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鸦片战争后至五四前夕,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学习西方、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
由于新文化运动中被启蒙者的"缺席"问题,导致"五四"启蒙主义文学的"平民主义"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正是由于"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叙事的多元性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观念、现代性的情感体验、现代性的思维和想象方式、现代性的艺术形式、现代性的语言系统的具体体现,才成就了"五四"时期启蒙主义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新闻学教育开始发轫,此间,国内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上海圣约翰大学报学系,燕京大学新闻系等一批新闻学教育机构,本文通过对民国早期新闻学教育的历史辩证分析,探讨了在新闻职业化和"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中国新闻学教育兴起的原因,并对早期新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作了详细分析,表明了新闻学思想的变革和新闻职业化与早期新闻学教育形成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子臣 《兰台世界》2016,(23):159-160
平民教育思想是五四时期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之后。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及改革家,其体育思想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元培有着特殊的教育背景,他历经清末民初,在其28岁前学习,都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此后,他便多次游走国外,并深受其先进文化熏陶,这也使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育方法,并希望通过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来革新体育教育.蔡元培的体育思想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由清朝末期的体育逐步过渡到五四新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李露 《兰台世界》2016,(4):90-92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时期梁漱溟最重要的文化思想成就是其创建了将西方哲学、佛教哲学与中国儒家哲学相融合的"新孔学",开启了现代新儒家,提出了独到的文化哲学理论和"三个路径样法"的东西文化比较观。今天我们重新反思五四时期梁漱溟的文化思想,对于建构中国现代新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邱广宏 《兰台世界》2012,(28):30-31
1919年5月4日,一场始于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农工商等中下阶层群众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爆发,史称"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分界点的"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回顾"五四"运动的历史,是一部展现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以陈独秀、鲁迅、胡适、钱玄同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最激进的反传统主义者.他们的反传统主义思想不仅在当时全社会引起轰动.而且对以后的思想文化界一直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近些年随着中国历史的主题从革命转向改革,对于"五四"意义的评价开始多元化,特别是在倡导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人们对"五四"反传统主义的积极影响产生了怀疑,那么"五四"时期的反传统主义与今天弘扬传统文化是否矛盾,应该怎样看待当时的反传统主义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沧桑之后,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倡导"文化消费"的时代,出版纪念五四,一方面要穿越历史的风尘,引导人们触摸五四真正的精神内核;另一方面更  相似文献   

10.
吴曼  张晓红 《兰台世界》2016,(20):102-106
五四时期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和推动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涤荡、论战中,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不断徘徊的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上,通过分析、比较和鉴别,探索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理论体系,并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研究和宣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在风雷巨变的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的传播也对目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五四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爱国精神,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所有先进思想的浓缩和升华。它以救亡图存为原初动机,以促进现代转型,追求民富国强为基本旨归。早期电影对'五四精神'的传播与践行发挥过无可替代的功用,而'五四精神'在引领早期电影的创作走向,提升其思想境界等方面也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探讨两者的互动关系,既是对'五四精神'的重新体认,也是对电影研究的深化拓展。  相似文献   

12.
唐文治出生于内忧外患丧权辱国的晚清时期,主动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由仕途而转向"教育救国",借鉴英美日等先进国家先进的办学经验,首创工科教育,为近代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姝 《编辑学刊》2011,(3):70-72
美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实践形态,在"五四"前后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五四"前后,随着我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课程的发展,一批艺术教育家不满于当时美育理论研究落后的局面,而更加注重美育的实践价值,他们积极投身于学校音乐、美术教育,编教材、创歌曲,李叔同的嫡传弟子吴梦非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与之类似,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根基.五四时期适逢近代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关键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日渐觉醒,缜密思考中华民族在世界激烈竞争中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正是在如此的社会背景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而其中有识之士对西方文学翻译的努力和尝试可谓功不可没,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  相似文献   

15.
张炜  陈亮 《图书馆杂志》2011,(12):106-108
《中国新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十六卷教育文集中的第八卷。作者通过历史考察、理论探讨、行动方案及经典案例介绍等,构建了新教育框架体系,展示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及丰硕的实验成果,体现了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对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清醒认识,可谓是全面而系统的"新教育指南"。  相似文献   

16.
1919年3月1日,在朝鲜汉城爆发了朝鲜近代史上具有启蒙意义的争取独立运动;两个月后,在中国北京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伟大启蒙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7.
华钰 《兰台世界》2015,(7):53-54
陈大齐是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的先驱,他对心理学的发展最大的贡献便是"引进"与"传播"。在五四期间,他系统地介绍了当时西方心理学的主要领域: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从此奠定了中国现代心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查阅《中国教育史》、《中国体育史》等史料的基础上,力求对五四时期中国体育竞赛活动进行概述,以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体育竞赛活动的重大影响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丽静 《视听》2016,(12):47-48
"现代性"是18世纪西方社会启蒙运动的产物。中国文化中"现代性"的起点则是晚清时期。至建国初期,革命话语取代了现代性话语,许多革命电影中依然隐含着现代性的元素,这种现代性元素既是对晚清至五四以来"新民"思想、"个性解放"等现代性追求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包含着对五四现代性的否定和超越。本文通过对农村电影《李双双》中李双双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来探究建国初期电影中的现代性元素。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五四精神的核心,"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已成为中华民族百年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思想支撑。由于特殊的历史渊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对五四精神遗产的继承与阐释极为重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稳定政权,增强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动员包括广大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等在内的一切力量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要完成这一系列历史任务,首先需要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主导权,而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恰恰为新政权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事实证明,通过这一时期历次重大五四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不但阐明了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新政权的高度认同。特别是在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等一系列运动中,五四精神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