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澳门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南端,与珠海特区紧紧相连。整个地区面积16.92平方公里,由澳门半岛、函仔岛,路环岛三个部分组成。 1557年葡萄牙占据了澳门,鸦片战争期间,葡萄牙趁清政府无力招架之机,于1849年赶走清驻澳门官员并提出永久割让澳门的要求,遭到中方拒绝。1887年葡萄牙又一次乘中国边疆危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取得了澳门管理权。但澳门主权一直属于中国,中葡之间在澳门问题上不存在主权的争论。  相似文献   

2.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但是,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通过不正当手段得以在澳门暂住后,就不断扩大其居留地范围。与此同时,还通过一系列诱逼活动,迫使清政府于1887年12月1日与其签订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通过这个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了葡萄牙占据澳门的事实,而葡萄牙则最终获得了在澳门“永居”、“管理”的“合法”权利。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通过谈判就解决澳门问题签署了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至此,被葡萄牙占据数百年的澳门,终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相似文献   

3.
澳门的历史□澳门的文化□澳门的教育编者按: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久管理”澳门。1987年,中国又与葡萄牙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00年过去了,今天,流...  相似文献   

4.
16世纪中叶以后,葡萄牙人逐步占领澳门,并于1887年3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取得了对澳门的行政管理权。我国政府按照“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寻求澳门问题的解决,并于1987年3月同葡萄牙签订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我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终于抖落了历史的尘埃,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相似文献   

5.
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6世纪以后,被葡萄牙人逐渐占领。1887年葡萄牙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正式取得在澳门的永驻权和完全管治权。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澳门回归祖国成为历史必然。1987年中葡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庄严宣告:中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至此,澳门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6.
澳门是中国的神圣领土。40 0多年前被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我国政府为收回澳门作了不懈努力 ,制定了对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澳门基本法》为澳门的顺利回归和未来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将于 1999年 12月 2 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将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发展 ,前途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7.
澳门半岛、仔岛和路环岛组成现在的澳门地区。自秦以降,历属番禺、东莞等县管辖。葡萄牙人自1553年入居澳门后,得寸进尺,逐渐扩张,蚕食中国领土主权。鸦片战争后,葡萄牙殖民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强占澳门。中国人民数百年来为收回澳门进行了种种反抗。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不懈斗争和外交谈判,终使这一问题获得圆满解决。澳门即将回到祖国怀抱,并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的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8.
从1557年葡萄牙开始盘踞澳门一直至1848年,葡方对澳门从未有过主权,而只有居留权和一定的自治权。1849年葡方用武力驱逐了中国所有官吏,强占了澳门,但并没有任何法律、条约根据。在英国的干预下,中葡双方于1887年12月1日签署了《和好通商条约》,并规定:葡国永居管理澳门,未经中国首肯,葡国永不得将澳门让与他国等内容。它虽然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清政府却未丧失对澳门的全部主权。  相似文献   

9.
中葡澳门问题始于明代,自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租居澳门以来,中国政府充分行使对澳门的主权,只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葡萄牙在英国帮助下与中国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始遭破坏,但中国政府并未丧失对澳门的全部主权,澳门仍是中国领土.因此,自那时起,历届中国政府从未在澳门主权问题上让步,并利用一切时机长期开展对澳门恢复主权的斗争.晚清政府延宕澳门划界交涉以限制葡萄牙管理澳门的范围,国民党政府致力于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但由于态度不坚决,最终这一愿望未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及中国政府致力于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87年3月26日签署<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于1999年12月20日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从而实现了中国人们及中国政府梦寐以求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将按照1987年4月13日中葡《联合声明》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是何时何故被葡萄牙占领的?葡萄牙又是怎样攫取澳门主权的?中国人民又是如何为捍卫澳门而斗争的?澳门回归经过怎样的过程?凡此种种,皆有论述之必要。好些问题亦有探讨之余地  相似文献   

11.
清末中葡澳门勘界谈判是1987年中葡达成联合声明谈判前两国政府间的最后一次谈判,由1908年“二辰丸”事件直接引发。晚清政府在谈判中坚持对澳门半岛及其领水的主权,在无力收回澳门治权的情况下,以国民外交成为政府外交之后盾,使澳门勘界问题继续成为悬案,为其最终解决争取了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2.
1553年葡萄牙人始定居于香山澳(澳门),欧式的司法制度引入澳门,因其历史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侦查体制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此一时期澳门侦查体制的特点是:除因“移民”所带来的欧洲法律移植以外,还保留了传统中国的刑事政策,尤其是明清两朝“华夷分治”——化外人归罪原则的适用,形成了“澳门特色”的二元制侦查体制.纵观澳门侦查发展的几个阶段,最终形成了以守澳官——香山知县为代表的中华刑事侦查体制以及夷目(议事会检察官)——兵头(葡萄牙航海队长)为代表的葡萄牙(海外附属地)刑事侦查体制.  相似文献   

13.
英国是清政府最先派驻使领的国家,晚清驻英使领深切体会到西方民主政体的优越性,对其进行介绍传播和实践,而这一过程也正是中国逐步走向近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葡占澳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自1557年葡萄牙人始居澳门开始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止,可称葡占澳门的前期历史;第二阶段为鸦片战争以后,可称为它的后期历史。前期葡占澳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化的交流,但也有不少危害中国的罪恶活动;后期葡澳当局则成了中国近代侵华的凶恶敌人。  相似文献   

15.
<燕行录>是朝鲜时代遣华使臣的工作、生活记录,内容涉及中国地理、风物、文化等诸多方面,是研究中国明清历史和韩中交往史的珍贵资料.明清时代,多种多样的中国小说被引入朝鲜,很多人利用燕行的机会带回了中国小说,因此,<燕行录>中偶尔也会涉及有关小说的内容.透过这些纪录,可以窥见当时朝鲜知识阶层对中国小说的认知状况,也可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小说流播情况,并钩沉明清时代<三国志演义>等中国古典小说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澳门开埠以来中葡对澳门治管权实施的演变及主权问题的审视 ,揭示了澳门法律地位的变化过程 ,认为 1849年以前 ,中国政府实际上执掌着澳门的主权和治权。此后 ,葡人开始建立起在澳门的殖民体系 ,澳门主权动荡 ,但中国政府始终保持着对澳门的所有权。 1999年 12月 2 0日澳门的回归表明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17.
清朝统一回疆之前该地就存在最具地方特色的伯克制度,清统一后,开始对伯克制度进行改革并将其纳入清朝地方官制序列。本文简单论述了清政府这一系列改革,并且对其利弊作了简要分析,认为经清政府改革后的伯克制度起了积极作用,当伯克制度因其自身的缺陷和不再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而被历史废除时,但我们仍可以从中吸取很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历史,从公元前221年建立的秦朝至清朝共二千余年。其政治体制,“天子独尊,宰相统摄百僚”的制度开创于秦朝。经过七八百年的发展,隋朝创立的天子之下“三省六部”制度完善了这种政治体制;创立的科举制度,空前扩大了社会基础。隋朝短暂38年,为隋唐统一天下的草创、为封建社会后期千余年的政治经济发展都作出了划历史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洋务运动标志着晚清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那么,清末“新政”则是晚清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继续。它把洋务运动已经开启的中国军事、文教和经济近代化进程推向深入,同时在政治近代化方面又取得历史性突破,客观上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然而,晚清统治者政治上的保守却使其随晚清政权的倒台遽然终止,晚清近代化进程的继续因之夭亡。  相似文献   

20.
明清以来,中央政府多次派钦差大臣对澳门进行巡视,体现了国家对澳门的统治权。1839年9月,林则徐巡阅澳门,把澳门作为了解世界的窗口、对英斗争的前沿阵地。林则徐巡澳对宣示中央政府在澳之主权与强化对澳门之管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