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薄薄言均为语气助词,多见于上古诗歌尤其是《诗经》中。刘淇《助字辨略》卷五曰:“薄,辞也;言,亦辞也。薄言,重言之也。《诗》凡云‘薄言’皆是发语之词。”用在动词前,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如: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诗经·小雅·出车》)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诗经·周南·葛覃》) 采采芣莒,薄言采之。(《诗经·周南·芣莒》) 山阴柳家妇,薄言出田野。(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  相似文献   

2.
《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独具特色的名篇。它以简朴的内容、明快的节奏引起《诗》家的关注。诗三章,章四句。全文如下: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相似文献   

3.
说《采采》     
《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毛传:“采采,事采之也。”朱熹注:“采采,非一采也。”两说虽不尽同,但都把“采采”视为两个动词的组合。这个解释基本上被后世说诗者沿袭下来。直至清代,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方提出异议:“此诗及《芣苜》俱言‘采采’,盖极状卷耳、芣苜之盛。”然而现代学者多仍毛、朱旧说。如余冠英先生《诗经选》即注云:“‘采采’就是采了又采”。并将诗的首句译为“东采西采采卷耳”。陈子展先生《国风今译》译成“採採卷耳菜。”高亨先生《诗经今注》也说:“采采,采了又采。”北京大学《先  相似文献   

4.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考之远古,初民慑于风云雷电的自然威力,面对高山险峰,常怀崇惧之心。并由此以高山作为祖德、人德的象征而予以喻颂。前者如《诗·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后者如《诗·小雅·  相似文献   

5.
采绿与相思 在《诗经》中描写人采取某种绿色的植物,成为表达相思之情的固定套式。不管是采卷耳、采薇菜,还是采葑莱、采蓝草,都是相思的前奏曲,暗示出一种强烈、深沉而缠绵的思念之情。试看下列例证: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周南·卷耳》)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慑惙。……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召南·草虫》) 爰采唐矣,洙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鄘风·桑中》)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 彼汾一曲,言采其(艹卖);彼其之子,美如玉。…… (《魏风·汾沮洳》)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小雅·采绿》)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小雅·采薇》)  相似文献   

6.
<正>主题词:《诗经》解读如果春天有节奏,那再没有比《诗经》中的《芣苢》更贴切的了——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芣苢》共三章,每章四句,叙述的是在天朗气清的日子里,女子们三五成群,在山野里采摘芣苢的劳动场景。这首诗的诗人真是很会﹃偷懒﹄呢,除了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  相似文献   

7.
释“中行”     
《周易》“复”卦四爻爻辞为:“中行独复。”孙星衍《周易集解》引郑玄曰:“爻处五阴之中,度中而行,四独应初。”其中以为“中行”的“行”为动词,不确。“行(h偄ng)”当为名词。《尔雅·释宫》:“行,道也。”“中行”义为“行中”,即道路中间。“中行独复”,义为走在道路中间而独自返回。表示中间义的“中”置于名词前的词序现象,在《诗经》中常见。如《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毛传:“中谷,谷中也。”又《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毛传:“中原,原中也。”和“中行”义相同的还有“中道”,如《礼记·曲礼上》:“…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是个勤劳而智慧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劳动的美好诗句。从这些古诗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劳动者的辛勤和不易,也读到了劳动带给人们的快乐和愉悦。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大量关于劳动的农事诗。那时候,生产力十分低下。可在《诗经》中,我们读到的不是对辛苦劳作的报怨,而是充满了生活趣味、轻松快乐的心情及对劳动的赞美。如《诗经》的《周南·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  相似文献   

9.
雪花诗     
诗云:“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小雅》)又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夭·周南》)可见雪与花入诗,自古而然。至于雪与花何时何地在诗中结下不解之缘,我不得而知,但似乎下面这则故事可以作为它们“结发”的证明。东晋的宰相谢安在一年冬天跟他的侄儿、侄女们围炉谈诗,不久窗外忽然飘  相似文献   

10.
黍、稷是《诗经》中常见的两种农作物的名字。在《王风》、《唐风》、《幽风》、《小雅》、《周颂》和《鲁颂》等诗中计有三十七见,其中黍在十三篇中二十见,稷在十篇中十七见。绝大部分都是在同一篇中出现。如《王风·黍离》篇说:“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唐风·鸨羽》篇说:“不能艺稷黍”,  相似文献   

11.
班簋补释     
在前辈学者对《班簋》考释的基础上,通过对铭文的语言学审视,综合运用偏旁分析法、二重证据法和语法规则,发现“铽人”即《诗经·小雅·采芑》“钲人伐鼓”之钲人,并结合训诂资料及《周礼·地官·鼓人》所记“鼓人”职责,探得“钲人”是在将帅指令下通过击打钲鼓向军队传递行止命令的官吏;通过《班簋》铭文、周人观念、《诗经》原文和孟子解诗的比较,求得“天畏否畀屯陟”中的“天畏”是一个定语后置式的名词短语;通过“天畏否畀屯陟”与《周书·多方》“惟天不畀纯”对勘,从语境与行文的角度,证成《班簋》铭“天畏否畀屯陟”之“否”当读为“丕”、训为大。  相似文献   

12.
“采采苤苢,薄言采之;采采苤苢,薄言有之……”读了《诗经》中的这一句,你是否知道“(艹不)(?)”是一种什么植物,它现在的名字叫什么?“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你也许不知道,“蒹葭”就是现在我们经常能看见的芦苇。  相似文献   

13.
翻开周人的诗歌总集《诗经》 ,“君子”一词频频出现 ,尤其在《风》、《雅》中出现较多 ,而《雅》中又以《小雅》为盛。粗略统计 ,《风》中有 2 0余篇 ,《小雅》中有 30余篇 ,《大雅》有近 10篇提到“君子”一词。对“君子”具体含义进行归纳 ,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 )对天子的尊称。如“假乐君子 ,显显令德”(《大雅·假乐》)、“君子万年 ,保其家庭”(《小雅·瞻彼洛矣》)、“既见君子 ,孔燕岂弟”(《小雅·蓼萧》)等。《假乐》为周宣王行冠礼的冠词 ,《瞻彼洛矣》、《蓼萧》均为诸侯朝会天子的祝颂诗。所以 ,诗中“君子”当为对天子的尊称…  相似文献   

14.
杨秀娟 《现代语文》2006,(1):122-122
“思无邪”出自《诗经·鲁颂·駉》: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驪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騅有駓,有騂有騏,以车伾伾嘉奁冢悸硭共拧?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駱,有駵有雒,以车繹繹。思无斁,思马斯作。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駰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这首诗是《诗经》中的名篇,历来为人们所关注,争议也比较多,对“思无邪”的解释就是一个关键。“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夫子之言一出,天下读书人争…  相似文献   

1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未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其中“雨雪霏霏”一句,古今各种《诗经》注本,几乎无不认为是写雪景的,如: (1)霏霏,雪盛貌。(朱熹《诗集传》) (2)霏霏,雪大貌。(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仍然有不少论者认为,象《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等诗句中的“之”是助词,或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置于中心词与限定语之间表示定语后置现象。而笔者认为,此类“之”的词性仍然可以被看作是指示代词,它不仅具有“这样的”、“那样的”意义,而且还常常修饰限定表性质状态的形容词,充当状语或补语,指示事物性状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在第一单元的第四课中采用了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这首诗。其中有一句曰:“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编者在注释中对“何时可掇”进行了解释,译为:“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如此解释,笔者不能苟同。从全诗的结构来看,诗人引用了《诗经》中的三首诗来表现作者渴望招慕贤才之心。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引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思慕之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成句,表达了诗人礼遇贤才之心;“明明如…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阅读古书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场合往往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含义。这种现象,叫做反训。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反训,对阅读古书是有帮助的。现略举数例于下以证之。 [乱]习见的含义是“混乱”、“紊乱”(包括“战乱”)。如《尚书·周官》:“制治于未乱。”《左传》文公七年:“兵作于内为乱。”《诗经·周南·关睢序》:“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史记·项羽本纪》:“楚军大乱坏散。”但又有作“治理”用的。如:《尚书·顾命》:“其能而乱四方。”  相似文献   

19.
“榖”在《诗经》中一共出现了二十三次,概括起来有五个义项。一、谷类的总称。由谷类到谷类作物到粮食这一系列的意义都很好理解。在《诗经》中,“榖“这一意义的用法比较多,而且通常和表示量多的数词“百”联在一起,组成“百榖”一词。如《豳风·七月》中有“亟其乘屋,其始播百榖”;《小雅·信南山》有“生我百榖”;《大雅·大田》、《周颂·噫嘻》、《周颂·载芟》、《周颂·良》都有“播厥百”句。  相似文献   

20.
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加点的字的读音不同的一组是A.厄运扼腕噩梦嫉恶如仇怒不可遏B.讣告复查鲋马物阜民丰赴汤蹈火C.道观冠军盥洗如雷贯耳灌制唱片D.龟鉴皈依瑰宝大家闺秀岿然不动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哈,China,”检查官看了一眼我的护照,冲我一乐,“friend。”B.《诗经》中只有少数作品可知具体的作者,如《诗经》中提到“家父作诵”(《小雅·节南山》),“吉甫作诵”(《大雅·崧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小雅·巷伯》)。C.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泪珠,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