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实际上新教材的编写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和弹性。执教者要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加以运用,体现出使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吴、蒋二位老师的课例,体现了新课程的教材观、教学观,全面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体现教者和学生创造性智慧的典型案例.下面笔者从两方面谈一谈对这节课的看法.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的教材观传统的教材观是“教材即为知识”,教师和学生都把教材“绝对化”、“权威化”和“神圣化”.而本节课中,教者打破了这一陈腐的教材观,全面贯彻了“教材是范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材观,体现了教师是课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观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但实践发现,教师们由于各种原因,容易走进“教教材”的误区.因此,我提出以下几个可以避免“教教材”的策略: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其次,教师要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熟悉各年段的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做到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网络,微观上重点突破各知识点的教学.最后,注重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提升教学能力,从而能驾驭教材,从容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4.
李姿琼 《贵州教育》2010,(19):40-41
教材是为达到特定的数学目标而使用的材料,但不是必须遵循、不可变更也无可选择的教学依据。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要把教材用好并不简单,尤其是苏教版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审视和探究的眼光对待教材,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认同或标新立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比如细节上的精雕细琢,不同领域内容的巧妙融合,不同学科的融会贯通……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竖式除法”时是如何“打扮”数学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材的使用呈现出与旧课程不同的理念,这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理念的提倡,意在提醒教师,教材不是“圣经”“法典”,而是教学所凭借的资源,因此理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立足“一切为了学生”的出发点,依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教”和“学”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当然,“用教材教”关键是“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建设和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实现从单一的课程“执行者”向课程的实施者、建设者、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等多重角色的转变.在此背景下,针对过去教师教学中存在的“迷信教材、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等现象,有人提出了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口号,这对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常规备课讲究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主要针对的是某单元的某篇文章,重点在教师如何去“教”,体现的是“教师中心”;而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点在教师要“变”——由教材的执行者变为教材的合作者,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参,从而有效地使用教材,提高师生的教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钱春 《教师》2014,(34):81-8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特别要求教师要能够善于创新使用教材,要转变传统的“教教材”为充满活力的“用教材教”。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和蓝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走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准备活动,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是备课活动中要完成的中心工作之一.传统观念下,许多教师把教材视为金科玉律,认为:教学就是传授教材上的知识.因而备课中迷信教材,拘泥教材,照本宣科,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指出: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求教师树立“教学活动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发挥教材的最大功能”.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备课中对教材的分析、把握和处理(俗称“备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备教材呢…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归宿和宗旨。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其作用既体现在课程的实施与二次开发上,更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导作用上。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核心资源,因此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活用教材——“用”教材“教”。其最终目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各种素养,从而达到由“教”走向“不需教”、从“学会”走向“会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它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体现出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适应这种新形势,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改革自身的教学方式,具体到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1.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就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但从时代的发展来看,教材不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而且其作用呈相对下降的趋势。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以学生为本”。地区之  相似文献   

12.
体现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物理新课程推广和使用,对于我们这些学着“旧教材”长大,教着“新教材”成熟的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我们物理教师能“走进新课程”吗?我们能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吗?能进一步把新课程理念带进物理课堂,指导物理教学吗?物理新课程呼唤“新”教师,教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主意识,仔细研究教材,发现其优点和不足.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优化。包括扩展补充、结构调整和顺序梳理,使教材内容更贴近生活,适应学习规律,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整合教材、优化教学内容的方式多种多样,笔者在这里要阐述的是经过教学实践并行之有效的“主题化”形式整合。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思想 ,其中教材观的转变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新课改的要求 ,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蓝本 ,并非教学活动的“圣经”。“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一方面 ,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 ,另一方面 ,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教师要展开或补充 ,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教师应在深刻领会编者编写意图的前提下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不断调整、充实学习材料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为学生的创新学…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研究、挖掘教材,发现其优点和不足,对教材增补、删减、置换、重组,并结合实际,灵活教授。同时,教师应借助教材自匀工具性,对其进行合理整合,让教材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师备课与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在传统的教学中"教教材"的教材观盛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提出了"用教材教"的教材观。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是与新课程改革同步的教材,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在教材中有了深刻的体现。如何更好地发挥新教材的优势,用好教材,这值得广大教师进行不断的实践与研究。笔者现对此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教学内容体现生活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主张“课程发展就是教师发展”,强调课程与教师一体化,鼓励教师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融入自己的学科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教  相似文献   

18.
新教材的“新”,最根本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适应并掌握新教材,成了新课程计划能否实现的关键。新课程标准的江苏版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实验发现:教材内容的生活性,能引领教师转变课堂教学功能;教材文本的对话性,能引领教师走向“平等中的首席”;教材结构的开放性,能引领教师在教学即兴中超越。该实践证明:教学与教材的关系,教材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规定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大方向。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好教材,能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提倡所有学科都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一个媒介,只是教师教学的参照物,是教师教学的启示物,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载体.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作,对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和重新组合.笔者认为,要较好地对教材进行处理,必须要重视“探究与接受”、“补充与舍弃”、“分散与整合”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提倡从“圣经式”的教材观转向“材料式”的教材观,怎样使用教科书——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是区分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尺。“教教材”是传统的“教书匠”的体征,“用教材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把教材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进行深入研究、解读和使用,更要在教材的使用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智慧,合理的重组、优化教材,使之更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转化,促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