年的红军文献:《政治常识》和《指导员须知》两本政治军事教材。这两本政治军事宣传教育书长26、5厘米,宽19.5厘米,共111页,约10万字。其中《政治常识》为政治教育讲授材料,由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1934年编印;《指导员须知》为军事问答书,由中国工农红军闽浙赣军  相似文献   

20.
史料记载东晋庐山慧远法师往生后,谢灵运曾为其撰有碑诔之文,今《广弘明集》卷二十三保存有《庐山慧远法师诔》,《佛祖统纪》卷二十六保存有《庐山法师碑》。经过目录学、写作风格、同类文章互勘、写作时间等多角度的比较求证,可知《庐山法师碑》存在众多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