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7,(2):25-29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保护与发展马戏灯艺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当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马戏灯艺术的传承与文化变迁之间的矛盾的分析,论述了马戏灯艺术特征及其主要保护原则,并提出城市受众群的培养与扩大、政府加大对马戏灯艺术的宣传及投入的力度,改革、创新传统马戏灯艺术与旅游业联体,鼓励民营企业投资马戏灯艺术等保护与发展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戏灯是中国古代流传在淮河流域,至今仍存活的歌舞艺术之一。它现今主要流行于淮河两岸,与花鼓灯并称安徽民间歌舞的双璧。马戏灯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宋代武艺高强、善于领兵布阵的巾帼英雄刘金定的赞颂与敬仰。融歌舞乐戏于一体的马戏灯,以其粗犷、朴实、热烈的特点,深受淮河两岸人民喜爱。在多代艺人的努力下,马戏灯以强大生命力,不断发展。它穿越千百年的历史隧道,传承于淮河上下,发展至今,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3.
从民族音乐学视角分析了安徽马戏灯的形态特征与表演程式,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呈现的战争场景描绘、生存环境造就的地域性格,衍生出传统的程式性与即兴性、创造性相结合的特点。马戏灯固有的传统形式是指20世纪初叶流传在淮河流域毛集、凤台一带农村,流淌在当地老百姓心间的直观印象与向往;即兴性表现为舞蹈、锣鼓与乐队、灯歌在程式性关照下的自由发挥。传统的程式性是安徽马戏灯的标志,而表演者的即兴表演又为马戏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良好土壤。程式性与即兴性的结合推动了马戏灯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一向以高度发达的艺术闻名于世,芭蕾,戏剧和马戏并称为俄罗斯文化艺术的三大瑰宝。相较于芭蕾的优雅和戏剧的经典,马戏更多地表演了有趣的人和事,使得其在漫长历史中得以发展繁荣。本篇文章简要梳理了马戏在俄罗斯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5.
对于艺术价值的追问是美学史中的主流话题之一,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新的历史话语语境在逐渐形成,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在这种新形势之下,艺术价值问题又受到了新的挑战,以不同于以往的面貌呈现在当代学人的面前.文章试图结合当前的后现代语境,对艺术价值这一历史话题作出新的追问,从而揭示并阐释当代的艺术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6.
宋代陶模作为民俗玩具体系的专项收藏,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决定了它的文物研究价值。作为历史上用于文化交流的艺术符号系统,它的艺术形态、传播和娱乐方式,至今仍为世人所青睐。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民间文化艺术的再认识,宋代陶模的文化、艺术与经济价值将有望不断追高。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艺术总是被当作古代世界的一种最优秀的艺术。这种观念并未充分考虑到古希腊人反对艺术的思想,更多地体现了古希腊时代之后的人们偏爱古希腊艺术的审美趣味与选择。透过有关古希腊艺术及其审美价值的争端,我们可以看到,任何民族历史上的艺术及其审美价值往往取决于后人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8.
艺术价值与精神笔谈——论艺术作品的价值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作品的价值结构主要可区分为三种层次,即艺术的认识价值、艺术的伦理价值与艺术的审美价值。艺术的认识价值,是以主体的认识能力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客观性质的艺术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艺术帮助人们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本质内涵。艺术的伦理价值,是以主体的意志能力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艺术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体验到人类伦理主体的伟大与崇高。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以主体的想象力为根源而产生的一种属于艺术自身的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艺术作品所展示的精神境界,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体验到人类艺术创造的精神魅力。这三种价值属性是人类生命活动方式的必然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9.
艺术作品的价值结构主要可区分为三种层次,即艺术的认识价值、艺术的伦理价值与艺术的审美价值.艺术的认识价值,是以主体的认识能力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客观性质的艺术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艺术帮助人们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本质内涵.艺术的伦理价值,是以主体的意志能力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艺术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体验到人类伦理主体的伟大与崇高.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以主体的想象力为根源而产生的一种属于艺术自身的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艺术作品所展示的精神境界,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体验到人类艺术创造的精神魅力.这三种价值属性是人类生命活动方式的必然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0.
漆器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手工业产品,在楚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其文化价值之高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它不仅代表着古代漆器绘制工艺之高超及髹漆工艺之娴熟,更以物质形象表现出古人那瑰丽奇伟的艺术想象力,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与物质文化财富。漆器与楚文化紧密相连,作为楚文化故乡的湖北,其漆器收藏之丰更是国内罕见,笔者认为有必要作此文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漆器,本文旨在研究漆器与楚文化的魅力与其厚重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皖江文化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科学界定皖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特点与形成原因,比较皖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异同,从而丰富区域文化研究的内容;总结皖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为整合皖江地区旅游文化资源提供新的视角,为皖江地区开发开放献计献策;提高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的影响力,促进皖江文化产业整合,为打造安徽文化强省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到今天,它的保护和传承往往是与地区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同时也要看到,文化的传承不是千古不变的原版沿袭,而是靠不断的改良变化、不断的加入新的元素、不断的融进新的理念,才能使其"生生不息",才能令其"源远流长"。本课题主要是以大连庄河地区的剪纸艺术为主,结合其他地区及相关艺术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以及发展现状,来探讨如何针对本地区的特色和现状,更好的使庄河剪纸等非遗文化在被妥善保护的同时,又能更适应当今社会地区性文化经济的发展,并提出较为实际可行的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旅游开发和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无形性、流动性、民族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受到全球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冲击.旅游开发与利用一方面可能会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扭曲与破坏,另一方面如果利用得当.它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措施.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十大类.可谓是种类繁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确给安徽省带来了一定的旅游收入,使得许多游客了解了安徽的地域特色.但是旅游开发也存在着开发过度、保护措施不力.开发困难、开发模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处理好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以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发展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壮剧是壮民族的代表剧种,它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的剧种。其旅游价值集中表现在观赏审美价值、认知价值、参与体验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方面。田林壮剧在交通运输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政府的重视与扶持、中国壮剧文化艺术节的开展等有利条件基础上,通过培养和保护田林壮剧艺人、加大壮剧的宣传力度、提高壮剧的知名度、培养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壮剧文化旅游路线等途径,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壮剧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还能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可观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皖北民间刺绣与中原刺绣一脉相承,兼具粤绣的浓丽,蜀绣的精细,京绣的恢弘,苏绣的妩媚。工法规整,色彩浓艳,质地坚牢,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研究皖北民间刺绣艺术,无论是对于当时社会的自然经济和风土人情或是当今对非遗艺术品创新性保护和创意性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文章从以下几个角度对皖北民间的刺绣的重要分支―――界首民间刺绣作一全景的综述:界首刺绣溯源,刺绣的艺术特征,其文化内涵,最后对现时代背景下对民间刺绣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艺术学科及其专业群对接地方文化艺术产业群是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艺术学科生存和发展的拐点,其发展必须以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事业发展需求为宗旨,以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发掘、传承与创新为己任,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及艺术创作等领域积极与地方文化艺术产业的成长与发展互动。  相似文献   

17.
安徽传统工艺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从统计数据来看,安徽的传统2~-艺发展现状与其历史地位不相符,而且落后于国内部分省份。其中影响因素众多,只有深入了解传统工艺的价值,才能够从思想意识上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思路,进而有效提高安徽的传统工艺水平,促进本省经济发展,为彰显安徽地方文化增添光彩,并确保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作为传统文化瑰宝而永久流传。  相似文献   

18.
北海传统疍服别具一格,极富浓郁疍家乡土风情,为中国服饰海洋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的文献资料,从文化特征、传承现状、旅游价值及开发等方面研究北海传统疍服文化,针对北海传统疍服文化独特的旅游价值,着重探讨其旅游开发思路策略,这对于北海疍服文化的传承,以及北海乃至北部湾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海传统蛋服别具一格,极富浓郁蛋家乡土风情,为中国服饰海洋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的文献资料,从文化特征、传承现状、旅游价值及开发等方面研究北海传统蛋服文化,针对北海传统蛋服文化独特的旅游价值,着重探讨其旅游开发思路策略,这对于北海蛋服文化的传承,以及北海乃至北部湾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客家古邑"河源所属漳溪畲族乡每年农历四月初九日都要举办"蓝大将军节",该活动已成为畲客文化认同的载体。"蓝大将军节"在当下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危机:一方面,年轻一代在此活动中的缺席隐藏着传承危机;另一方面,蓝村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亟需通过文化自觉来恢复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和主体性。需进一步充实完善畲族文化展馆建设,使之成为传承的载体;在畲族小学开展乡土教育、适当嵌入本地畲族文化内容,实现对下一代的民族文化教育;积极联络外出发展的乡贤,争取他们对家乡的支持以实现蓝村畲族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