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亮,后世对其人冠以“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的高度赞誉。不仅仅在于其卓越的政治、经济、军事才能,还在于其自身的廉政建设下显示的高洁的人品。从其死后薄葬之风,显示出其崇高的人品,其作为,为廉政建设做好了表率。  相似文献   

2.
贾岳 《今传媒》2007,(12):49
中国古来即有"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的说法,并且在评价一个人时也往往把"道德文章"相提并论,认为文章是一个人性格、修养和才情的自然流露,文品文风能够反映出其性情人品.诚如清代著名诗论家叶燮所言:"功名之士,必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厚大雅之响."  相似文献   

3.
邓泽球  应欢 《兰台世界》2016,(18):73-74
毛泽东廉政思想有着特殊的形成条件和自身的发展历程,毛泽东廉政思想强调廉政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深入分析了产生腐败的根源,提出加强廉政建设的举措,认为廉政的核心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启示我们,反腐败必须具有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同时要讲求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文人学者,从来都把人品和文品的完美统一,看作是高尚的道德情操。所谓人品,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政治品质,道德水准、思想境界;所谓文品,是指文章的格调和艺术特色。一般说来,人品和文品是互相融合相得益彰的关系。一个人的人品高尚,其文章格调就高,一个人的人品低下,其文章格调就低。常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就是这个意思。在我国  相似文献   

5.
黄道周的书法是"丰骨"与"美韵"的统一,同时也是书家全部文化素养和人格的一种折射。一如其倔强而率直的为人,他在其字里行间充盈的力量感与压迫感反映出乱世颠沛的情态来。本文从黄道周的书法风格、书法渊源、书学思想、书法人生四个方面论述黄道周书品和人品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被奉为晚清"政坛楷模",因其升官最快又官品最好。官品即为官者的人品,曾国藩一生不懈追求道德完善和人格修炼,这不仅体现在他以民为本的政治实践中,还渗透在其"八本三致祥"的家庭教育和注重德行的人才培养方面。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谈论新闻工作者的文品和人品时,常常有“文如其人”和“风格即人”的说法。由于长期的理论研究不够,加之思想方法上的简单片面,在文品和人品的关系上,逐渐形成了一种误区:文品就是人品,人是什么样子,其作品的品位和格调就是什么样子。 其实,文品和人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人品是新闻伦理学的范畴,而文品涉及的是新闻业务领域。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就是把新闻业务领域的风格论混同于伦理学、行为学范畴的品行说。 我们在阅读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作品时,常常为渗透其间的作者的人格力量所震撼。固然,人品是构成文品的重要的甚至是带关键性的因索,但并不就是构成文品的唯一因素。如果文品就是人品,那么纷  相似文献   

8.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张居正以其"万历新政"践行了自身改革。清朝用《帝鉴图说》教导出来的皇帝们,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精锐的皇帝群,这截然不同的结局,显示出为政之道的真正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9.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张居正以其"万历新政"践行了自身改革。清朝用《帝鉴图说》教导出来的皇帝们,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精锐的皇帝群,这截然不同的结局,显示出为政之道的真正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10.
决定一份报纸的社会价值的核心是办报人的人品与文品。读者对报纸的欢迎程度,折射报人的人品与文品。新闻人的人品与文品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文如其人,新闻工作者没有好的人品,很少会有好的文品,没有好的文品,报人的人品价值也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1.
秦兆阳对《人民文学》和《当代》编辑工作的开拓性贡献,在当代文学事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其人品和文品被尊称为"大编辑"[1]。解读秦兆阳的理想主义人格特质,是探索其精神发展轨迹的重要切入  相似文献   

12.
东汉名将皇甫规,一生经历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数朝,其战功显赫、人品高尚、文章传世,被誉为东汉“良将”,“文武上才”。然而良将身后,竟有一位才色俱佳、文章人品不在其下的贞烈女子,为其不惧强权暴力,慷慨赴死。二人事略同载于《后汉书》。  相似文献   

13.
正上海"大世界"创始人黄楚九的女婿臧伯庸是一代名医,上至名人,下至百姓,很多人经其诊治而康复,对其医德、人品均赞誉有加。譬如,他为名声不在张恨水、周瘦鹃之下的上海滩多产作家顾明道治疗,竟不收诊金;又如,他为当过京官、学过法律、最终成为著名作家的毕倚虹治病,顾及其生活困顿,不仅分文不取,而且出资援助……据著名文人郑逸梅先生所述,臧伯庸的诊所最早建于九江路口的大庆里。因当时所有诊所均称"医院",故出自军界的名书家"天台山农"刘文玠为其手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在汲取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廉政思想和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廉政建设的思想,成为其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刘少奇的廉政建设思想,对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作风问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吴绮文 《兰台世界》2017,(Z1):135-136
<正>近年来,中共中央持续推动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国有企业承担着建设国家经济命脉的重任,资源的高度集中使其成为廉政建设的重点对象。国有企业中的廉政建设对象主要是各级领导干部,因此建立相应的廉政档案,将有助于对廉政建设对象的监督和考察。一、廉政档案的定义及重要性廉政档案是纪检监察部门为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监督,按照有关廉洁从政的规定建立的真实记载并客观反映领导干  相似文献   

16.
衣裳     
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衣裳常常显示人品";又有一句:"如果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衣裳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可是我不记得是谁了,他曾说过更彻底的话:我们平常以为英雄豪杰之士,其仪表堂堂确是与众不同,其实,那多半是衣裳装扮起来的,我们在画像中见到的华盛顿和拿破仑,固然是奕奕赫赫,但如果我们在澡堂里遇见二公,赤条条一丝不挂,我们会要有异样的感觉,会感觉得脱光了大家全是一样.这话虽然有点玩世不恭,确有至理.  相似文献   

17.
美是"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表现.一种客观存在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物的特殊属性,这就是信息的实质.广义地说,一切客观存在物都具有信息性.那么,美是信息吗?是的,美也是信息.因为,从根本上说,任何美的东西,都不在于它本身是什么,而在于它表现了什么,这就是美的"显示"功能.而且,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说,美仅仅是一种"显示".  相似文献   

18.
颉燕  牛爽 《兰台世界》2017,(5):126-128
廉政建设作为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发生在延河边的"黄克功逼婚杀人案",在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引起了一场舆论地震,影响波及全国。中共对"黄克功案"的秉公审判,使其在人民心中塑造了依法治党、奖罚分明的美好政治形象,赢得了群众在政治上的支持,也为新时期我们党从严治党工作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窗口,展现着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所显示出的必要性。但是,"就传统的新闻价值如反常性、时效性、趣味性等而言,经济新闻却无法和灾难新闻、时政新闻、娱乐新闻或体育新闻等相媲美。"其原因在于经济新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较高的理论性,对其本身的解读就十分困难。特别是纸质媒体的经济新闻,由于  相似文献   

20.
林白茹 《大观周刊》2012,(31):82-84
廉政建设随着国家政权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关乎着国家的生死存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是我国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化的力量推动机关廉政建设对于我国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机关廉政文化入手,探讨以文化力量推动机关廉政建设的历史背景、现状、意义及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