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学好汉语言是他们今后学习和掌握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为此,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加强汉语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创设语言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民族教育一般都是“双语”教学,就是学生(基本上是少数民族学生)既要学习他们的本民族语言,又要学习汉民族以及全民族的共同语——汉语。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有许多少数民族有语言、无文字.也有一些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不论有无文字,本民族的语言对汉语文的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而有文字的影响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很多学生的"母语"是自己本民族的方言,方言因素导致外语学习方面有很大干扰和困难。而我任教的地区更是多个少数民族杂居的西部地区,多数学生到中学才接触到英语,而且本方言中有"盲点音"(难发送气音、卷舌音等),他们觉得学英语"难于上青天",畏难情绪盛行。英语,成为他们学习上的拦路虎。但英语又是一门"国际性语言",  相似文献   

4.
在多民族国家,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成就方面存在着差异。在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少数民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以汉文化为主流文化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学业成就受到社会、家庭和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多重影响,其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较为深层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可采取以下几种策略:学校开展多元文化教育策略;少数民族家长改变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少数民族地区要正确理解和实施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5.
白睿 《文教资料》2011,(12):151-152
语文新课标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特别强调加强朗读,抓好语文教学的朗读训练,是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训练方式,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感受语言本身、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本文以元江县"青龙厂镇中心小学"(在校学生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尤其以彝族和傣族最多)为例,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进一步抓好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6.
印度的民族和语言众多,各种专门委员会和《国家教育政策》对教学语言都有相应的建议和规定,但是《国家教育政策》在各地的落实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异。由于绝大多数的印度少数民族(表列部族)语言没有文字,所以少数民族学生很难接受到用本民族语言进行的学校教育,印度政府在这方面还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7.
汉语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是第二语言,少数民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应当是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为它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必备能力。这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特点所决定的。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输入能力、内化能力和输出能力,这3种能力成为培养民族学生汉语综合能力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中,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学生必须学好现代汉语,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构建扎实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传承汉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这对民族地区汉语言文字运用水平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在现实的《现代汉语》教学中,由于少数民族学生主观上大多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客观上也缺乏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语境,导致这些学生学习《现代汉语》很吃力,教师教起来也很费劲。如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实施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语言现状,予以解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走访,了解到当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缺少汉语言输入和模仿学习的相关资源环境。提出解决策略,主要是充实汉语言教学的师资力量,优化汉语言教学模式和方法,创造汉语言学习环境,以期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言教学的质量提供参考,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的展开,在汉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升入中学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越来越多。但是,他们在学习汉语文时,往往因为语言隔阂,汉语言基础差,因而语文成绩差,缺乏学习兴趣。如何树立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文的信心,提高他们的汉语文素质,是不容 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实践中,如何使学生通过汉语言的学习而获得汉文化的熏陶是一个富有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庄子》成语的分析,认为其内涵的丰富深刻、形式的生动形象不仅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宝贵的语言资源,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德宏州盈江县新城乡是一个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乡,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4.5%。从1984年起,新城乡中心小学开展以双语文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实验,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实验的原因和目的少数民族儿童从小生活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中,在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当他们进入学校后,要学习与母语区别甚大的汉语言,他们首先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够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言教学的效果,在文中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言教学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言教学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但对中国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数学是理科学习的拦路虎。原因是我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中存在数学语言文字转换、生活风俗习惯、民族数学资源、数学思维方式及数学学习价值取向等文化差异问题,妨碍他们的数学学习。要克服文化差异产生的学习障碍,需实施教育回归,主要路径是要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少数民族数学教育更要关注儿童基本数学生活经验,加强双语教学及"跨文化语言"的教育衔接,从数学是文化的视角来理解少数民族数学教育,淡化形式注重实质、让少数民族学生把握数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汉语是藏族学生学习掌握的第二语言,高中语文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培养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在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提高汉语言应用能力。本文从多媒体画面形象精彩;实物教学直观生动;情境创设真切自然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在多民族国家里,由于客观上存在着语言使用的不平衡性,少数民族对自己的母语和自己语言社区以外的更为通用的强势语言,主观上必然形成一定的态度。作为少数民族学生,他们需要对国家通用语言和本民族语言实际功能做出客观评价,对主体语言使用做出抉择,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关心本民族语言文化地位和命运。这既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融入主流社会,也有利于传承、发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内的民族成员既能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也能认同主流文化,是对这个主权国家的国家认同。对于我国而言就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历史的认同。这就需要高校的民族教育除了要引领少数民族成员的民族认同外,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应该引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要引领其对国家政策和民族政策有正确的态度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业成就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针对他们的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探讨在语言教育规划的指导下,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英语改革应该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民族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和民族地区语言使用状况,充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语言交际素养和文化调适能力,帮助他们坚定民族信心,增强民族自觉。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高校新生的数学态度是数学观普遍较片面、模糊,甚至是错误的;数学兴趣文理差异比较大,文科生数学兴趣普遍较低;学习无积极性,上课参与度低,课下数学活动少.民族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要从多方面进行,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态度,提高他们的汉语言能力,课下采取合作学习方式;对中小学数学教育而言,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建立积极的、多元的、动态的数学观;应加强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施;转变评价方式,把学生的数学态度发展水平纳入到评价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张洁 《考试周刊》2014,(20):88-89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心理因素、本民族语言文化、教师话语等。作者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探究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并结合实际教学,提出了扫除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对策,以期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其英语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