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洋政府时期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海洋观,虽有发展进步之处,但"重陆轻海"是其主基调,这种海洋观导致北洋政府时期海军发展十分缓慢,进一步拉大了与世界海军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海洋的认识一步步走向成熟。除了安全价值海洋的经济价值也至关重要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列现在,中国海军的防御战略经历过多次调整。每一次调整的背后,不仅意味着海军力量的成长,也意味着中国对海洋的认识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海洋观的主基调是"重陆轻海"、"以陆制海",忽视海洋、海防和海军。保守落后的海洋观致使海军发展缓慢,整体力量孱弱,并导致抗日战争中民国海军不堪一击,被摧毁殆尽,没能发挥出海军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近代宁波人从上海开始到宁波本土的一系列早期自办报刊活动,分析了近代宁波早期自办报刊活动所体现出的宁波近代化的特点,指出宁波人早期的自办报刊活动是宁波自觉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胡静 《兰台世界》2012,(12):64-65
清末四川女子师范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既是四川女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清政府与地方官员推动的结果,同时是早期四川近代化和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了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客观上促进了妇女解放和社会风气变化。  相似文献   

6.
伍廷芳作为清末民初重要的法律学者在法律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法律观植根于近代社会宗法土壤的变动和法治社会初步形成的历史运动,探求伍廷芳的法律观对促进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体勇  刘阳 《兰台世界》2013,(12):28-29
伍廷芳作为清末民初重要的法律学者在法律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法律观植根于近代社会宗法土壤的变动和法治社会初步形成的历史运动,探求伍廷芳的法律观对促进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910—1911年东北鼠疫灾害发生后,日俄强权干涉清政府对东北鼠疫灾害的应对,清政府和东北地方政府努力维护国家主权并积极应对。期间,近代化的防灾救灾技术和手段传入东北,促进了近代东北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烽火硝烟的近代史上,邓世昌是一位名垂青史的海军名将。他青年时便立志投身中国海洋军事发展事业,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即在战舰上工作,具有丰富的战舰航行、管理和指挥经验。  相似文献   

10.
宋素敏 《兰台世界》2014,(10):74-75
在中国烽火硝烟的近代史上,邓世昌是一位名垂青史的海军名将。他青年时便立志投身中国海洋军事发展事业,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即在战舰上工作,具有丰富的战舰航行、管理和指挥经验。  相似文献   

11.
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近代交通业旅馆业的发展,国人思想观念的更新,以及世界近代旅游业的积极影响,表明该时期旅游近代化的条件日趋成熟。民国时期实现了旅游近代化,表现在旅游行业规模的扩大化、国际旅游较为兴盛繁荣、旅游观念出现新变化、形成了近代化的旅游风尚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2.
隗静秋 《中国出版》2012,(16):46-48
晚清浙江出版业出现了从传统出版向近代出版的转型,这既与中国走向近代化有关,与浙江本土文化关系同样密切。晚清浙江出版业的近代化转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出版业都和时代相呼应,与同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相互影响,这种影响由微至大,直至成为时代变革的利器。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不仅享有"重臣名儒"之称,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先驱,他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建新式学堂,主张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观,为中国的近代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丁日昌是我国近代政治家、革新家、洋务运动先驱、清朝政治家。他是我国近代化的领路人与推动者,对我国近代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不仅享有“重臣名儒”之称,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先驱,他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建新式学堂,主张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观,为中国的近代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破除"夷夏之防"和传统技艺观."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是我国传统的对外观念.传统技艺观则把懦学视为"本",把艺事看作"末",并且鄙视技艺,指为"奇技淫巧",这是通向近代化大门的两道严重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的出版,是近代科技出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开创了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途径和新媒介,这一滥觞于洋务运动期间的刊物,助推着近代中国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的近代化.《格致汇编》的编辑艺术、出版发行方式引领了近代中国办刊模式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董浩原  万宇 《新闻窗》2010,(5):61-61
早在唐代,便有确证在中国出现了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但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古代报业却迟迟没能完成近代化,其近代化最终的实现也不是自发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中国古代报纸没能自发实现近代化,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自身没有实现近代化,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导致中国古代报纸在外国报纸的作用下完成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籍由海军档案馆馆藏图书《Navigation and Nautical Astronomy(《航海与航海天文学》),介绍了江南水师学堂的历史沿革,分析肯定了江南水师学堂在中国近代海军教育中的历史作用,同时对其走向衰败没落的命运予以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上半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回族教育面临一系列的困境,为了走出困境,回族新文化运动提出"教育科学化"。其追求两层含义:教学内容科学化和教学方法科学化。其体现出近代回族教育不断走向近代化,推动了回族教育的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