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是各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可以说是我国政府、媒体、NGO在国际气候谈判舞台上的一次集中亮相。经过三方的共同努力,我国在哥本哈根的气候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气候问题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尤其是每年一次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从2010年开始,中国外文局就成立了专门的气候报道小组,长期关注气候方面的宣传报道。2011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1月28日至12月11日在南非德班举行,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后,节能减排和降低CO2排放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理念和目标,碳排放作为环境成本进入企业的生产函数。成为重要的外部约束力量。据荷兰环境评价局(MNP)测算,2007年中国CO2排放量为67亿吨,约占全球排放量的24%。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能源生产和消耗大国,有责任也有业务降低CO2的排放量,为缓解和降低全球变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2015年5月18日至22日,在德国柏林、法国巴黎先后召开了以“创新技术与国际合作”为主题的二十国智库论坛(T20)和以“气候金融”为主题的千人大会。两场会议均由不同的非政府机构发起主办,却获得欧美政府的全力支持,因为目标分别是为了2015年年底的二十国首脑峰会(G20)和巴黎气候大会而开,讨论内容都属于全球治理中的重大议题,都是欧美国家想继续借重领导世界的重要筹码。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议题已经从一个单纯的科学议题转变为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议题,其背后彰显着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利益和外交力量的角逐。在这种复杂利益矛盾的背景下,德班气候大会上的中国气候传播更加主动,传播策略更加多元。但德班气候大会之后,中国媒体在气候传播与环保形象建构方面仍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策略,如:进一步明确中国环保形象的定位;政府作为气候谈判和气候传播主体要积极提供信源;政府要积极参与不同社会机构、团体的气候传播活动,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要建立多层次的传播主体,形成传播合力,突出气候传播的人性化和真实感;应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水平,推动全民传播与全民参与,等等。  相似文献   

6.
她在世界级的讲席上讲秦始皇的故事 2009年12月713至18日,全球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贝拉会展中心的“联合国气候墙”召开。无论哥本哈根谈判哟结果如何,这一被称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的重大新闻对于浙江省龙游县来说,仿佛离得实在太遥远了。其实不然,该县小南海镇新山水村山水碓自然村的一名80后女孩李韵之参加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7.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对外战争。为了配合朝鲜战场的军事斗争,新中国的对外宣传亦承载了重要的国家使命,对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独立自主,争取国内建设的和平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后,节能减排和降低CO2排放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理念和目标,碳排放作为环境成本进入企业的生产函数,成为重要的外部约束力量.  相似文献   

9.
2011年4月9日,来自余姚市东风小学的五年级女生方涵,成为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大会上闪亮的主角。  相似文献   

10.
从营销与战略一致性的角度,企业在每一次营销活动之后,就像战争中的“打扫”战场一样,同样需要对营销活动的战场进行“打扫”工作。  相似文献   

11.
秦合舫 《职业圈》2011,(31):67-67
从营销与战略一致性的角度,企业在每一次营销活动之后,就像战争中的“打扫”战场一样,同样需要对营销活动的战场进行“打扫”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这两年的国际气候会议为中国民众做了很好的环境与气候变化知识的普及,而公众的广泛关注又反过来促使中国媒体普遍加强了环境与气候变化报道。  相似文献   

13.
《对外大传播》2008,(9):52-55
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开幕前夕,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郭晓勇做客中国网,详细介绍了大会的亮点和中国译协作为主办方为大会的顺利召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阐述了他对于大会主题“翻译与多元文化”的独到见解,并生动阐释了“非通用语种”对文化多元的作用、媒体与翻译的关系以及翻译出版物在促进多元文化发展方面的影响等问题。访谈形成1万多字,我们在这里摘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今世界,形象和声誉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国际社会往往依赖一国的国家形象来预测他们的未来行为。随着全球环境危机日益严峻,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舆论战的重要战场,成为国际社会争夺话语权力和利益博弈的"政治牌"和"外交牌"。(1)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对象。在这一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抛出"中国  相似文献   

15.
邓儒琼 《职业圈》2010,(3):145-146
由于环境、地点、气候条件的不同,沥青路面各种病害的成因比较复杂,病害的情况不一,文章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的主要类型病害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各类病害提出防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坎昆召开的第1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美两国的能源和环境政策都备受瞩目,而美国的政策正是来自于被《时代》周刊等美国媒体誉为奥巴马政府的绿色“梦之队”的能源和环境核心决策层。这个决策层由6位成员组成。  相似文献   

17.
闫华 《生态文化》2011,(6):35-36
说到麦子,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面食。我国地域辽阔,因环境和气候的不同,自古以来就有南北之分,南方人喜欢吃米类食物,北方人则喜欢吃面类食物。  相似文献   

18.
忙碌在坎昆     
2010年12月初我随中国外文局气候报道小组远赴墨西哥对联合国坎昆气候峰会的第一阶段进行了实地报道。 气候变化是近些年来的国际热点问题之一,而中国在这个问题上面临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增强外宣的力量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9.
翻译事业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3日,在芬兰第三大城市坦佩雷举行的第十七届国际翻译家联盟(简称“国际译联”)正式成员大会上,国际译联会员一致通过中国获得2008年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的主办权,中国上海将作为这届大会的举办城市;同时,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友义和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协会副会长邱举良再次当选第十七届国际译联理事。 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定于2008年8月4日至7日召开,会议的主题是“翻译与多元文化在中国”。国际译联选择中国作为主办方,表明中国不仅在国际译联的历史上,也在全球翻译事业的发展中直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说明国际社会有强烈愿望了解中国。 世界翻译大会自1954年在巴黎第一次召开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七届,从历次大会的主题来看,“沟通”是其核心。沟通与交往是人类存在的常态,只有在互通有无中知民族和国家之间才能达到相互了解和共同进步。由于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习俗所带来的误解成为沟通过程中的主要障碍,而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在化解矛盾、消除误解、加强沟通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即将在上海召开之际,为使读者了解翻译事业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本刊特推出这组专文,也算是献给世界翻译大会一个小小的礼物吧!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刊》2012,(1):20-20
潘晟在《江汉论坛》2011年第8期撰文指出,在利用礼仪、习俗等资料考察边疆地区或以往的“历史空白”区域气候变迁与环境演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要理清礼仪、习俗起源、形成、演化与气候、环境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包括礼仪、习俗中体现气候或环境变迁的指示性内容,即礼仪、习俗中哪些活动确实与气候、环境有关,关联的强弱程度等;它所代表的区域范围,以及区域范围的变化;它的阶段性特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