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1964年首演于北京的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根据粱信的同名电影剧本改编而成的。音乐吸收了海南民歌的音调素材,并融会了其他地区的民族音调,运用主题贯穿和交响化的戏剧性手法发展创新,结合西方的芭蕾艺术表演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2.
李姣凡 《儿童音乐》2007,(10):71-74
教材:湖南文艺出版社八年级一课时(第一单元)一、教材分析:《让世界充满爱》是由陈哲、小林、王建、郭峰、孙铭作词,郭峰作曲的一首歌曲。作品包括器乐引子和三首歌曲,是一部规模不大,但寓意深刻、气势宏大的作品。它的音调、节奏在保持民族语言特色的同时,借鉴了国际流行乐坛的成功经验。这首歌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第一部表现世界性重大题材的  相似文献   

3.
郝梦 《闽江学院学报》2015,36(1):92-97,132
郭祖荣《第十四交响曲》是一部带引子和尾声的、副部主题倒装再现的、两个插部代替展开部的回旋奏鸣曲式构成的单乐章交响曲。乐曲引子部分的两个五音核心动机材料贯穿于全曲各乐部主题,形成同构异态,并按照引子核心动机二的上方二度音调布局全曲各部分的主要调性,从而实现引子核心动机对全曲的整体控制力。  相似文献   

4.
作品赏析这首歌曲节奏平稳,没什么太大的起伏,好像在叙述一件事情,演唱时应中速。歌曲从大石头挡住了行人的去路说起,引出了搬石头的事情,一个小朋友搬不动,叫来了许多小朋友,终于搬走了大石头。看起来歌曲似乎有两个主题,一是做好事,二是人多力量大,但仔细分析,显然前者是主要的。因而,教唱这首歌曲时要从“做好事”这一主题出发去讲解、引导,不能就事论事从字面上解释歌词,还要由歌词引伸出去,使歌曲塑造的形象更丰满些。歌曲中的衬词  相似文献   

5.
《对歌》是鄂教版小学音乐第2册第二单元的一首歌曲。这首河北民歌由两个工整乐句加重复补充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以 XX XX 的节奏和重复的乐汇开始,在较高的音调中进行,表现了对歌“呼”的特征;第二乐句以歌曲开始的三个基本音6、5、3组成音调,使问与答相呼应,体现了对歌的风格、特点。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对歌》的演唱形式,在学唱歌词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创编歌词,学会对歌,我分别在一年级两个班尝试了不同的教法,收到了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一首歌,这首歌曲运用了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民歌音调,叫《花儿朵朵》。现在听老师来唱一唱。(老师唱)唱起来,跳起来,大家多愉快。手拉手儿转起来,好像花儿朵朵开。师:会唱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唱。边唱边想是哪个少  相似文献   

7.
教学分析:《过新年》这首歌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曲调欢快活泼,歌词通俗易懂。尤其模仿锣鼓点的衬词“咚咚锵”的运用,为歌曲增添了喜庆的节目气氛。歌曲中旋律节奏重复的因素很多,但多为变化重复。最后歌曲在上行到最高音处结束,显得欢快热烈,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8.
"核心音调"是指一个在听觉上具有可识别性的短小旋律片段,在乐曲中以原型、加花、节奏的扩张收缩等形式贯穿于全曲。在民族乐曲中,"核心音调"是旋律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法。文章以刘天华的二胡曲《月夜》、《除夜小唱》和《苦闷之讴》为研究对象,就其中核心音调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进行唱歌教学,较多的是从歌词入手,借助教具,理解歌曲内容.记忆歌词,从而跟唱全曲。孩子较多的智力活动是记忆,学习的方法主要是模仿。看来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改革。我们尝试从词和曲两方面入手进行唱歌教学,要求既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又能发展幼儿的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下面是《数汽车》(见全国统编大班音乐教材)的教学设计。这首歌曲旋律简炼,节奏明快,前奏和结束句都模拟汽车的喇叭声的音调,使歌曲的形象更鲜明,整首歌曲活泼流畅,使人容易产生的联想。我们设计的教学步骤如下: 一、丰富有关歌曲内容的知识和印象。教歌以  相似文献   

10.
国家需要和谐,校园同样需要和谐,课堂教学更需要和谐。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效益。就像一幅画的美在于它色调、构图等各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优美在于它音色、音调、旋律等方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阳关三叠》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中的一首经典性的古诗词歌曲。由唐代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改编、谱写而成,歌曲中短短几十个字不但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不舍与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歌曲流露出浓浓的惜别伤感之情,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2.
壮族情歌被"妖魔化"主要有三个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文革时期。在这三个时期,对唱情歌都属于被禁之列,歌圩遭打压甚至取缔。壮族情歌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被"妖魔化",体现了当时主流社会的文化需要和政治需要,情歌的被"妖魔化"折射出当时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需要和社会控制模式。壮族情歌在被"妖魔化"的同时,也一直被"浪漫化"。古代世界的人们对壮族情歌的"浪漫化",是出于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向往和追求;而当代世界对壮族情歌的"浪漫化",则更多地折射出文化旅游中各方力量合谋把壮族建构为诗意的、浪漫的民族的努力,以及现代都市社会的人们对田园牧歌时代的怀念。  相似文献   

13.
"古典 民歌"范式是十七年诗歌流行的诗体范式,它注重从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传统中吸纳艺术经验以滋养诗歌,形成民族的诗歌形式。构建"古典 民歌"范式的意义是重建一种民族的新型文学和寻找契合民族心理的审美范式,以对抗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14.
《七月》:周族的农业史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豳风·七月》是《诗经》中一首十分特别的诗,因而它有一系列的难解之谜.本文从土家族史诗《摆手歌·农业劳动歌》入手,获得一种理解《七月》的新的理论视角:农事诗是东方农业民族农业开创史诗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因此,《七月》当与《公刘》同一机杼,当是周人在豳地时以农业兴国的历史的记述,它应当是周人农业史诗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看,《七月》的一系列难解之谜都容易理解了.  相似文献   

15.
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密切的与劳动人民联系在一起,直接表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广大的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更多优秀的作品,使它在形式或者内容上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演变后的民歌就成了大家口中的"新民歌"。这一词汇曾多次在近现代中国音乐发展史中被提及和运用,虽然,新民歌的内涵与传统的民歌息息相关,但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及不同的文化大背影下,却有着不同的时代理解和文化传承使命。其中传统民歌与中华民族的各种灿烂文化的结合成了"新民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6.
客家鸡歌以鸡啼起兴,蕴藏丰厚的文化意蕴,承载着客家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理念。鸡歌创作之比兴思维与客家人丧葬祭礼中的鸡俗存在着紧密关联。客家鸡俗信的滥殇,是鸡驱邪纳吉寓意为“通过”、沟通人神之媒介与鸟信仰现实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流行歌曲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为现代人所喜爱。将英文歌曲歌词翻译成汉语,有助于译语听众充分了解歌曲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本文选取Lily Allen的歌曲"LDN"为例,对比歌词的不同译本,从而对英语流行歌曲歌词的翻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信天游是产生并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较为原始的民歌形式。它曲调高亢悠扬,形式自由多变;表情达意率直,热烈却又不失含蓄和细腻之感。文章援引具体民歌实例,对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既率直又含蓄的艺术表现方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肖邦的《波兰舞曲》凝聚着古代波兰民族最崇高的感情,这些曲作亦是作者最富优美的灵感之作品。若对肖邦的代表曲作进行准确深刻演奏,不但要结合波兰舞曲的表现特征,尤其是肖邦的民族情结来认识理解作品,还要细致分析作者的情绪心理及其曲作中所包含的独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陈钢的“红色经典”中国小提琴独奏曲产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作品根据革命歌曲、少数民族音乐、地方民歌以及“样板戏”音乐主题改编,不仅具有特定的年代的特定内容,而且是现今国内音乐院校的小提琴教育中的重要教材,为中国小提琴音乐宝库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