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玩起来     
音乐可以玩吗?参加整体活动音乐的创始人——培特老师亲自教授的音乐活动,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玩”的乐趣。 活动中,培特老师总是给我们极大的自主空间,使我们“玩”得特别痛快。像拍手、拉圈走、做“木头人”这些音乐活动中司空见惯的动作,在这里都没有统一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静 《少年世界》2018,(1):34-35
活动背景:音乐欣赏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我们都知道理想的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游戏以及打击乐活动,都离不开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就是关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而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将音乐灌输给幼儿,忽略了幼儿自身对音乐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幼儿喜欢音乐,但对幼儿来说,音乐又是抽象的,他们还不能自如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具体感受。为此,我选择了“小树的生长”这一幼儿容易理解的内容作为切人点和兴趣点,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大胆表现小树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姿态。同时结合游戏“熊和树”,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能按信号做出不同的身体动作,培养幼儿控制身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锐 《学前教育》2011,(9):16-17
这次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国培计划,感受最深的一次活动就是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沈心燕老师所讲的“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在课程中,沈老师举了很多事例让我们了解如何通过我们的教育让幼儿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我对沈老师所讲的“教与学”相关的理论颇有感受。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音乐欣赏。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以使幼儿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既能开阔孩子们的音乐眼界,又能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使幼儿能够初步的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那么作为一名幼儿园音乐擅长的老师,我们如何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幼儿的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是引导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我们可通过以下有效策略进行组织:设置情境,切入音乐脚本;故事转换,理解音乐内容;动作演绎,表现音乐元素;角色扮演,感受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7.
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补充、相互包含的关系。音乐主题活动是指教师与幼儿围绕大家感兴趣的一个音乐素材共同谈论,在师幼合作探究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知识的一种整合课程模式。它强调的是幼儿对该音乐素材的兴趣与经验,主张以完整的学习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它注重幼儿的多样化表现,注重幼儿的探究、课程资源的利用,注重教师与幼儿的一起成长。那么,在音乐主题活动中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理念,则要求我们从各领域的相互整合与渗透中去开展相应的音乐主题教育,通过其间的整合与渗透,来更好地服务于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从而提高孩子们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等相关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8.
王兆惠 《教育导刊》2006,(12):36-37
一、设计意图 “加沃特舞曲”是一首AB结构的音乐,A段音乐节奏欢快,乐句明显;B段音乐圆润滑翔,乐句的分辨较含糊。如果不借助具体形象来感受音乐,对中班幼儿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我们开展活动“大口袋与小老鼠”,是借助“口袋”这个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拟人化,带孩子进入一种童话的意境,而聪明机灵的小老鼠形象更为幼儿所熟悉,通过这两个具体的形象让幼儿感受这个舞曲。我们把设计活动的重点放在A段音乐的感受上,通过“大口袋”听到奇妙的音乐长出手脚和脑袋来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向往。  相似文献   

9.
所谓幼儿的音乐才能,我认为是指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记忆、理解、想象、创造和表现等能力的综合,绝非指某一方面的能力。幼儿的音乐才能是在成人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的。培养幼儿的音乐才能,可以从“四常”入手。  相似文献   

10.
幼儿的音乐才能就是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记忆、理解、想象、创造和表现等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是幼儿将来从事音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幼儿的音乐才能不是自发地形成的,而是在教师、成人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苏联幼教专家维特鲁金娜认为:在音乐教育中,极端重要的是“必须发展一切幼儿的音乐才能”,“虽然有若干幼儿缺乏音乐才能的表现,但成人的有系统的努力可以达到良好的结果”。“功到自然成。”只要我们从幼儿开始,就系统地、有顺序地、一视同仁地培养,就一定会得到良好的结果。那么,幼儿的音乐才能应当如何培养呢?  相似文献   

11.
“节奏”在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指出“节奏就是音乐的感觉”.而“节奏”也正是最容易引起幼儿兴趣和感受的音乐要素。要想让幼儿更好地进入音乐,理解和感受音乐,首先要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如何培养其节奏感呢?以下是我在一些尝试活动中得到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律动”是美好、均衡、调整的意思。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位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柯婷 《陕西教育》2010,(5):61-61
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单纯地教给孩子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音乐教育的日的是使幼儿能够倾听音乐。理解音乐,演奏音乐,创造音乐。为此,音乐教育强调幼儿自身的参与和感受,即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让幼儿在亲身参与和感受中体会音乐的魅力,和内涵。这就要求教师“要认识到幼儿音乐活动的娱乐本质”,使音乐游戏成为一种“漫不经心的娱乐”,使幼儿参与音乐的活动“成为一种交互性、社会性、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活动”,让幼儿“一边玩耍一边欣赏音乐”。  相似文献   

14.
幼儿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通过让幼儿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去表现音乐,从而获得很大的快乐。但是,小班幼儿的活动带有明显的情绪性,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多种活动。如果我们一旦忽视了幼儿的感受,没有激发起幼儿的兴趣,没有帮助幼儿真正理解歌曲的内容,在歌唱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演唱,幼儿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老师一人唱"独角戏"的现象。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上好小班的音乐活动。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到音乐情感的升华以及音乐对教育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对小班幼儿音乐教学的一些浅谈。  相似文献   

15.
歌唱教学是幼儿走进音乐大门的第一步,是幼儿音乐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而如何提高歌唱教学的效率则是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中感受困惑颇多的。在许多幼儿园的唱歌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幼儿记住歌词,让幼儿一句句地按老师的要求学唱,轻重强弱和快慢全听老师的,能完整、连贯、有表情地演唱,教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表现,因而有必要对此进行改革。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改革唱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6.
张驰 《今日教育》2006,(2):45-46
“言为心生,乐由情起”,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情”便是音乐的“灵魂”,幼儿概莫例外。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熏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自己的情感之手去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融洽、愉快地激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任务。而“感受和表现”,是音乐教育的宗旨,音乐教育最终应放在“情趣”二字上,即“激情诱趣”。  相似文献   

17.
林明燕 《天津教育》2020,(5):147-148
喜欢音乐、喜欢运动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当幼儿听音乐时,会自然而然地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身体自然地随节奏晃动,而且许多音乐活动的表现与展现都最终落实在幼儿的身体动作上。这正与达尔克洛兹创立的“体态律动”教学法相符合。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必须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让幼儿不仅能学习用听觉去感觉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肉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音乐情绪变化。只有身心两方面都真正投入音乐进行中去,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才可能是精确、生动的。我园立足音乐教学,开展体态律动节奏活动、创造性律动活动、集体舞活动,使体态律动成为幼儿体验音乐、体验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起源于动作。"幼儿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培养的目的。幼儿律动教学组织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进行律动的兴趣,从而圆满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幼儿律动教学的4个  相似文献   

19.
张翠宝 《黑河教育》2011,(11):47-47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是音乐的生命。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首先就要感受节奏,通过节奏引起身体的共鸣,从而达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目的。所以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一、在生活中寻找节奏,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节奏是将长短、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对于这一抽象概念,幼儿很难理解,但幼儿对节奏却又是最敏感的,  相似文献   

20.
钢琴演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音乐表现——表现“美的音乐内容”。音乐表现的提高,在于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的提高以及钢琴演奏技术的提高,并且要找到音乐表现的“切入点”。音乐表现是钢琴演奏当中的最高要求,是衡量演奏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