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果小传     
维克多·雨果,法国诗人、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文学生涯长达60年之久,为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贡献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雨果出生于1802年,当时正值拿破"仑帝国的鼎盛时期。祖父是一位普通的木匠,父亲则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雨果天资聪慧,喜欢读书,9岁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就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20岁时因发表诗集《颂歌与杂诗》,获得国王路易十八赏赐的年金。1830年7月…  相似文献   

2.
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26日是法国大文豪雨果诞生200周年纪念日。法国政府已决定:将今年定为“雨果年”,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1852年底,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反对路易·波拿巴(拿破仑的侄子,被称为“小拿破仑”)称帝的起义而被迫离开法国。雨果在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中,写作了许多作品,其中,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相似文献   

3.
拿破仑三世(1808~1873),即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一世的侄子。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1848~1851)、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1852~1870)。1848年革命爆发后,他回到法国,并当选共和国总统。1851年发动政变。1852年宣布恢复帝国,称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依靠工商业与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4.
法国作家雨果的名字读者都很熟悉,许多人读过他的小说《悲惨世界》、《九三年》,但大都不知道他曾写过一封谈及中国的信,一封有关圆明园的信。 雨果的这封信是怎么写出来的呢?原来,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对世界瑰宝圆明园进行丧心病狂的抢掠和焚毁之后,一个名叫巴特雷的法军上尉写信给雨果,征求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在巴特雷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干得“体面而漂亮”。  相似文献   

5.
《拿破仑法典》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民法典,其历史背景是:统一法国民法的需要与欧洲法典化运动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产物与巩固大革命成果的需要;法兰西民族文化与革命激进主义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据新闻媒体报道,今年2月26日,是法国大文豪雨果诞生200周年纪念日。法国政府已决定:将今年定为“雨果年”,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在世界文坛上产生过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小说家、戏剧家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诞生在法国柏桑松市。他的父亲出身平民,在法国大革命时代当过拿破仑军队的军官,是波滂王朝的敌人,而  相似文献   

7.
维克多·雨果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1802年2月26日生于法国贝尚松省的军人家庭。父亲曾随拿破仑转战南欧,后来宣誓效忠波旁王朝,母亲信奉旧教,是王室的拥护者,这对雨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1岁时,雨果随母亲来到巴黎,住在古老的修道院里;中学时代,开始写诗,而且立志“成为夏多布里昂,否则别无他志”。18世纪20年代,雨果政治上从保皇主义转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文学上从古典主义转到浪漫主义。1827年,他发表了剧本《克伦威尔》和序言,完全站到了浪漫主义一边。1831年,雨果发表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这是他的第一部杰出的小…  相似文献   

8.
《情感教育》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之一。这部现实主义小说以拿破仑三世掌控下的法兰西帝国等为背景,真实地描述了1848年前后法国青年人的心态。本文旨在揭示《情感教育》是如何介于历史与小说之间的一种文本。同时文章还试图探讨福楼拜如何在《情感教育》中表现1848年革命至法兰西第二帝国崩溃时期的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9.
维克多·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名将军,后宣誓效忠波旁复辟王朝。母亲也是王室的热烈拥护者。雨果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他的文学活动是从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稿开始的。由于家庭的影响,雨果最初的诗歌大都歌颂保王主义和宗教。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伊斯兰特》获得了小说家诺蒂埃的赞赏。与诺蒂埃的结缘,促使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写了长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艺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艺…  相似文献   

10.
波德莱尔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坛杰出的诗人和重要的文艺批评家,他以一部惊世骇俗的诗集《恶之花》,奠定了在法国诗史上的崇高地位,开启了文学创作的新纪元。 彼德莱尔的《恶之花》发表于1857年,雨果曾热情洋溢地赞扬道:“……你的《恶之花》光耀夺目,仿佛星辰……”,“你赋予了艺术的天空以人所共知的致命的闪光,你创造了新的颤栗。”诚然,当时正值浪漫梦破,世纪病重之时,《恶之花》倾泄出的是一代青年幻灭的忧郁感,诗人企图通过日常生活的荒诞,透视  相似文献   

11.
830年法国戏剧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就是雨果的名剧《欧那尼》的上演!它洋溢着新鲜的反封建和浪漫主义精神,以女主角不爱国王和公爵,却爱应该上断头台的强盗的浪漫故事赢得了法兰西剧院广大的观众的喝彩。雨果用它一举埋葬了统治法国剧坛两百年之久的伪古典主义戏剧,开创了浪漫主义戏剧的新时代。次年,他写成《巴黎圣母院》,又开创了浪漫主义小说的新纪元。如果说,司各特是英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创始人,那么,在司各特的影响下,雨果就是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2.
晚清之际以创作小说《孽海花》名世的曾朴,在上海创立真美善书店,出版《真美善》半月刊,积极倡导对域外养分的吸收,大力介绍西方文学,尤其是法国浪漫派文学,并力图从思想解放的意义上理解法国浪漫运动。曾朴本人也先后翻译了50多部法国文学作品,包括颇具影响力的《雨果戏曲全集》。作为曾朴文学和编辑活动中心的真美善书店也追慕法兰西的文化与艺术品味,试图在本土"造成一种法国式沙龙的空气"。上海现代文坛上喜爱法国文学、浪漫主义及都会情调的一大批作家,构成了曾朴沙龙里的常客。创办真美善书店时期的曾朴也达到了自己一生文学事业的第二次辉煌顶点,最终成就了"中国新旧文学交替时代的这一道大桥梁"。  相似文献   

13.
作家的奇迹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才华横溢,29岁时就创作了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一举轰动了法国文坛。然而,在他40岁时却被查出患有心脏病,而且随时都有恶化的危险。人们都万分担心,害怕这颗巨星会过早地陨落。可是雨果却不悲观,他每天早上都去散步、打拳,有时还跑步、游泳……加强各种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4.
一、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在雨果的创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这部作品起意于青年时代,到流放时才完成;它是整整三十年思考和多年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悲惨世界》不仅是雨果规模最大的一部探讨社会问题的长篇小说,而且是作家整个思想和艺术发展时期的总结。《悲惨世界》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人民生活的长篇史诗,表明雨果特别关心当代生活,同情普通人民,憎恨社会不公平。  相似文献   

15.
夏普兰是十七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诗人和批评家,也是法兰西学院的实际组织者和终身秘书。作为诗人,夏普兰对法国文坛的影响甚微,作为法兰西学院的组织者和批评家,他在当时文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何崇见 《考试周刊》2011,(64):24-27
《九三年》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尝试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来解读雨果在小说中通过人物行为所寄托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他写过大量小说、戏剧、诗歌和评论,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31)、《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9)和《九三年》(1874)都曾翻译成世界上多种文字,在全球广泛流传。雨果的父亲曾在拿破仑统治下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作过城防司令,少年雨果随父住在马德里,那里有一所西班牙贵族学校——神学  相似文献   

18.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他是个多产、多才的作家,在诗歌、戏剧、小说各个方面都有可观的成就。长篇小说《笑面人》是雨果的重要作品之一。作者的政治立埸和小说的主题雨果在青年时期曾拥护过保皇党,但一八二四年以后走向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崇拜拿破仑。一八五一年,他因反对拿破仑第三政变而被迫长期流放;流亡在国外长达十九年。他在流放前和流亡期间,已成为一个坚定的资产阶级共和主义者。一八六九年发表  相似文献   

19.
不再上当     
科佩是法国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著名诗人、剧作家,法兰西语文学院院士,作品有诗集《圣物盒》、《卑微的人》;剧本《过路人》、《为了王冠》等。他成名后,一次法兰西学院选举院  相似文献   

20.
1924年,周瘦鹃在《倔强之嚣俄》(《紫罗兰花片》第十集)中说了法国大文豪雨果——那时译作嚣俄——的几个小故事。其中之一是:雨果在一部书中说到苏格兰人所吹之短笛,有一个词的字母错了,而且是字字皆错。苏格兰人“见之大哗,纷纷诘责,又有多人面告嚣俄,指摘其误。”这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