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徽州刻书业兴盛于明万历以后,其原因较复杂。文中指出:主要有明季刻书政策宽缓,徽州自身的物质条件两个外在原因以及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徽商的主观经营两个内在原因。其后清同光时期的再度繁荣,仅具有相对意义。徽州刻书的特点,一是精审,一在版画。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徽州刻书在中国古代出版发行史上留下了浓重绚烂的一笔。徽州刻工的精湛技艺、营销手段,加上独具风格的徽派刻书装帧竞争,为推动图书出版发行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就明清徽州刻书装帧艺术以及装帧竞争带动的出版繁荣进行分析,并就徽州刻书装帧给现代书籍装帧与出版发行带来的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明清徽州刻书事业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明清时期徽州刻书事业的概况、特色进行了阐述,从徽商以仕儒为终极关怀以及经营需要两方面论述刻书事业勃兴的原因,进而指出徽州刻书事业为中国图书和出版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元代安徽刻书地区分布广,刻书数量多,质量好,内容丰富,更出现了王祯的木活字印书,是当时全国刻书印书最活跃的出版中心之一。前人研究安徽刻书,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书,难以反映安徽刻书的全貌。本文采取考证的方法,就元代安徽的刻书机构、刻书概况、发展特点等进行考述,以全面反映元代安徽刻书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徽州刻书业兴盛于明万历以后 ,其原因较复杂。文中指出 :主要有明清刻书政策宽缓 ,徽州自身的物质条件两个外在原因以及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徽商的主观经营两个内在原因 ,其后清同治、光绪时期的再度繁荣 ,仅具有相对意义。徽州刻书的特点 ,一是精审 ,一在版画。  相似文献   

6.
徽州刻书历史悠久,经宋元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徽州刻书闻名全国,不断发展壮大而成为全国刻书业的领军,涌现出大批优秀成果。秦宗财博士所著《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研究:以徽州出版与徽商为中心》,在传播学视角下考证了明清徽州出版的特点与影响,揭示了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经济互动的内在机制,既是一部研究价值高的徽学著述,又是一部优秀的研究文化传播之著作。  相似文献   

7.
明代安徽刻书地区广、规模大、数量多、质量精、内容丰富,是当时著名的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前人研究安徽刻书,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书,难以反映安徽刻书的全貌,现采取考证的方法,就明代安徽地区的私家刻书情况、发展特点进行考述,以全面反映明代安徽私家刻书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两宋安徽刻书地区分布广,刻书数量多,质量好,资料丰富,是当时全国的出版中心之一。前人研究安徽刻书,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书,难以反映安徽刻书的全貌。文章采取考证的方法,就两宋安徽各地书院及各类学校的刻书情况、发展特点等进行考述,以全面反映两宋安徽学校的刻书成就。  相似文献   

9.
明代徽州出版家--汪廷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尽阐述了明季徽州著名私人刻书家汪廷讷刻书的历史背景,对其所刻印图书的版本源流详加论列,重点论证了其所刊刻的插图本在中国古代版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对他的刻书地点环翠堂的所在地也进行了深入的考证.  相似文献   

10.
三、徽州出版对古代出版业的贡献   徽州地区古代出版业无疑是中国古代出版史上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徽州地区人民对古代出版业的杰出贡献主要体现在培养造就一支技精艺高的出版队伍和创造革新套印技术,采用版、拱花方法,把雕版印刷技术推向新阶段。   (一 )刻艺精熟的徽派版画   在改进雕版印刷技术方面,明清时期徽州府出版界的贡献突出。主要表现是徽州、宁国两府历代都有一支刻艺精熟的刻工队伍,尤其是徽州府歙县虬村的黄氏刻工跨朝更代,是中国古代刻书史上罕见的刻工世家和独领刻书史风骚数以百年的徽派版画。   郑振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