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汇评冯其庸主编2008年4月出版本书是冯其庸先生倾30年心血编集而成。全书以庚辰本为底本,以其他13种脂评本汇校,凡正文之异文,均予列出。通过汇校,揭示出各种本子正文之间的渊源。汇评则汇集各种本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自11月23日上海《新民晚报》披露钱钟书先生状告《围城》(汇校本)作者侵权一案后,“汇校”成了一时的热门话题。我对“汇校”、“(?)校本”不甚了解,贵刊是专门研究图书及图书馆学的刊物,能否就此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读者徐燕1993年12月10日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叫作"版本"书之称本,始于汉刘向.刘向《别录》云:"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这里所谓持本,即持书本的意思.到南北朝,颜之推著了一部《家训》,其中有一篇《书证篇》,举了许多本子,有:江南本、河北本、俗本、江南旧本、江南古本、江南书本等等,书之称本,便很通俗了.颜氏所举的许多本子,都是写本.自中唐前(近  相似文献   

4.
罗贯中著《隋唐志传》,今所知存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己本四十七年姑苏林龚绍山所刊本,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有著录。这个本子,向来被称为海内孤本。其实,此书还有另一藏本,这个本子由日本横山弘先生收藏。横山弘先生为奈良女子大学教授,对中国唐代文学素有研究。笔者赴奈良访问时,蒙横山先生惠示,得以见到这一本子。横山先生曾携这一本子赴东京与尊经阁藏本对校过。兹将笔者了解到横山先生的研究对校情况介绍如下,或可供国内研究者参考。横山弘藏《镌杨升庵批点隋唐两朝志传》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木板…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惠氏读说文记》系惠士奇、惠栋父子所作,而非惠栋一人。理由有三:其一,惠士奇手校《说文解字》本今存世的有六种,笔者从其中三种本子中总结了410条惠士奇校语,这些均被辑录到《读说文记》中;其二,从具体内容来看,《读说文记》中对同一词语的解说往往有不同,而这种不同恰恰又能证明是因为作者的不同所造成。其三,惠栋校语多数可在他的其他著作觅得,而惠士奇的校语则不能。在《惠氏读说文记》之前,已有将惠士奇、惠栋父子校语相混的本子,江声当时应主要依据此类本子辑录了此书。  相似文献   

6.
姚觐元在任职川东道期间,敏锐发现白鹤梁题刻的价值,所获拓片经众多金石学者释读、校注,集中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他与钱保塘合署之作《涪州石鱼文字所见录》,实际是利用《涪州石鱼题名记》稿本,增加缪荃孙、陆增祥、潘祖荫等人校勘成果而成书。现存《涪州石鱼题名记》主要有四个本子:其一为缪装初抄本,其二是姚藏缪校本,其三为王抄本,其四为《古学汇刊》排印本。诸本前后互有承继,但差异颇多。  相似文献   

7.
《石郎驸马传》是《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中的一篇,目前只有朱一玄校点本.朱校本因首次校点,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错误.文章对《石郎驸马传》校点本中存在的失校、校误、误校、脱字、讹字、标点错误、未识字处理不当等失误50余处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以期增强校点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历代正史汇刻本,到清末民初,流通最广的只有清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但该本校刻不精,错误不少.张元济为求史之真,纠正殿本缺失,经数十年收集各史较早刻本加以影印,定名为《百衲本二十四史》.历史学家张舜徽先生曾称誉此书为:"最标准的本子".  相似文献   

9.
古籍整理本应该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著作者的意图,因而整理者需要放弃已有的习惯与成见,厘清校本使用的范围、讹误校正的标准等先行概念.他校法是古籍校勘中的常用方法.在《枕中十书》的整理中,使用他校法时,特别关注了著作者的学术之渊源、所见之版本、一家之思见,"以不校校之",以免轻改原书.  相似文献   

10.
汪中《述学》一书刊刻过程较为曲折,针对先后出现的几种版本,曾衍生出层层误会。近年经过学者细致研究,有关疑问已相继解决。唯有顾广圻为汪喜孙校刻本面目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清刻本印次的调查,否定了道光三年汪喜孙刻本的存在,初步澄清顾校本的来龙去脉,推演出该本改字的三阶段,并分析每一阶段的特点与动因。  相似文献   

11.
由于工作需要,笔者将《四库全书》本(四库本)《新语》先与弘治年间所刻、由李廷梧整理的本子(弘治李本)作了比较,然后将四库本《新语》与中华书局出王校本(王本)作了比较。结果发现,四库  相似文献   

12.
以<四部丛刊初编·春秋经传集解>为底本,阮刻<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为对校本,参以其它各类相关材料对<左传>白文进行系统校勘,从校得的异文里,择其精要,结合前贤对<左传>的校诂成果,以札记的形式一一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13.
郭丽 《图书馆杂志》2008,27(5):66-69
明代刘绩是弘治三年进士,著书颇丰.刘绩<管子补注>主要馆藏于国家图书馆.与南宋初浙刻本相较,刘本增加了二十余条浙本原来没有的注解,能够帮助正确理解原文,亦可帮助考查<管子>注的传播源流.刘本在内容上补充浙本的不足,在文字上修订浙本用字的讹误,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陆贻典以宋本精校<管子补注>,校本和校语具有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越王勾践>的本子张敬写了10年,是十年磨一剑.而我则是驭剑之人——要驾驭好2500年前的这一历史故事,更要让陈宝国这样超一流的演员演好这一慷慨悲歌的角色.开拍时我说过,如果拍不好这剧,今后我不再拍戏.经过108天的努力,我感到对得起编剧、演员和历史.  相似文献   

15.
严羽(仪卿)一生除留下了体大思精、对后代影响甚巨的文学理论名著《沧浪诗话》外,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惜流传下来的数量十分有限,仅"存什一于千百",其版刻流传情况更难确知。今存收录严诗最完备的本子是近人张钧衡刻入《适园丛书》里的《沧浪严先生吟卷》。张刻本所依据的底本为明正德间淮阳胡仲器刻本——这个本子较另一个正德本即尹嗣忠校刻本多《送主簿兄之德  相似文献   

16.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汝昌汇校本《红楼梦》新年上市,销售势如破竹,迅速攀升至小说排行榜第一名,各地书店纷纷断货。据悉,仅半个月内,人民出版社紧急加印两次,印数达15万套。  相似文献   

17.
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孔凡礼先生点校的《苏轼诗集》,集补、校、点于一身,是目前阅读苏诗最好的本子,但也有不少可商榷之处。现从字形、句读、脱字、语序、人名书名等方面提出需改进的条目49个。  相似文献   

18.
邹祥平 《大观周刊》2011,(51):140-141
对于偏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而言,提高文化自觉意识、实施文化育人,不仅是履行现代大学职能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校建设、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路径鲞而文化育人首要在于文化自觉意识,关键在于从独特的校本文化资源入手开发校本文化课程。“变化自觉-校本文化-文化育人”可以成为高职院校有效实施文化育人的一个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9.
避免文字差错,编校一张内容与出版质量俱佳的报纸是校检工作者的共同愿望.但是校检中经过那么多环节,差错还是经常见报.我认为,应从总体上分析出错的原因,全方位地抓住出现差错的环节,特别是抓牢易错环节,就会有好的收效.  相似文献   

20.
从底本珍善校刻精审、开翻刻影刻宋本之先,以及搜求辑佚汇刻从书等方面,阐述了苏州古代藏书家刻书的特点与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