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美学体系及审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以幽默见长的讽刺大师。他在小说中建立了庞大发达的讽刺艺术美学体系,充分展示了极具审美价值的多彩多姿的讽刺艺术审美形态。从取材、语言、风格等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充分了解了鲁迅小说中所展示的真实的讽刺艺术生命、生动的讽刺艺术形象和浓郁的讽刺艺术情感这一讽刺艺术的完美体系和丰富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2.
讽刺在鲁迅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他运用的最广泛也最纯熟的艺术。讽刺的对象往往是否定性的形象和事物,但它绝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需要一定的技巧。那么,鲁迅认为讽刺艺术的真谛是什么呢?他认为,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假如过甚其辞,就失去了文艺上的价值。这些言论说明了讽刺小说在内容上的真实性外,在艺术上尤以“语婉”两字为要旨,即讽刺的含蓄性。这一点在鲁迅的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见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冷眼冷笔、冷嘲冷讽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点。张爱玲小说辛辣地讽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旧上海冷漠虚伪的家庭人际关系,讽刺了人的种种愚昧、虚荣、冷漠和自私。也讽刺了其他种种可笑的事物。鲁迅的讽刺艺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讽刺艺术属于“有我之境”的讽刺艺术,而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是“无我之境”的冷眼旁观、冷言冷语,然而,在冷静的剖析与无情的讽刺背后隐藏的却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张爱玲对芸芸众生有着一副菩萨般慈悲的心肠。  相似文献   

4.
鲁迅取法果戈里,不独体现在“为人生”的艺术观念上,还体现在以讽刺为主的诸多艺术技巧上。甚至说,鲁迅对果戈里讽刺艺术的借鉴似乎显得更为重要,它是鲁迅取法果戈里的精髓所在。这种讽刺精神不仅照亮了他的小说,还散射到了他的杂文、散文和诗歌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5.
冷峻峭拔是鲁迅小说风格的最显著标志。鲁迅小说冷峻艺术的表现分为熊熊燃烧的黑色复仇之火和疗之以毒的讽刺之剑。鲁迅小说冷峻艺术的特征为"冷外衣热胸膛"和刚柔并济。此外,鲁迅小说冷峻艺术的渊源来自其自身人格化的投射和中外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五个方面探析鲁迅小说中人物称谓的象征意义、与作品主题的关系、寓含的时代特征、地域色彩和讽刺意义,并涉及鲁迅小说人物称谓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和高超的讽刺艺术,这些小说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巧妙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充满着诙谐幽默的笔调,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和深厚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长河里,曾升起过两颗璀璨的“新星”:一是三十年代被鲁迅誉为左翼文坛“新人”的张天翼;一是四十年代中期,刚显露文坛,“便以光芒四射,才情横溢的笔墨,震惊了读者,震惊了象他一样正在从事小说创作和同行”的钱钟书。他们均继承了鲁迅以来的新文学讽刺传统,批判剑锋直指病态社会、病态人生,以及国民性中种种丑陋的“根性”,为现代讽刺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讽刺艺术上,辛辣、犀利、幽默多具毁灭性的嘲弄,是他们讽刺艺术的共同特征。然而,他们通然不同的艺术个性,又成为中国现代讽刺文学艺苑里两朵…  相似文献   

9.
果戈理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也是举世公认的讽刺大师。他是对鲁迅影响较大的作家之一,鲁迅在1907年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摩罗诗力说》中高度评价了果戈理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直至在晚年还翻译了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和中篇小说《鼻子》,在自己的杂文中多次谈到果戈理及其作品,并对果戈理的讽刺艺术作了高度评价。果戈理创作和鲁迅前期小说的创作思想是通过高超的讽刺艺术表达出来的,本文将他们的共同点——讽刺艺术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讽刺小说,它把我国古代的讽刺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的那样:"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而小说中精彩的细节描写是讽刺手法运用上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1.
1920年,鲁迅在谈到他的创作时曾说,“今后写还是要写的,但前途暗淡,处此境遇,也许会更陷于讽刺和诅咒罢。”诚然,作为中国现代反封建的斗士,讽刺一直是鲁迅小说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是他对付一切丑恶事(人)物的辛辣、锐利的武器。所以曾有学把鲁迅小说的总体特征总结为“讽刺的写实”。那么,鲁迅的小说是如何进行讽刺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冷眼冷笔、冷嘲冷讽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点.张爱玲小说辛辣地讽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旧上海冷漠虚伪的家庭人际关系,讽刺了人的种种愚昧、虚荣、冷漠和自私,也讽刺了其他种种可笑的事物.鲁迅的讽刺艺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讽刺艺术属于"有我之境"的讽刺艺术,而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是"无我之境"的冷眼旁观、冷言冷语,然而,在冷静的剖析与无情的讽刺背后隐藏的却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张爱玲对芸芸众生有着一副菩萨般慈悲的心肠.  相似文献   

13.
讽刺可以说是鲁迅从事文学创作的一个主要的艺术手法,本文结合小说《呐喊》来谈谈它的艺术特色——讽刺。从日常生活着手,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精神体系的认识使鲁迅的讽刺指向自身,这是根源于对自己民族的无法言说的爱,是自我精神的觉醒与反思,嘲讽与选择。  相似文献   

14.
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具体特征表现为含泪的微笑、悲喜剧性格的矛盾统一、讽刺的真实性和诸如对比法、滑稽法、夸张法等独特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其讽刺艺术的成就,达到了时代的最高峰。鲁迅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他又说:“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谓之绝响。”这一评论是十分精当的。它指出了这部著名作品的思想艺术的主要特点,指出它在中国小说史的发展中的特殊的地位,以及它给社会一种特殊的影响。从而,鲁迅就给我们指引了一条研究《儒林外史》的正确的方向。建  相似文献   

16.
提到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人们很自然地便会联想到《西游记》、《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是的,《西游记》已经显露出讽刺的锋芒;《聊斋志异》中也有不少成功的讽刺作品;而《儒林外史》则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更为成功的讽刺艺术佳品,它无论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讽刺艺术技巧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鲁迅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这个评价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小说《幸福的家庭》以讽刺的笔法试图惊醒当时那些正"做着好梦的青年",鲁迅对他们不仅有嘲弄更有深切的同情。本文从叙事学的叙事空间不与第三人称内聚焦叙述两方面,探讨《幸福的家庭》深沉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8.
沙汀在30年代是左翼坛一位杰出的青年作家。他的小说所具有的沉郁、厚重的讽刺美学风格,首先得益于他早年丰富而独特的生活经历;中外现实主义讽刺学传统的熏陶;及其对生活敏锐而理智的洞察。其次,他善于从人们习焉不察的生活中看出常中之异,因而在其小说中讽刺的鞭子虽然抽打在各色各类社会渣滓身上,但批判的锋芒却是直接或间接指向当时的社会——那些鬼魅们赖以横行的旧世界,由此提醒人们要更多地对造成畸形人性的整个社会、历史进行长久的思考。另外,出现在他小说中那些可憎可恶,却又仍不失可笑可鄙的形象系列;富有心理内涵、既独特典型又保持着生活本来面目的艺术细节;风趣幽默、富有乡土气息的艺术语言等;都使他小说的讽刺艺术具有一种质地沉实,醇厚老辣的凝拙之美、一种充满诗意和喜剧色彩的简朴之美,从而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鲁迅所开创的中国现代讽刺小说流派。  相似文献   

19.
反讽作为文学批评术语具有多义性和难解性,从反讽的角度解读鲁迅的小说,在鲁迅研究界只初见端倪。作为鲁迅讽刺艺术经典之作的《肥皂》,可以依据反讽所具有的双重意义结构,从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总体反讽三个层面上进行观照。  相似文献   

20.
江桂杏 《现代语文》2006,(11):27-28
吴敬梓是我国十八世纪一位杰出的古典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学史上不朽的讽刺学巨。因为它高度的讽刺艺术这一特色,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讲到清代讽刺小说时,肯定它是“秉持公心,指谪时弊”、“其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好作品。并且说,从有了《儒林外史》,中国的小说“乃有足称讽刺之书”;又说,以后也少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作为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吴敬梓采用高度写实的创作方法,以现实中的人为小说的原型,讽刺笔触深入到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首当其冲的就是科举制度了。鲁迅曾指出,此书的“机锋所向,尤在士林”,是以“士林”作为“指镝时弊”的解剖中心。其次指出在“士林”中“故难制艺以及制艺出身亦激烈”(《中国小说发展史略》),批判八股制艺甚为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