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的壮族和越南的岱族都拥有悠久的稻作文化历史。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该文从节日食俗和祭俗两方面出发,分析了食俗中的稻作文化象征及特色祭品,阐述了祭俗中的春耕、丰收、祈雨、祭魂、蓄牛魂等稻作仪式,丰富了中国、越南两国跨境民族的节日文化研究内容,对深化中越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有幸来到普洱参加"全国生态文化建设研讨会"。之前经常在央视上看到听到"妙曼普洱,养生天堂"朗朗上口的广告词。 一到长水国际机场,"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出现在许多醒目的广告灯箱上,意境很美,内涵丰富,契合了我们生态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生态文化也是养生文化。  相似文献   

3.
刘昕 《生态文化》2013,(5):58-58
茶自古以来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佳饮料。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饮茶习俗在我国也因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有别、生活习惯不同,有着“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的自然差异。在新疆流传着“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说法,尤其爱喝奶油茶;云南则“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藏族爱喝酥油茶,傣族爱喝竹筒香茶,蒙古族爱喝奶茶,白族喜好“三道茶”即一苦二甜三回味;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稻作文化是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成功表现之一。开展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就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话语体系的民族文化力和国际张力。对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展开历史与现实的考察,准确认知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籍此探寻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关键路径,为推动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借鉴。一、中国稻作文化的历史考察中国拥有古老的稻作遗迹和极其丰富的稻作文化,  相似文献   

5.
话说普洱茶     
云南普洱县是普洱茶的故乡 普洱茶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名茶。普洱茶为哈尼族的先民所发现,世代加工经营。据记载,普洱茶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1700年。元朝初时被称为“普茶”,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明末清初,达官显贵与文人墨客以品饮普洱茶为时尚,有“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的风俗雅趣。  相似文献   

6.
渔火 《文化交流》2006,(5):73-75
8月初,听说台湾的邓时海先生来杭州了,而且要与杭州的茶友分享他的好茶,心里变得坐立不安起来。邓先生可是当今的普洱茶权威啊,他在宝岛和大陆的茶界声誉卓著。邓时海先生祖籍广西,出生于马来西亚,后以“侨生”身份考入台湾师大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授至今。从上世纪80年代起,邓教授开始系统研究普洱茶,十几年间奔波于台湾、香港和大陆出版了专著《普洱茶》,几年后云南科技出版社购买此书版权在大陆出版,被茶人视为必读之书。邓先生除了对普洱茶有深入的研究,更是杨式太极武艺第六代传人,他在各大专院校教拳30余年对先生来说,太极拳与普洱茶都…  相似文献   

7.
中国4大茶区     
中国从南至北分布着4大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西南茶区位于中国的云南、贵州、四川3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砖茶)和普洱茶等。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其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  相似文献   

8.
人类历史上Folklore(即"民间的知识")一词的出现,要比Culture(文化)一词的提出早20年。对于受关东俗文化滋养成长起来的二人转,近半个世纪以来,多位学者不乏从音乐、文学、史学、美学、考古学、艺术学等多个领域、多种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出版的专著已达42本之多。  相似文献   

9.
周全德 《文化学刊》2008,(5):95-100
生育习俗,是人们在日常生育活动中世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是生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殖崇拜是中华生育习俗的活水源头。儒家生育伦理是中华生育习俗赖以形成的主要思想资源。古代中国的生育习俗具有神秘性、神圣感、物象化审美、性别选择倾向以及变通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论辽海文化     
彭定安 《文化学刊》2013,(3):70-85,F0002,F0003
"辽海文化"作为辽宁地域文化的称谓和文化符号标示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含义。辽海文化既具有游牧文化、农耕文化混融而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特点,又具有海洋地区文化的特色;前者之浑厚、纯朴、刚劲、雄健,与后者之外向、机敏、灵动汇合而构成辽海文化总体,显示了地域文化的特色与亮点,而区别于东北其他地区,成为东北文化总体中的特色部分。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中游一带,有1700年的历史,自唐代就销往内地和西藏,其茶品以“陈”为贵,越陈越香。“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意为水湾寨,带有亲切的家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文山壮族世代传承着沙戏、稻作农耕经济、婚姻习俗、祝寿习俗和规避性社会行为规范。如今,市场经济"经济利益至上"价值观,稻作农耕经济"高投入"与"低产出"恶性循环态势,青年男女纷纷外出打工,外界异质文化元素迅猛涌入,引发《五虎平西》壮剧传承中断、传统祭龙仪式与献祭田公地母消失。  相似文献   

13.
王欣 《中国名城》2022,(4):88-94
文旅融合促进地方文化快速发展.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所拥有的独特珍贵的彭祖文化为案例,探讨地方文化如何融入旅游产品.徐州文旅融合需要找准城市地方文化的特色属性,在深挖彭祖养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通过独具创意的设计,将养生元素有机融入到有形的旅游载体中,形成独具徐州地方养生文化特色的高附加值的文旅IP,小而精的文旅融合产品...  相似文献   

14.
"二月二龙抬头节"文化节是北京高碑店村的一项文化品牌活动。从2012年恢复以来已经举办了七届。文化节主要有祈福活动——祭祀龙王、行香走会、学童开笔礼、漕运放生、二月二家庭习俗、民间手工艺以及二月二习俗展览等活动。该节俗活动已成为高碑店民众一年一度开启新年的象征,同时也成为周边村里社区居民聚会的时间节点,每年定期的举行公共仪式增进了社区内部的凝聚力,节日习俗已经融入了社区生活,传统文化得以活态传承。本文将通过几年的跟踪、调查、访谈的形式记录了二月二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同时也引发了对于社区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些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垣曲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殡葬习俗独具特色。它通过丧礼、葬礼和祭礼三个阶段、二十三个步骤,突出体现了河东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展现了垣曲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爱美德,蕴含着孝敬父母、崇拜祖先的人文教育意义,更体现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于促进边疆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振兴、加快边疆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裕固族社会和文化带有浓厚的多民族融合色彩,本文结合格尔茨(Clifford Geertz)的"剧场国家"理论,根据笔者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调查资料,从文化资源、节日庆典、《沙特》史诗与鄂博文化等方面对肃南呈现的整体状态进行根本性的诠释与理解,聚焦于具有"剧场国家"气质的肃南如何通过无处不在的展演活动进行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整合其内在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7.
贵州,简称黔,是我国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融合的民俗民风衍生出种类繁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植根于不同民族人民在传统耕作生活中逐渐发展而来,它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生活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人民更好生活的物质体现和精神展示。黔南是贵州省布依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地区,作为多民族聚集地区的黔南拥有丰富的多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包括蜡染、刺绣、织布、剪纸等多元化绚烂的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各民族团结繁荣,文化自信带来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的文化创新产业逐步繁盛,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鉴于此,该文立足于文化创意产品的理论背景,结合黔南布依族、苗族,以及水族的典型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物质,嵌入黔南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同时结合当下文创产品设计与应用模式,为基于黔南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设计创新提供设计新思维,从而提升黔南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黔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民间剪纸是中华民族鲜活、典型的符号象征,浓缩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深挚的民族精神。滇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少数民族多样性和民俗文化特点尤为突出的地区,其中孕育了形式多样的民间剪纸类型,这些剪纸类型广泛活跃在滇西少数民族民俗生活、信仰习俗、生产、仪式等方面,在用途、剪纸纹样和文化意蕴上彰显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剪纸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滇西少数民族剪纸文化已成为建设云南文化大省的重要任务,只有把握由传统认知、社会发展和自身传承方式造成的发展困境,才能充分发挥云南多民族文化共同体的资源优势,为民间剪纸的传承和发展谋求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大学的配合与支持,高质量、高效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园课程文化建设是当前和未来背景下多民族地区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该文研究内容包括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及其文献发展情况、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建设意义与实践等,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等,发现在大学校园课程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当地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实现文化教育的当代功能是必要的。该文旨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激发他们对于历史使命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奋斗精神、奉献意识,使得大学校园课程文化建设更具吸引力、活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传统民居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有重要的实用和艺术价值,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多民族聚居地,久居其地的白族,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地域与民族特色的民居。该文以白族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调查访谈,梳理白族民居类型、价值、保护现状与面临困境,探讨白族民居数字化保护的有效路径,为大理白族民居的保护传承及建筑文化数字化数据库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加强政府的组织作用,强化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规范建筑文化数字化的数字资源标准,助力白族民居的网络传播与营造数字文化的良好传播氛围,将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