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太行区民歌,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震撼的民族性、鲜明的斗争性、广泛的群众性、深刻的哲理性。对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揭露敌人的阴谋、大力宣传抗日以及巩固、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文学、民俗学、文化学多种角度对抗日民歌《十二月》给予审视和发微;立足于古典文论,对《十二月》的艺术手法进行探讨;结合中西诗学理论,揭示民歌的艺术生命力之所在;既从整体上把握了《十二月歌》这一传统的民歌形式,进而把握了《十二月》这首抗日民歌对传统民歌的继承和超越,揭示了它作为新体民歌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3.
依据档案文献与当事人回忆史料 ,订正所谓“抗大太行分校”之误说 ,阐述 194 5年 3月 ,以抗大太行大队和太行军区参谋训练队为基础组建的抗大分校 ,仍沿用了六分校之名称。并对分校校首长、隶属关系、学员来源和学校驻地等进行考实 ;对《抗大史》敌后总校组织序列的疏漏与错误给予补正 ;并对 1936年 6月 1日创建的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校首长、教育委员会和抗大总校军政委员会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4.
1940年以后一直到太原解放,我在太行区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辽西(左权)、平定、太谷、祁县担任抗日县政府教育科长,后又到晋中三专担任教育科长。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教育事业也不断发展。那时候,村村办小学,县县办抗日高小,每个专区有一所中学,太行区办有太行  相似文献   

5.
潮汕的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极高的文学价值.潮汕古民歌由居住在潮汕的疍、畲、獠、俚等少数民族传唱,但根据潮汕民歌文献资料记载,至迟在明代潮汕地区已经有民歌文献资料存在,而清代以后潮汕民歌呈现了辉煌状态,渐渐被地方文献和文人笔记、诗词所关注.这些民歌呈现了潮汕地区丰富的人文景观,狂欢化的精神便是这种人文景观的直接呈现.本文拟从巴赫金诗学出发,探讨潮汕民歌的狂欢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具有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的钢琴曲虽仅有40多首,但不乏大家优秀之作。从壮族民歌元素的使用创作上可分成原生态、再生态、新生态三种类型,从这些钢琴曲作品中可感受到壮族民歌元素的文化内涵、中西合璧的创作特色、情景交融的民俗音诗。它们既展示壮族民歌风格神韵,又体现出钢琴艺术魅力,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华北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它位于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德石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的广大地区,面积80万平方里,辖县108个,人口约2500万。该根据地东西南北分别与当时山东、晋绥、太行等抗日根据地以及沽源、宁城、锦州一线的外长城相连,对伪“满洲国”、伪“蒙疆”和伪华北政权形成分割包围之势,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歌在时代的推动下得到创新与发展,为适应时代的需求沾上丰富多元的时代色彩。改编民歌以其创新的曲式及旋律,广阔的音域以及科学独特的歌唱技巧和时尚多元的组成元素大放光彩。本篇论文主要围绕着改编民歌对传统民歌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意义而写。改编民歌融合了大量新鲜元素和不同种类的音乐元素,赢得了现代人们的厚爱。  相似文献   

9.
宁静 《华章》2012,(19)
自从西方音乐教育方法进入中国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但以西方音感为标准的一元化视唱练耳教学,不但影响了对多元文化的了解,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从中国民歌基础出发,将民歌中的音乐元素作为视唱练耳教学基点,通过民歌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价值表现.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抗战文化的显著特征就是"大众化",它在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文章以太行抗日根据地为例,探析了"大众化"这一特征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