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是农民易于接受的转移方式,而且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缓解城市过度膨胀的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急需深化改革,优化办学理念,强化培训功能,调整供给内容,加大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自发转移,影响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农村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和乡村文化繁荣,也加剧了农村的社会问题,给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严重困难。为此,我国应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路,由农村劳动力主要向城市和异地转移变为兼顾农业内部吸收和就地转移,由强调农村劳动力的分业转移转向鼓励和支持兼业转移;同时,还要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种种后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将探索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工程,帮助其离土不离乡.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将探索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工程.帮助其离土不离乡,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产物,而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后对其实施相关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素质,促进其在城市更好就业的必然途径;但是,培训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而就地就近转移以及在农村开展创业培训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如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出现新动向——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同时,不少先行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陆续带着信息、技术、资金、项目等回乡创业。这些“衣锦还乡”的农民工带动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两种形式,一是就地转移,二是异地转移。本文研究前者.探讨和分析实现兼业型就地转移的前提条件,这在大量农民工回流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需要,同时也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证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在统计年鉴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对辽宁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对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利用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使用SPSS软件进行了辽宁农村流动劳动力特征的统计分析,挖掘出目前辽宁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无序流动、缺乏技术培训和就地转移程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唐山市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及转移就业的特点来看,农村劳动力总量庞大,供求矛盾突出问题将长期存在。国内外环境、政府政策、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着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的就业岗位、层次、成本。进入新世纪以来,外出务工农民"回流"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就地转化成为今后唐山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实际,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对策进行了探讨,指出转移的途径:一是就地就近转移。农村消化;二是跨地区转移,合理分流;三是跨国转移,境外输出。并提出了转移过程中必须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等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合理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着受教育水平较低、转移就业缺乏稳定性和有序性等困境。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有效转移的重要渠道。要顺利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因此,提出以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对策,实现职业教育和劳动转移的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巨大的城乡差距、产业结构调整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职业教育应该为农村劳动力流动提供支持,但是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缺失与城市忽视农民工的培训,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动途径不畅,流动后发展受阻;应通过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在劳动力流入地发展新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强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与联动,共同服务于农村劳动力流动。  相似文献   

13.
农村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不仅是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农村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农村职业学校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依据我国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实际,大力发展农村创业教育,构建科学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观念和模式,是促进西部地区农村“三化”实现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必须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深入认识农村创业教育的内涵,探讨科学有效的农村创业教育模式,强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农村“三化”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机构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力军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广大农民工同胞通过有效的职业教育可以增加就业机会、自我创业能力,从而提高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因此,对职业教育机构如何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优势为农民工培训工作服务的研究尤显必要。  相似文献   

17.
实现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是由体力型向素质型转变,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深化改革,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把人口数量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甚至出现回流,其两栖式的流动而非移民型的转移无疑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减少素质偏低的劳动力供给,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农村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课程建设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存在严重的“离农”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偏离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初衷。农村职业教育只有面向“三农”,设置、开发、实施适应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同时协调发展需要的课程,才能更好地全面提升农村劳勃力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促使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基于托达罗及其修正模型,扬州市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模式选择:一是进入乡镇企业;二是进入城镇服务行业;三是农村内部消化吸收。具体建议为:1.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2.规范和大力发展成人职业教育;3.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4.发展高效农业和涉农工业;5.加强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