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要在法国讲好中国的故事,首先要了解法国人是如何认识中国的。法国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普遍持有强烈的好奇和一定程度的好感,但他们对现实中国则普遍印象甚为负面。因为在法国人认识当今中国的主要渠道——媒体、书籍和影视作品中,有关中国的信息基本上负面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如何对法国民众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挑战。如何通过影视作品来影响中国海外形象,不是本文之主题。但这是一个重要的主题①。负面影视作品对中国  相似文献   

2.
李洹 《对外大传播》2009,(3):26-27,46
法国巴黎2008年“4·19支持北京奥运,反对媒体不公万人集会”中有一个倍受关注的亮点,就是中国留法学生李洹对法国民众的演讲。他的演讲不仅让在场的中国人动容,也感动了法国人。一年后,李洹本人对演讲和活动折射出的对外传播经验做了深入的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任敏 《文化学刊》2023,(4):81-84
贝都因人是闪族人的一支,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其特有的文化属性傲立于亚洲和北非的沙漠之中。在贝都因人生活、生产活动及征服运动中,骆驼与马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骆驼与马是贝都因人文化重要的承载者,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文明交往的文化符号。同时,骆驼与马共同构成了贝都因文化的历史缩影。象征人类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考察人类社会、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视角。基于此,本文旨在以象征人类学的视角探究历史上贝都因人与骆驼、马之间的关系,将其作为考察游牧民社会文化的重要一隅,同时为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寻求“回归物本,人文生态”的价值意识与人类共识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4.
魏大锅 《文化交流》2014,(12):74-77
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法国建交50周年纪念.中法两国之间的文化和思想交流源远流长.来自法国的思想对近现代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法国为中心的17至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继往开来,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彻底改变了欧美,整个世界至今都能感受到启蒙时代思想家们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创业留言板     
《职业圈》2005,(2)
三年后的成功源于今天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说满足他们三个每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打火机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孩子。最后出来的是犹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出现了“汉语热”的话,那么法国可谓是其中熊熊燃烧的一个“大火炉”!汉语教学在法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它不但触及面极广而且形式丰富多样,学习汉语的人数量多。在最近几年,中国文学翻译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法国。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汉语热”的“热”字:我们认为这一词不是说明性的,而是描述性的。事实上“汉语热”或“时髦”是一种持久的“热”或经久不衰的“时髦”。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必须对它们的内涵进行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贵的自由     
不久前,英国首相布莱尔偕夫人来到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小镇度假.虽然是首相夫妇大驾光临,但小镇依然我行我素,该晒太阳的晒太阳,该谈恋爱的谈恋爱,每个人都生活得自在而有序.明知布莱尔是个"大人物",但大家仿佛不当一回事,因为众生平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但中国的软实力和话语权或者说中国对世界的看法、观念和思考,并没有成为世界的主流话语。这并非一个可以用"钱"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人"和"观念"的问题。这从我们对法国总统大选的报道,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今年的法国总统大选成为世界全球化力量与反全球化力量的一次角斗,得到了全球、主要是西方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而中国的媒体却较少关注法国大选的世界意义,更多的是因为欧美媒体的关注而关注。中国媒体的编译式报道只能起到传声筒的作用,很难引起国际舆论的注意。而要增强中国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关键是新闻话题的选择,中国媒体应该从根本上、即从对外报道的理念上进行必要的修正。同时,要做好对外舆论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形成一个正确的媒体战略,重新打造一个真正能够影响全球舆论的"媒体潜艇"。  相似文献   

9.
就笔者在法国学习与研究的经验来看,当代法国社会对中国的文化认知基本上停留在他们对中国某些特定的文化器物(艺术藏品)与实践(气功、中医、风水等)的喜爱上。法国人想象中的中国文化大多围绕着所谓的“传统”而呈现,这是一种典型的片面化和简约化的做法,逐渐地将中国文化置入一个狭窄的范畴,使之成为他们认知中国的文化底版。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世界》2014,(11):64-65
每年印度历8月(公历10月或11月)月圆之日的前一周,世界上最大的骆驼集市——普什卡骆驼集市(PushkarCamalMela)将开始连续一周的喧哗。  相似文献   

11.
瑞士汉学家毕来德与法国哲学—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因对汉学及中国思想的理解方法不同而起笔战,遂引发中、法学界空前激烈的讨论。中国国内对毕来德《驳于连》一书有过讨论,本文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于连的回应和法国学者的相关评论,试图对两人的学术分歧点做出更加清晰的梳理,从宏观角度对这场汉学之争进行更为全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漫话魁北克魁北克是加拿大古城,魁北克省省会,城市位于圣劳伦斯河与圣查尔斯河汇流处,原为印第安人村落。魁北克一词源于印第安语,意为"河流变狭处"。魁北克市原为印第安入居留地,最初为猎人出售动物毛皮的场所。1680年,法国人在此建立永久居留地,1832年建市,它是法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个居民点。现在这里居住的95%的居民为法国人后裔,通行法语。市区风景如画,处处保留着浓厚的法国色彩。尽管今天这座城市已经发展为一个有60万人口的大都市,但市内那块面积1.35平方千米的历史遗迹区却幸运地被完整保存了下来。魁北克市附近的魁北克要塞是北美大陆上最著名的要塞,历来被认为是加拿大的战略要地,19世纪20年代当时魁北港是加拿大主要港口,英国  相似文献   

13.
100年前一位法国人来到中国,并以他的视角记录下了当时的云南。100年后当这些记录展现在世人面前时,人们感到了历史的沉重与沧桑。1895年12月法国人方苏雅以法国驻广西龙州领事的身份来到中国,至1903年  相似文献   

14.
法国著名的"美食哲学家"布里亚·萨瓦兰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我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如果这句话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货真价实"的话,那么对一个民族而言,则更是恰如其分。嗜好美食且在餐桌前留连忘返,是高卢后裔和龙的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新<公司法>的颁布实施,一人公司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成为了新公司法的一个焦点,一人公司以其独特的公司形式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的兴趣,但也由此引来了诸多法律问题,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规制一人公司股东滥用权利的有力武器之一.文章由此对一人公司的人格否认制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每次从法国回国休假都有人问我,法国人怎么看待中国和中国人?这个问题的确很难一言以蔽之。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进入互联网和智能通讯时代,北京和巴黎之间只有10个小时的飞行时间。要是法国的"协和号"超音速飞机没有停飞的话,那么至多3个多小时足矣。令人遗憾的是,法国人同其他西方人一样,对中国的了解似乎依旧停留在遥远的过去。我想,这倒不是他  相似文献   

17.
虎妞和小福子是老舍《骆驼祥子》中主要的女性角色,她们付出的"情"与劳动人民骆驼祥子被命运所"擒"有密切关联。虎妞由"悍女"与"痴女"联结产生,小福子则同时扮演了"悲剧者"和"逃亡者"的双重角色,本文逐次分析两位女性角色,最后对祥子、虎妞和小福子的三角结构关系进行审美分析,意在解读三者之间的互释性关联,增强读者的感受性。  相似文献   

18.
《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分别作为中国与英国著名的小说代表,以当时的社会文化为背景,借助艺术的笔法,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并对当时社会的婚姻观、价值观进行评判。这两部小说在社会选材以及人物刻画方面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本文对《骆驼祥子》与《无名的裘德》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期为今后的阅读与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正>法兰西民族大概是欧洲人中对中国怀有最为特殊之情感和认知的民族。法国是最早向中国派出传教士的欧洲国家之一。大约十三世纪,法王圣路易就曾派出卢布鲁克(Guillaume de Rubrouck)前往拜访成吉思汗,试图与中国联手对付穆斯林。而出生于北京的景教(即基督教)教士索玛(Rabban Sauma),也被法国人认为是中国派往巴黎以求会晤法国国王菲利浦的使者。中国在当时被法国视为一  相似文献   

20.
2003年8月中旬,国际乐队艺术节在法国波黑沃市中心广场举行.当报幕员说出首场演出的压轴戏是瓯乐<梅花三弄>时,观众们惊喜地发现,出现在舞台上的是一排排碗、盅、碟、杯、钟、瓶、铃等百余只瓶器.法国人迷惑了,蓝眼睛睁大了:这是什么乐器?瓶瓶罐罐也能演奏乐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