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引入并研究了S-平坦模和S-余挠模。证明了任意R-模都有S-平坦盖和S-余挠包。利用S-平坦模和S-余挠模刻画了S-vN正则环和完全环。通过一些例子来区别平坦模和S-平坦模,以及内射模,S-余挠模和余挠模。  相似文献   

2.
引入了余纯Ω-Gorenstein投射、内射模的概念.研究了余纯Ω-Gorenstein投射、内射模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3.
引入∞-半环上的∞-半模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入∞-半模同态、吸收子半模以及∞-半模上的同余关系等概念,得到一些初步性质.最后建立∞-半模范畴的概念,并讨论该范畴中的几个泛性质.  相似文献   

4.
含吸收元的半模同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了*-半环上的*-半模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半模同态,吸收子半模以及*-半模上的同余关系等概念,并讨论了它们的一些初步性质.  相似文献   

5.
∞-半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半环上的∞-半模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入吸收子半模以及∞-半模上的同余关系等概念,得到一些初步性质.  相似文献   

6.
对于准Hilbert C*-模之间的ε-近似保正交A-线性映射T,得到了‖〈T(x),T(y)〉-||T||2〈x,y〉‖的一个估计,研究了保正交A-线性映射在"ε-近似保正交"意义下的稳定性,给出了准Hilbert C*-模之间的A-线性映射是ε-近似保正交A-线性映射的一些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余挠模的基础上引入了n-X余挠模的定义,对n—X-余挠模作了等价刻画.并且引入了模与环上的n-X余挠维数,讨论了n-X余挠维数与其它同调维数之间的关系,推广了一些已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文中将投射模、内射模进行推广,引入A-投射模,A-内射模的概念,并且分别研究了它们的一些性质,由此构造出一种环,称为A-半单环,充分体现模对环的刻画.  相似文献   

9.
欧文婷 《广西教育》2012,(3):111-112
模因是一种隐喻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思维等密切相关。可以说,语言模因的传播/复制过程是一个被表征的、从基本模因映射到模因复合体的隐喻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R—模M的一个自函数σ当它满足什么条件时成为一个R—模自同态映射的充分条件。为此,在R—模M上引进了定零双线性函数,以它为工具给出R—模M的自函数是R—模自同态映射的若干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引入了左R-半模的线性组合,左R-半模的生成系等概念,讨论了有限生成半模的性质,得到了左R-半模的子半模集关于偏序≤作成完全格,有限生成非零左R-半模有极大子半模。  相似文献   

12.
可裂模     
本文中引入可裂模和可裂性概念,刻划了具有可裂性模的结构,研究了短正合序列的可裂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文献[1]中的模映射,证明其拓扑熵为0,另外利用该映射证明了拟移位映射和移位映射拓扑共轭,从而揭示出拟移位映射是移位映射的一个重要的拓扑共轭系统.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模和拟共形映射,得到了一个同胚为拟共形映射的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15.
引入了半模的零化子的定义,利用半模零化子的性质,得到了半模的和及直积的零化子.最后构造了两个关于半模零化子的集合,讨论了这两个集合的一些性质,并证明了它们是两个反同构的完全格.  相似文献   

16.
引入模的p-内射根的概念,讨论p-内射根的性质,并得到了von Neumman正则环上的一些结果, 最后引入了 L-环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口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为人类语言的丰富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也为我们的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将模因论引入口译教学可以发现,口译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模因产生、同化、保留、表达、传播的过程.模因论为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提供了语言和文化信息的复制模式."共生模因"的传播、情景化语境下的模仿学习以及文化模因的恰当处理能有效促进学生口译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引入了U-凸模的概念,给出了U-凸模与V-凸模在L_p空间及商空间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M-cc-内射模     
本文主要受M-cp-内射模的启发,定义了M-cc-内射模,给出了M-cc-内射模的一些性质和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拟投射模、拟内射模和拟平坦模刻划了QF、IF和凝聚环和一些特殊的环 ,获得的主要结论有定理 1、定理 2和定理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