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平阳,即今天的山西临汾.很多学者认为古平阳是中国戏曲的摇篮,是中国戏曲的发祥地之一.在这里发现了许多珍贵稀奇的戏曲文物,并有很大的价值.它们涵盖了与戏曲研究相关的各个方面,在中国戏曲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平阳地区的文物逐类分析比较,做一个比较全面的价值归总,可以为后人研究戏剧文物提供新的探索和尝试.所以,这个地区的文物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保护文物就成为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戏剧戏曲学是我校独具特色、蜚声海内外的优势学科,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首批重点建设学科,2004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首批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该学科有四个稳定而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1.戏曲史研究:本方向以综合戏曲文物、戏曲民俗、少数民族戏剧、傩戏的研究成果为主要特色,突破戏曲史研究一般以朝代历史为线索,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旧有模式,别开立体、全面、多学科、互相交叉的新格局,突出中国戏曲原本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的基本特性。关注民间戏剧,注重傩戏、小剧种调查研究也是本方向的一大特色。学科带头人车文明教授为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出版专著4部,参编6部。其博士论文《二十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获得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此外,他还在《文学遗产》、《考古》等刊物上发表高质量论文数十篇。2.戏曲文物研究:戏曲文物研究足本学科的重要特色。在方法上,主要通过文物考古与田野调查手段,把地下文物资料、田野调查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研究中国戏曲的发生、发展、繁荣与演变情形,尽量立体地展示中国戏曲的历史面貌。学科带头人冯俊杰教授出版专著6部,参编5部。其主编的《山西戏曲碑刻辑考》是山西戏曲史料的新发现,获山西省第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他与黄竹三教授主编的《六十种曲评注》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此外,他还在《文艺研究》、《戏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高质量论文数十篇。  相似文献   

3.
河南戏曲文物在全国戏曲文物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木雕、石雕在戏曲文物中占据重要位置。它所包含的大量戏曲文化元素,为研究中国民族文化、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无论对于河南戏曲文物研究还是全国的戏曲文物研究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校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冯俊杰教授撰著的《戏剧与考古》一书已于2002年1月由文化艺术 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冯俊杰教授集多年田野调查之所得完成的一部专著。全书共计32万字 ,分引论、神庙考古报告、神庙舞楼的创建和普及、神庙剧场的改革与完善、碑刻与戏曲、 神庙戏曲碑刻考、神庙祭礼与戏曲民俗等八章,含有珍贵的文物图片100张,完整碑文73通 。书中多数章节已在《文艺研究》、《中华戏曲》、《戏剧》、以及韩国《中国戏曲》、台 湾《民俗曲艺》等学刊上发表,本书考述和立论均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尽可能地弥补了以 往戏曲学家不太懂文…  相似文献   

5.
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1990年获戏剧戏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被山西省政府评为省级重点学科,1997年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劳动模范集体”称号。它是全国唯一一家专门以戏曲文物为研究对象的科研教学单位,主要以戏曲文物和戏曲民俗研究为特色,形成了集科研、教学、文物展馆和编辑大型学术辑刊于一体的学科机制,在治学方法上重视田野考察,形成了从文物资料、民俗资料与文献资料三结合的角度研究中国戏曲史的新的思维模式。本所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1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  相似文献   

6.
周贻白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戏曲史研究专家。他最早致力于中国戏曲全史的研究,其继承前贤、肇启后人的拓展之功至伟.周先生的研究重视每一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对戏曲创作演出的影响,重视民间戏曲与宫廷演剧的相互交流,重视戏曲作为舞台艺术的角色行当、化妆服饰,声腔衍变诸方面的综合发展,改变了以往学者只重案头之作,只重考据,只重文辞的偏颇。周先生的研究还注意社会调查,开创了依据戏曲文物、从考古角度研究戏曲发展的新领域,对后世戏曲史研究都有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侯苏 《文教资料》2012,(27):19-21
戏曲选本是中国戏曲史的一部分,研究戏曲作品离不开对戏曲选本的考察。高濂的《玉簪记》是明代传奇中杰出的作品之一,在戏曲选本里屡屡中选,足见其流传之广,深受人们欢迎。通过考察昆腔系统与诸腔系统《玉簪记》的选录情况,可知:由于声腔系统之间的差异与接受方式的不同,形成了《玉簪记》的昆腔与诸腔并行发展的状态,而不是所谓的"昆山腔系诸腔改调歌之"。  相似文献   

8.
孙玫先生的研究范围原本是中国戏曲,因留学英、美而从中国戏曲扩展到世界戏剧.在充分理解印度戏剧、日本戏剧、西方戏剧与西方学术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后,他以游历海外多年形成的开阔、深厚的学养为基础,从世界戏剧的视野观照中国戏曲,深掘并阐释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以跨文化、跨领域的研究方式从事戏曲研究,成为戏曲研究的别是一家.  相似文献   

9.
《宋元戏曲考》是王国维的戏曲集大成之作,其对戏曲的研究在整个戏曲研究史上具有示范性作用,。《宋元戏曲考》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史料完备、论证详尽的戏曲史,并且在书中蕴含了王国维新的美学观念及审美思想,对分析总结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只取沧海之一粟,仅对王国维在书中关于元杂剧、南戏的"自然、意境"说进行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0.
周贻白先生不仅是海内外著名的戏剧史专家,也是第一位专门研究中国剧场史的学者。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当《清华中国文学月刊》、《国剧画报》等刊物,连续发表神庙戏台的文物图片和研究论文之时,先生即已累积了大量中国古代、近代的剧场史料,随后即出版了他的这部《中国剧场史》。书中处处表现了先生十分成熟的戏曲史观,首创之功是四方从同的。尤其是“剧场的形式”一章,概要而又清晰地勾画出了中国戏剧舞台产生和发展演进的历史轨迹;结合民族戏剧的出演需求和剧团组织讨论剧场的民族特征,也值得借鉴;关于神庙剧场的四种形式和茶楼戏园的深入考述,则为我们的继续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庄一拂先生积30年之力,始撰成《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且对剧作家生平、剧作本事、情节源流等,均有考订,实有功于学界。然缘一人之力,为资料或视野所限,本事漏考、误标作者、一目多出、本事误注、生平失考等疏漏亦时而可见。即以庄氏《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考述有误的40余种稀见或已佚剧目,如《鸳鸯扇》、《白乳记》、《梅花诗》、《书中玉》、《金凤钗》、《南楼传》、《一枝梅》、《看剑记》而论,亦多缺失之处,须重新考订,弥补罅漏;对漏收剧目《胭脂云》、《绣图缘》、《紫兰宫》、《双熊梦》等,亦须一一增补。  相似文献   

12.
《太和正音谱》"杂剧十二科"是明初朱权关于元及明初杂剧题材的分类研究。《太和正音谱》的分类延续了宋元时期"科"的类别范畴和说话家数的题材分类传统,形成了"杂剧十二科",首次系统地完成了对杂剧题材的理论概括。虽不全面,但却显示了特别的意义。类别的划分显示了朱权本人慕仙求道的心态意绪,其悲欢离合剧类涉及到戏剧审美的内涵,已有了悲剧喜剧分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戏曲的中和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和精神是传统文化中古典和谐美的大背景,中华民族众多古老的艺术无不蕴涵着这种文化精髓。戏曲是反映社会生活而又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所以必然受到中和审美思想的支配,而戏曲从形式到内容都处处彰显着中和精神。  相似文献   

14.
范泉是上世纪80年代才出现于中国现代学史上的“出土物”。他是名的作家、翻译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学史家。在中国现代学史研究上范泉具有极重要的位置:他是中国现代学史料的拓荒,是大陆研究台湾学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5.
镌刻在汉墓画石像砖等载体之上绚丽多姿的乐舞百戏形象,正是汉代人用另外一种艺术方式保存、遗留给炎黄子孙的珍贵乐舞百戏艺术宝典。而且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形成、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戏曲艺术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华民族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包括戏曲艺术在内的民族艺术的个性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出现"他者化"现象。对此,戏曲艺术必须强化自己的个性,戏曲生产者和创作者应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继承戏曲的文化传统,保持戏曲的传统神韵;全社会都要重视戏曲审美教育,完善当代人戏曲审美心理结构,在不断自我整合中强化戏曲的根本特点,使中国戏曲在全球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戏曲进课堂”活动是近年为教育界和民俗学界所关注的话题,虽然尚未形成热点议题,但由于生成背景与学童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互相紧扣,所以格外凸显出两者交融后的特殊性与重要性.首先,它让两大泾渭分明的西方儿童戏剧教育理论产生了融合的契机;其次,以传统戏曲作为特定的艺术教育普及载体,不仅着重素质教育的培养与提升,也借此强化了本土戏曲艺术的永续发展;此外,它一改传统不人道的教育陋习,体现了以“儿童”为学习本位的进步精神,这在以往是不曾出现过的,故将之视为一种儿童戏剧表演艺术教育的“新范型”实不为过.“新范型”同时也是“戏曲进课堂”活动的实践成果,它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并能引发后续的学习扩散效应.因此对“新范型”的研究需要进行实地的田野考察,透过不同地区和剧种之间的相互比较,则更能彰显其特定的教育作用及各有所长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徐訏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基督教与西方现代主义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反思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徐訏小说的文化反思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为他的小说创作增添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所没有的文化因子,研究这一影响对徐訏的文化反思来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评价了江蛰君《论水浒戏》一多方面的学术价值:肯定江辨明了两类水浒戏曲彼此间对立的政治倾向;理清了水浒戏曲、话本与《水浒传》小说产生的过程,赞扬了歌颂起义英雄的水浒戏,批判了丑化农民起义的水浒戏,并对金圣叹腰斩《水浒》持基本肯定态度;与此同时,本作还对43集电视剧《水浒》的主题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