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规则下排球比赛规律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指导下,分析探讨了实施新规则对排球技战术发展带来的变化。研究得出:新规则实施后,一攻作用得到根本改变,防反仍占举足轻重位置,提高防反能力关系到我国排球市场的前途;比赛中各项技术得分比例发生变化,二传队员压力增大,发球作用影响深远:自由防守队员接发球和防守效果优于其他队员,我国自由防守队员接发球能力与外国队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强弱队之间比分差距缩小,比赛激烈程度加强,胜负偶然性增强;比赛时间相对缩短,比赛强度和难度提高,这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队员运动寿命延长,新人使用风险加大;我国排球技术指导思想的内涵需作适当调整与补充。  相似文献   

2.
对排球后排自由防守队员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第13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和‘98-’99维达杯全国排球联赛电视现场直播的技术统计,以各队上场队员与后排自由防守队员在比赛中一传和防守统计相对比,阐述了后排自由防守队员在比赛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选拔、培养和动用后排自由防守队员。  相似文献   

3.
排球新规则带来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启林 《湖北体育科技》2001,20(3):37-38,41
从新旧规则的比较中,剖析新规则引起的一系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得分比例发生变化,一攻地位明显升高;(2)对排球技战术的影响较大;(3)比赛时间缩短,难度和强度加大,强弱队差距缩小;(4)自由防守队员接发球和防守效果优于其他队员;(5)对运动员体能、心理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6)裁判员对比赛影响加大.  相似文献   

4.
文摘园地     
郎平对排球新规则提出异议国际排球联合会在1996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中试用了“自由防守队员”规则。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认为,这一制度对排球运动的发展,将会带来不利影响。郎平说,新规则的好处是可以增加防守机会,提高比赛的精彩程度,但如果成为正式规则后,它会导致球队的表既不够全面。她举例说:“如果执行新规则中国队大可找一个身高两米的球员在前排扣球。她根本不用跳,’而在后排则以身高一米五、六的几名球员防守就行了。每个队员应该攻防兼备,技术全面,这才是出色的运动员,球赛才会真正精彩。”郎平说:“国际排联也提出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甲级女排100 场新规则试验性比赛的临场观察统计与分析, 阐述了排球新规则在比赛临场实施中呈现出的规律与特点, 以及对排球技战术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排球规则在排球运动发展中不断更新、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8—9月世界女排大奖赛将试验自由防守队员制新规则。 从1895年美国马隆诸塞州霍利克市基督教干事威谦·基·摩根发明了排球游戏之后,排球运动迄今已经经历了100周年的历史。100年来,排球运动得到普遍发展,运动技术、训练水平不断提高,快速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甲A女排年龄、身高与技术状况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 2 0 0 0年维达全国排球联赛 (福州赛区 )共 2 0场女排比赛进行现场观察与技术统计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 ,对我国甲级女排技术运用状况及身高年龄情况进行分析 ,探讨新规则实施后对甲级女排技术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自由防守人”在基层比赛中的作用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防守人”是新规则的产物,在当今世界排球向大型化发展的同时,后排的防守地带却成了高大型队员要防守的薄弱区域,为了使排球运动攻防达到平衡,新规则增设了“自由防守人”,但一般高水平球队运用较多,而基层队却至今仍运用较少,甚至有些队直接就不采用,这种现象可能与对规则的了解及运用经验不足有直接关系,为了使“自由防守人”在基层比赛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对自由人的特殊规则做进一步阐述,在其培养思路方面提出了一些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 99世界杯女排比赛中、外自由防守队员的技术统计分析和现场观察 ,分析比较了中、外自由防守队员的技术运用状况及技术特点、作用 ,提出了培养自由防守队员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在3场11局比赛中的进攻技术、防守技术、及参赛队员基本情况等,探讨我国女排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参赛队员的基本情况较为理想;在胜负场比率、胜负局比率和得失分比率三方面表现令人满意;在发球技术、扣球技术、拦网技术和传球技术等进攻技术以及在接发球技术、拦网技术和后排防守技术等防守技术方面都好于其他11支世界女排强队.依据本次女排的技战术发挥状态,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希望为提高我国女排的竞技水平和训练效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论排球运动中的“节奏制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雄 《体育科研》2004,25(6):44-46
通过对排球运动特征和规律的深入研究,尤其从攻防双方节奏的角度,提出中国及亚洲排球应倡导"二传快、第三次击球更快"的技战术的应用,以"节奏制胜"来对抗欧美球队的"体能制胜",确立"节奏制胜"在排球运动发展、创新中的主导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国队的比赛录像进行各项技术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一传不稳,功力不扎实,网上实力薄弱,是本次世界女排大奖赛中中国女排失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国女排在奥运会比赛中的战例分析,揭示了第三局比赛出现的5种情况、11种结果,构成对全局胜负攸关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起着主导作用,说明心理训练在排球比赛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论排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术意识是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重要心理素质,是当代排球专项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分析认为,排球运动员无球意识与有球意识的战术意识的培养,是战术意识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将其与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科学的结合起来,是排球比赛取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15.
正确、牢牢地把握住当代排球比赛中的特性,能使教练员、运动员乃至决策部门从宏观上认清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本文认为,当代排球比赛中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快这;高度;变化;创新;全面。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优秀女排运动员专项力量发展水平的检查与评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排球运动员力量发展情况进行检查与评定。可使教练员和运动员了解力量训练工作的进展情况。有利于教练员科学地制订力量训练计划和调控训练。运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分析我国优秀女排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特征入手。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筛选出助跑摸高、5次连续摸高、半场米字移动、15次快速“背伸”、5次快速收腹卧推、小球掷远7项评价指标,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以期为女排选材和训练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参加十运会沙滩排球比赛的全部96名运动员进行沙滩排球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规律。结果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总体发生率为47.7%;急性运动损伤发生率的解剖学分布由肢体近端向远端逐渐增高,慢性损伤则呈相反趋势;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足踝部急、慢性损伤以及拦网时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国外优秀运动员。结论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创新训练方法,提高准备活动质量,完善技术动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运动员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参加2012年8月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训练营活动18支高水平后备队伍223名运动员的年龄、训练年限及部分身体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其身体形态的现状与发展规律,为我国女排高水平后备人才的训练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我国女排高水平后备人才年龄小,训练时间短;不同专位的后备人才身体形态符合一般意义上排球运动员的专位身体形态特征。因此要抓住排球训练的"黄金定律",紧密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点,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向更高层次的运动队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训练的组织艺术作为教学论的崭新分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统一,科学的一面着重探讨科学训练的规律及其应用;艺术的一面着重探讨训练艺术的基本理论及手段和技巧。排球训练的任务,不仅要向运动员传授专业技术知识,而要在更高层次上体现运动训练的组织艺术。本文以排球训练为切入点,通过阐明排球训练组织艺术的方法,探讨新颖多样的排球训练方式,加强对训练组织的创造研究,提高运动员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最终达到训练主、客体充分享受训练过程,从而将排球训练组织安排艺术推向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