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aiwan’s economy in the past 20 years. Because of competitive salaries and generous fringe benefits, some famous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ers have become the best choice for students right after graduation. However, such magnetic effect has gradually faded away in the face of implementation of expensive employee bonuses. In a changeable environment, sharing knowledge will maintain 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improve employees’ cohesion. As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is characterized by a low-wage and high-turnover rate, the incurred job insecurities and career uncertainties have begun to force employees to change their cohesion, loyalty to organizations and even to reduce their willingness to share knowledge with others.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C), knowledge sharing (KS)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CB) in the Taiwanes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428 subje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KS has a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 on the OC–OCB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2.
This study proposes a theoretical model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C), knowledge transfer (KT),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CI) in Taiwan’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is employed to discuss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n each construct. In order to recognize what the better model and whether the model will be moderated for different industry chain positions (upstream, midstream, and downstream), this study uses competing models and multi-group analysis. A total of 433 valid responses were collected from 10 Taiwan semiconductor firms’ R&D departments. Through the competing models, we find that supportive culture is better than bureaucratic and innovative culture. Findings also reveal that managers should shape a supportive culture and encourage KT to promote CI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supply chain. KT is a partial mediator between OC and CI. In addition, after multi-group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lture h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with KT and CI.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型”政策逐步“退坡”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研究如何发挥好“非补贴型”政策的接力作用,促进车企高效创新,本文将新能源汽车“非补贴型”政策区分为“技术准入”和“消费支撑”两类,选取2010—2019年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应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从显著性、敏捷性两个维度分析了两类“非补贴型”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动态影响,同时应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区域创新氛围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技术准入”类政策对新能源车企研发投入始终呈显著正向激励效果,且响应更敏捷,时滞较短;“消费支撑”类政策的激励显著性则呈现由强减弱趋势,响应敏捷性相对较弱,时滞较长。同时,“技术准入”类政策的研发投入激励效果受到区域创新氛围单一门槛效应的影响,产生正向调节作用,“消费支撑”类政策的研发投入则受到区域创新氛围双重门槛效应的影响,并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两类“非补贴型”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激励优势,并根据区域创新氛围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的“非补贴型”政策。研究结论为中国制订差别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外部研发合作有利于丰富企业的知识元素和组合范式进而影响其创新绩效,企业内部知识网络会影响其外部研发合作的效能。基于知识组合的视角探究不同类型企业外部研发合作,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学研合作)以及与企业的合作(企业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企业内部知识网络特征(知识组合能力和知识协调成本)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012年—2017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323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大于企业合作;企业知识组合能力会抑制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促进企业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企业知识协调成本会减弱企业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对学研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相比传统的自主研发创新、内部研发,开放式创新条件下寻求外部知识源化,重视非研发创新途径是有效的创新转型策略。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2009-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外部知识源化和非研发创新路径特征、地区异质性和发展趋势,实证考察了其对专利产出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开展外部源化、非研发创新活动的经费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外部研发支出和非研发创新投入比重要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地区异质性显著,空间分布活动存在差异;高技术产业通过外部知识源化和非研发创新整体上对专利产出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利用;而现阶段中国高技术产业外部知识源化、非研发创新与内部研发之间的协同驱动效应呈现出不显著或微弱的负向作用,多样化有效创新路径正向协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研究为高技术产业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探索独特、有效的多样化创新路径提供了有效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Organizations have often implemented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grams to connect employees better and promote knowledge sharing (KS). In the context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EIs), this is particularly valid as knowledge creation and dissemination direct their mission and vision. Academics are one of the pillars of HEIs, where knowledge is created and shared. Nonetheless, as HEIs strive to promote academics’ knowledge sharing culture, the actual behaviour of academics might remain inhibited by numerous issues, namely the organizational. Prior research has been focused primarily on individual, technological and scarce aspects of organizational elements. Therefore,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perationalized by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and trust in academics’ KS in HEIs. Partial Least Square (PLS) method where variance-bas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SEM) was appli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from 257 surveyed academics indicate that organizational climate has an exceptionally strong influence on academics’ KS practices. Additionally,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and trust ha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academics’ KS behaviour.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organizational element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hen understanding and fostering academic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ur in HEIs context.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本文以技术知识为切入点,将其解构为领域知识相似性和架构知识差异性,探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影响,同时,揭示了惯例复制的内在传导机制。结合我国高技术行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元层级回归分析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领域知识相似性和架构知识差异性对创新绩效均存在正向影响;常规惯例复制和柔性惯例复制具有根源性差异,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领域知识相似性和架构知识差异性对惯例复制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领域知识相似性对柔性惯例复制的正向影响更强,架构知识差异性对常规惯例复制的正向影响更强;常规惯例复制和柔性惯例复制的中介效应具有差异化,其常规惯例复制的中介效应均强于柔性惯例复制。本研究揭示了技术知识、惯例复制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有利于指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8.
汪芳  石鑫 《科研管理》2022,43(9):119-126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数据对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实证考察行业中互联网的使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选取行业竞争程度作为门槛变量,以分析行业竞争程度如何影响互联网与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对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考虑到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当行业竞争程度较强时,存在逃离竞争效应,即互联网对创新效率存在促进作用;随着竞争程度的减弱,促进作用也逐渐减弱;当竞争程度超过第二个门槛值时,即竞争程度较低时,这种促进作用转为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对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催生了创新网络多系统共享开放、多主体互动互补、多因素震荡交织等特征的凸显,使得产学研协同创新对资源异质性、知识流动的双重需求日益加剧。该研究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分类别、分阶段探讨了资源异质性与知识流动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态交互效应。研究表明:资源异质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产业生命周期的不断推进,知识吸收对此促进作用经历了 “负向调节效应较大-负向调节效应缩小-正向调节效应加强”的动态调节过程,而知识扩散则经历了“正向调节效应较小-负向调节效应出现-负向调节效应增大”的动态调节过程,为寻找人工智能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治理的突破口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成为大势所趋。合作创新网络中的多元化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创新的关键外部资源,但关于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仍然缺乏,且现有研究往往忽略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不同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可能产生的差异性影响。文章融合社会网络理论、知识基础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依据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合作创新网络,采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负二项回归法,从个体网络视角分析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权变因素与内在机制,检验了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企业知识基础深度正向调节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而企业知识基础宽度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企业知识基础深度对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通过吸收能力的中介实现。研究结论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组织成员的创新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影响组织成员创新行为的重要变量,目前关于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却比较少.本文以中国华南地区的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对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以及信任、知识分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文献研究和系统验证组织社会化、信任、知识分享和创新行为变量信度与效度的基础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组织社会化对信任与知识分享产生正向影响,组织社会化还通过信任对知识分享产生正向影响,组织社会化进一步通过信任、知识分享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即组织成员的信任、知识分享在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网络中心性和结构洞两个方面研究了网络位置与地理位置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133家国内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网络中心度与地理临近性的交互作用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结构洞与地理临近性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集聚创造的优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在其所处社会网络中的位置,而地理空间能够改变信息和资源在网络空间的转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让员工参与到服务创新过程中是研究人员和服务企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自我领导有利于员工创造力的发挥,因此本文对375名服务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了自我领导、自我效能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自我效能在自我领导和员工创新行为间的中介作用.结构方程分析结果表明,自我领导能够显著地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两个维度——创新构想的产生和创新构想的执行,自我效能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领导以自我效能为中介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而且这种中介作用是通过自我效能完全中介于自我领导与创新构想的产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技术创新理论与知识资本理论,首先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机制,以及基于知识资本的中介作用机制,其中将知识资本界定为研发资本、人力资本和创新设施资本三个维度,之后利用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直接影响机制看,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该影响效应存在着行业异质性;从制造业行业异质性视角看,制造业服务化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却是显著的,但影响效应不存在着差异性;从服务要素投入行业异质性视角看,低端服务要素投入对技术创新的服务化效应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高端服务要素投入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中介作用机制看,研发资本、人力资本和创新设施资本是制造业服务化影响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渠道,其中创新设施资本的中介作用效应最大,研发资本的中介作用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15.
跨界搜索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相关研究也非常活跃,但结果仍存在差异。基于此,本文对2001-2019年期间的53篇实证文献、26812个样本的55个效应值进行了元分析,证实了跨界搜索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并且发现,企业的国别差异、行业特征、创新能力能够调节跨界搜索对其创新绩效的贡献程度,中国企业、制造业企业、非高创新能力企业的跨界搜索活动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跨知识边界的搜索均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程度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扩大搜索宽度比加强搜索深度积极影响更大,本地搜索的促进作用比非本地搜索更大,市场知识跨界搜索的积极影响比技术知识跨界搜索更大。  相似文献   

16.
隐性知识显性化与技术创新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采集的部分知识密集型产业企业样本为数据来源,运用结构方程分析了信息资源、制度结构、情境系统因素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影响及它们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资源、制度结构、情境系统因素对隐性知识显性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资源、情境系统因素之间显著相关,具有很强的协同效应;制度结构因素对技术创新绩效存在着间接影响,通过隐性知识显性化而实现;信息资源、情境系统因素、隐性知识显性化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知识整合能力、效果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战略观点研究知识整合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了知识整合能力、知识整合效果与技术创新各因素相互关系的模型,并以华南地区的219家企业为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知识整合能力中的合作能力需要以知识整合效果为中介,才能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知识整合效果也并不是企业产品创新的直接影响因素,而是需要工艺创新作为这一过程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8.
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政策评估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支持其发展。本文收集了2006-2017年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67项创新政策以及专利数量、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数据,通过量化评估政策文本、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创新政策对专利数量、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技术创新规划、研究开发活动、产业化活动等对专利产出、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具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第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政策已经走出宏观勾画轮廓的初级阶段,趋向于专业化和精细化;第三,创新政策存在着对科技成果转化重视不足、核心部门联合颁发的政策较少、力度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球化的竞争,研发团队在企业中的价值已经受到普遍关注,但是它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及内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论述了企业组织结构通过知识吸收能力中介影响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集权程度、反馈速度、部门整合能力对知识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对研发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在集权程度、反馈速度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用,在部门整合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完全的中介效用.本研究在推进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企业研发团队创新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创新为先导,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对要素市场的影响力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是我国在后疫情时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国数字行业上市公司数据,选取数字产业的基础行业即数字产业化部分,构建数字经济行业企业研发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 (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在考虑稳健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即数字普惠金融对数字经济行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通过缓解地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对企业创新能力形成正向的激励效应;(4)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更能显著的起到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