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提问讨论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与课堂讨论题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学生能否广泛地参与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处于学习主体地位。怎样才能使学生广泛地参与讨论,笔者认为,增强语文课讨论题的激活效应是问题的关键。讨论题的设置如何才能达到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的效应?一、激活效应来源于讨论题的趣味性教学是为学生提供一种自身进行认知加工的特定情境和特殊环境的过程,从而推动着学生认…  相似文献   

2.
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学生能否广泛地参与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如何又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怎样才能使学生广泛地参与讨论呢?笔认为,增强思想政治课讨论题的激活效应是问题的关键。讨论题既是引导学生进入讨论门槛的基本引领工具,更是激活学生讨论热情的媒介物。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讨论题设置得是否恰如其分,将关系讨论的兴趣,更关系学生讨论的质量。讨论题的设置如何才能达到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笔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何尤文 《教师》2014,(1):56-57
正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学生能否广泛地参与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怎样才能使学生广泛地参与讨论,笔者认为,增强历史课讨论题的激活效应是问题的关键。讨论题既是引导学生进入讨论门槛的基本引领工具,更是激活学生讨论热情的媒介物,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讨论题设置得是否恰当,将关乎其的兴趣,更关乎学生讨论的质量。讨论题的设置如何才能达到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的效应?对此笔者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学生能否广泛地参与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如何 ,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怎样才能使学生广泛地参与讨论 ,笔者认为 ,增强政治课讨论题的激活效应是问题的关键。讨论题既是引导学生进入讨论门槛的基本引领工具 ,更是激活学生讨论热情的媒介物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 ,讨论题设置得是否恰如其分 ,将关乎讨论的兴趣 ,更关乎学生讨论的质量。讨论题的设置如何才能达到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的效应 ?对此 ,笔者的体会如下 :1 激活效应来源于讨论题的趣…  相似文献   

5.
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学生能否广泛地参与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如何又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怎样才能使学生广泛地参与讨论呢?笔者认为,增强思想政治课讨论题的激活效应是问题的关键。讨论题既是引导学生进入讨论门槛的基本引领工具,更是激活学生讨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创设学习历史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激发学习历史兴趣,激活学生参与的意识、设计历史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历史课堂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7.
桑猛 《现代语文》2013,(10):92-93
课堂提问是教师为了解学生具体学情,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的一种教学方法,对突出教学重难点、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有良好作用。如何精心设置课堂问题来提高课堂效果逐渐成为语文教师的热点话题。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过于复杂就是太过僵化,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因地制宜地提出探究式的问题,没有学生之间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新课标下的课堂讨论如何开展这种讨论?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有待我们去做一番探索和研究。传统的课堂讨论,通常是教师全权设计一个讨论题,整个讨论基本上按照教师的课堂预设不折不扣地进行。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课堂讨论,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展开讨论,分析并解决问题。讨论中,有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不断发现、提出和分析解答问题的自然生成过程,即教学的生成性。这种生成性既体现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也体现教师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课堂讨论,既要以人…  相似文献   

9.
张树金 《新疆教育》2012,(7):113-114
语文教学过程中,有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艺术,课堂提问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在课堂提问中要运用设置悬念,激活学生思维;要善于课堂追问,启发学生思维;要利用分层设计,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10.
<正>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课堂讨论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因而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政治课中开展课堂讨论教学进行了如下探索。一、精心设置问题,为课堂讨论提供载体以课堂讨论为核心的高中政治课堂,需要高中政治教师精心设置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和讨论的热情。基于此,笔者提出几点关于设计讨论问题的建议。首先,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大事,教师  相似文献   

11.
追求有效的课堂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交流是学生课堂学习、交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交流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但观察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对话和交流.学生常常是在没有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条件下,被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学生的情感和内在的思维没有真正地被激活,师生之间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导致课堂交流形式化和表面化.  相似文献   

12.
黄雪葵 《成才之路》2009,(17):99-99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认为,设置准确而又巧妙的提问,将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那么语文课堂中有哪些技巧呢?  相似文献   

13.
张英 《云南教育》2002,(7):39-40
课堂讨论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进课堂。实践表明,有效的讨论,有利于引导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笔者根据数学教学的实践,对课堂讨论低效现象进行分析,以探讨如何提高讨论的有效性。一、数学课堂讨论中的主要问题1.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低。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真理的过程,是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手段。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一般可以分为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根据观察,大部分集体讨论的参与率一般仅在1…  相似文献   

14.
刘晓峰 《考试周刊》2010,(39):81-82
新课改强调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和交流,引发我们越来越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课堂讨论"是其中的重要途径,但数学课中的课堂讨论在实际运用中却往往容易变味。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数学课堂中讨论教学中的如何确定讨论题目、讨论方式、讨论总结等流程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15.
孙晨 《教育文汇》2014,(17):33-34
高效课堂改革要求:“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提高历史课堂问题的设置与提问的有效性、高效性,笔者通过实践,探索了一些适合学生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已从"教"的课堂走向"学"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打造理想的有效数学课堂,成为广大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下面笔者从激活学生思维的角度浅谈五点看法。一、巧设问题情境,引发思考,激活学生思维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对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的火花,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明显标志。课堂上只有提供鲜活素材,挖掘课程资源,才能使学生在情感、、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以发展,课堂上教师才能大胆创新,加强课改,激活课堂,以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黄威 《考试周刊》2010,(7):60-60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常规环节,其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思考、创造、表现的机会。一节语文课的效率高低.往往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如何成就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都是佳作,可是现在很多学生却认为语文学习枯燥无味,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语文可有可无,把语文课当做紧张学习之余的休息课。因此,要使师生双方共同享受高质量的课堂生活,教师必须多维度地激活课堂教学要素,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无限精彩。  相似文献   

20.
[现象] 课堂讨论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然而在课堂上,讨论的形式化倾向十分普遍:或只是将讨论作为点缀,学生讨论刚刚开始不久,有时甚至才一个学生发表了意见,其他同学还没来得及发言,教师就匆匆宣布“讨论结束”,这时,学生思维尚未充分碰撞、激活,讨论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或为了“紧扣教材”,便为学生的讨论设置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围绕设置的问题展开讨论,而所问的问题基本上属于“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根本无须认真思考,讨论也就“名存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