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N还N"句式是一种特殊的句式,言简意赅,有丰富的语用意义,但它又不符合传统语法,"还"是副词,其后需要形容词性的短语来做述语。我们运用构式语法从整体上分析了此句式的理解机制,并认为"比N还N"是一个构式,有自己独立的语义和语用意义,并对其中的名词进行压制,认知转喻是压制的认知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X比N还A"和"X比N还N"两个构式为例探讨了二者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这一连续统的演变。文章认为"X比N还N"是由一定修辞动因在语法构式"X比N还A"基础上衍生的一种修辞构式。并以此为据,尝试论证了语法构式与修辞构式之间的某种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中,存在副词修饰名词/名词短语这一现象,细究来看,存在程度副词+名词/名词短语、否定副词+名词/名词短语、时间副词+名词/名词短语、范围副词+名词/名词短语这四种构型,外加一个特定构式"比N还N"。和现代汉语一样,现代英日语也存在这一现象,且三者皆存在的构型为程度副词+名词/名词短语。现代汉英日语中,副词修饰名词/名词短语的实现方式皆为转喻和类推。  相似文献   

4.
“比N还N”的比较级同语式具有简洁精练、和谐对称、语义鲜明、凸显强调等众多语用特征,常用于日常生活对话中,且出现频率日益增高,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采用语法—语用的双重转喻机制,对“比N还N”类比较级同语式进行研究,主要解释对这一比较级同语构式的转喻理解,并追根溯源探讨其传承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比N还N”比较级同语构式由“N是N”同语构式衍化而来,受“N是N”构式特征的压制,如名词形化以及描述项的确定性,同时部分传承了其句法特征,即语法转喻和语用转喻同时作用的双重转喻机制。  相似文献   

5.
普遍认为,“程度副词 N”(N为名词,下同)中的“N”是有选择性的,出现的可能性大小顺序是:抽象名词>个体名词>专有名词。据考察,“很 有 N”是“程度副词 N”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很 有 N”又是由“有 N”前加“很”而来。那么,这些结构中的“N”应该具有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王初艳 《海外英语》2013,(5X):269-271
现代汉语语法中,程度副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因此"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被视为是不符合传统语法规则的,然而这一结构的使用却逐渐频繁,且成为语言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该文旨在以构式语法理论为指导,将"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看作一个构式,并对其语义及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构式语法的角度解释汉语中的"副名结构",认为词汇压制对这一结构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副词压制进入"副名结构"的名词具备了一定的形容词性质,并且压制力的大小依后面所跟的名词的不同而不同:抽象名词具体名词专有名词。  相似文献   

8.
以现代汉语新奇构式"副名结构"中的名词为研究对象,通过例证分析其语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认知语义学理论分析其进入"副名结构"的认知动因,以及该结构对名词进入的限制条件。认为性状义是名词进入"副名结构"的语义基础;现代汉语中名词与副词的组合体现了词汇的多义性特征和意义建构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副+名"这一结构古已有之,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就有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在古代汉语中,涉及"副+名"结构的副词主要有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范围副词这三类,名词是以具体名词为主。在现代汉语中,涉及"副+名"结构的副词主要有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这五类,名词是以抽象名词为主。古代汉语中的副名结构语义单一,而现代汉语中的副名结构语义更加丰富、灵活,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将从语义、类型、语用三个方面,对"副+名"结构做一个纵向对比研究,表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副词+名词"结构的出现引起了语法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也初见成果。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语言的发展使得这种结构被普遍接受,但是"都"作为副词,从一开始就可以修饰名词,所以说"都+NP+了"是副名结构的特例。因此,主要从"都+NP+了"的句法结构、构式的意义以及语用这三个平面再谈"副词+名词"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主要分析“S比N还N”构式的语义识解问题。在考察构件N语义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名词物性结构与N的内涵属性关系,发现物性结构理论可以较为系统地描写解码者所具备的名词静态百科知识。进而,基于物性结构和概念整合理论可以描写、解释“S比N还N”构式的语义识解过程。语义识解是一个带有解码者个体性、主观选择性特征的在线动态过程。物性角色、认知环境、记忆之间的互动最终促成了“S比N还N”构式义的精细化识解。  相似文献   

12.
普遍认为,“程度副词+N”(N为名词,下同)中的“N”是有选择性的,出现的可能性大小顺序是:抽象名词〉个体名词〉专有名词。据考察,“很+有+N”是“程度副词十N”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很+有+N”又是由“有+N”前加“很”而来。那么,这些结构中的“N”应该具有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程度副词+NP"是一个特殊的短语,"NP"是指名词或名词短语。这一短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但它的结构不符合传统的语法规则。本文主要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来分析该短语,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程度副词+NP"是一个构式,它有自己独立的语义和语用意义,并对进入这一构式的名词进行压制,认知转喻是其内在的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14.
徐明星 《文教资料》2010,(18):109-111
"比N还N"构式是人们日常口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超常组合构式。本文从对"比N还N"组合作为一种构式的理据性入手,讨论了该构式对进入其中的N的选择限制,同时对后项N的非范畴化和构式的补偿表意性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有N1无N2"对举四字格由动词"有"与"无"对举而出,构成奇位固定形式;在N1、N2中嵌入意义相反、相对或相关的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形成偶位待嵌部分;进入该构式的N1、N2须属于同一上位范畴、具有象似关系。"有N1无N2"构式义为:言语使用者对与其预期相悖的残缺领有关系朝着积极、正向的方向或消极、负向的方向做出的单向凸显性评价。该构式的构式义与构件义的互动关系为:构式的压制造成N1、N2的语义对比凸显或加强,N1、N2的语义关系制约构式义的浮现和凸显。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从认知构式语法的角度,对前人研究较少的"比N更N"结构进行了深入阐述,开创性地认为其具有独立的构式身份,并重点论述了"比N更N"构式的构式义、"N"的特征及构式的理据性,说明构式语法对于汉语新型构式的可操作性及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语法中,“S比N还A”是常式,“S比N还N”是变式。文章从构成成分、副词“还”的地位和语用效果等三方面论证了二者的异同。同时,也阐述了变式“S比N还N”之所以生命力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雷 《考试周刊》2010,(24):41-43
近年来。“比罗密欧还罗密欧”、“比曹操还曹操”、“比阿Q还阿Q”之类的表达式很是流行。这种新的语言表达式的流行。引起了语言研究的关注。因为它的特殊性不只是比较项和结论项是由同一个名词充当.还因为这个句式中后N由程度副词修饰。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此作了研究与论述.基本上都是从句法、语义、修辞语用方面对句式的句法功能、语义上对N所指的不同、所用辞格和修辞效果、名词进入该句式的语义要求等方面作出了分析。然而从语用和认知方面还没有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介绍了各个学者对准定语句式"N1+的+N2+V+得+R"所作的不同研究,然后基于收集到的语料提出此类句式是构式语法的多重传承模式所致,即准定语句式"N1+的+N2+V+得+R"是动结构式、拷贝构式和所有格构式共同传承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郑芩 《文教资料》2012,(27):162-164
"还NP呢"构式,可按语义特点分为反期望信息标记构式和反预期信息标记构式两类。它是由作谓语的变量"NP"和作状语的程度副词"还"一道构成的一个状中结构。反期望信息标记构式是从心理期望角度对进入其内的"NP"进行选择的。作为反期望信息标记构式和反预期信息标记构式的"还NP呢"分别具有评价和否定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