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作家唐·德里罗在《白噪音》中描写了一个后现代景观社会。本文从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切入,分析《白噪音》中景观遮蔽本真的颠倒现象,探寻小说人物主体性消解的主题,并揭露后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精神困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白噪音》中被景观支配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个体。  相似文献   

2.
在德里罗的众多小说中,长篇小说《白噪音》一直以来在评论界倍受关注。作为创作的分水岭.这部小说成就了德里罗在美国当代作家中的领军地位。关于这部小说的评论大多关注《白噪音》的结构和语言,对这部小说主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本文通过对小说《白噪音》中消费文化、科技与死亡、宗教世俗化等多个主题进行分析.更深刻更全面地再现了后工业时代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死亡”的主题贯穿了《白噪音》的始终,唐·德里罗的《白噪音》被一些美国学者将称为“美国的死者之书”。借助拼贴、戏仿及结尾不确定性的后现代派创作技巧,德里罗在该小说中以更为新颖的方式呈现了死亡的主题,其意图在于启发读者对语言与现实社会进行全新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唐.德里罗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后现代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白噪音》一经发表就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这部作品中,德里罗冷静而客观的描述了现代科技给人们思想和生活模式所带来的莫名的恐惧、尴尬、无奈和困惑。在《白噪音》中,由于无法忍受的生存压力,人们迫切地需要一种解救的力量以获得精神上的安宁。但是不幸的是,在这个新兴的状况下,传统的宗教信仰已经失去其原有的功效。本文将从《白噪音》的文本出发,用文本分析的手法对后现代社会人们的信仰危机进行简要剖析,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德里罗所呈现的后现代美国。  相似文献   

5.
唐·德里罗是当代美国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白噪音》作为其第八部小说,获得评论界极高赞誉。《白噪音》复印美国当代生活,生动地显示出当今世界日益恶化的环境危机和人类的精神状态。德里罗通过叙述格拉迪尼一家的日常生活与见闻,嘲讽了各种社会现实,充分展示了后现代社会中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对立,真实反映了当代美国人精神上的危机感。环境危机与人类精神危机贯穿整部小说,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这部小说无疑是警世钟。  相似文献   

6.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艺术地再现了后现代美国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美国消费社会建构的三个关键领域——媒介影像、消费行为和大众文化,成为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景观。《白噪音》展示了后现代美国社会的两大消费行为——看电视和购物,同时,揭示了美国大众文化甚至学术研究也趋向商业化。这些异化消费使得人们丧失了主体性,陷入了精神空虚、焦虑、孤独与异化,并导致垃圾激增、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代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唐·德里罗的作品《白噪音》,阐述了恐惧的表现、恐惧的克服方法和恐惧的原因,揭示"美国死亡之书"的深刻含义:后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超级市场的兴旺、媒体的传播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噪音——幻想破灭、内心的痛苦、精神扭曲变态。  相似文献   

8.
小说《白噪音》是美国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的一部"生态灾难小说"。作者以深度讽刺的笔触展现了后现代社会自然生态与科技发展的矛盾,美国人精神上的压抑、焦虑和异化现象,以及由消费文化与大众传媒导致的失衡的社会生态环境。本文从自然生态危机、精神生态危机和社会生态危机三个核心维度探讨德里罗生态思想,以期引发人们对当下严峻生活环境和人类精神失衡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唐·德里罗的《白噪音》是一部透彻分析当代美国社会的力作,作者细腻而具体地描写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各种生存危机。人们开始变得敏感而脆弱,迷茫、恐惧、无奈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后现代人类写真,可见后现代社会中人类所面临的种种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0.
滕学明 《文教资料》2013,(20):16-17,39
唐·德里罗的《白噪音》被誉为美国后现代文学最经典的作品之一。从生态伦理的角度而言,小说展示了美国后现代社会中人们愈来愈担忧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的矛盾,生动地刻画了当代美国大众的各种精神生态危机,是一部优秀的生态小说。  相似文献   

11.
美国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艺术地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初后现代美国社会中以科技理性为主导的行为、思维方式,反思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质疑科技理性。小说的三部分——波与辐射、空中毒物事件、"戴乐儿闹剧"从结构上展现了美国后现代社会中"充满高科技产品的生活方式"、"工业生产造成的生态灾难"、"用高科技解决人的问题导致暴力"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正是后工业社会中科技理性主宰的生活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相结合、科技理性为主导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相结合,才造成了生态灾难和暴力。  相似文献   

12.
唐·德里罗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其代表作品《白噪音》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论文从小说中主人公杰克一家的日常生活入手,通过对他们夫妻关系,家庭各成员间的关系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的分析来探讨以杰克为代表的美国后现代家庭存在的问题和危机,从而使人们得以警醒。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著名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的《白噪音》为例,在批评传统翻译观念中关于"忠实"性翻译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在翻译活动中应遵守的原则,即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翻译标准。它们是:符合知识的客观性;理解的合理性与解释的普遍有效性;符合原文的定向性。用暴力颠覆原文的界限,从而寻求译文的真正越界。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唐·德里罗的作品《白噪音》,阐述了恐惧的表现、恐惧的克服方法和恐惧的原因,揭示“美国死亡之书”的深刻含义:后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超级市场的兴旺、媒体的传播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噪音——幻想破灭、内心的痛苦、精神扭曲变态。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当代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被喻为"美国死亡之书",小说中的主人公杰克.格拉迪尼的死亡恐惧心理尤为突出,也是文艺理论界研究和心理学界极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从其恐惧心理的具体表现入手,进而探讨造成这种恐惧心理的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16.
美国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的《白噪音》构建了一个到处充斥着拟像的超真实世界,小说中虚拟和现实的分界线得以内爆,传统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在符号和控制论的作用下发生了转变和解构。通过对西方后现代文化中无所不在的仿真文化进行审视和批判,作者隐喻了在这个被高科技和大众传媒所主宰的后工业化社会,拟像和仿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宗教意义上的"上帝"功能,创造了一种自我麻痹的病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自反"是贝克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概念。围绕"自反"概念,贝克的"自反现代化"理论在"个体化"和"风险社会"两个维度中系统地展开。贝克的"自反现代化"理论深刻揭示了一种时代特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唐·德里罗的一部突破性作品,小说《白噪音》中所展示出的消费异化现象让读者印象深刻,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异化的观点,从学术和消费这两个维度深入剖析小说中的消费异化现象,揭示小说中学术的商品化、强迫性和补偿性消费异化的根源。从消费异化的角度解读小说,也会对认识当代美国的消费社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艺术地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初后现代美国社会中以科技理性为主导的行为、思维方式,反思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质疑科技理性.小说的三部分——波与辐射、空中毒物事件、“戴乐儿闹剧”从结构上展现了美国后现代社会中“充满高科技产品的生活方式”、“工业生产造成的生态灾难”、“用高科技解决人的问题导致暴力”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正是后工业社会中科技理性主宰的生活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相结合、科技理性为主导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相结合,才造成了生态灾难和暴力.  相似文献   

20.
当代美国作家德里罗的《白噪音》中主要人物的死亡恐惧可以界定为个人层面和哲学层面,两者共同指向一个主题,即人类的命运与生态环境休戚相关。从生态主义和原型批评角度入手,通过对文本的细读说明作者刻意突出的死亡恐惧实际上是文本生态主义主题的恰当表现手法,作者以这种后现代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