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招数指津]文章中的“呼应”和“照应”主要是指在内容上的关照与呼应,即瞻前顾后,首尾相接,让读者感到不突然,好理解。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呼应。呼应的设置,既是文章情节的需要,也  相似文献   

3.
当代学者陆正兰在其著作《歌词学》中提出“歌必有呼应”的观点,认为“呼应”是歌词的最基本的结构原则,是其与诗的重要区别所在。那么作为古代歌词的唐宋词是否亦如陆正兰所说?值得关注。本文选取大量唐宋词,分析发现唐宋词确存在呼应结构,主要结构形式有:问答式呼应、排列式呼应、“兴”式呼应、比较式呼应。又有歌词与音乐的呼应,主要体现在音乐呼唤歌词、歌词呼唤音乐两方面。由于:词诞生于歌筵舞席的场所;词乐问的相互需要;词乃为歌唱而作;因而:歌词呼应结构的存在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呼应     
民族曲式结构原则之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其共同与不同因素,相互补充,相互依附,达到呼应。呼应原则是其他曲式原则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呼应     
写作是一种呼应。教学也是一种呼应。写作教学就是呵护并展现言语生命之“呼应”的事项。写作教学的“呼应”不是简单的教师“呼”学生“应”,而是“你”、“我”之间写作生命的彼此养护和分享,是基于真实生活体验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呼应”。呼应的设置,既是文章情节的需要,也反映了作家精妙的构思。它是一种写法,又是一种结构,运用得当能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深化。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抓好呼应,设计严谨的教学过程。不但能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之效果。还能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语言文字中感悟文本魅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高考、2017年高考,全国9套作文题,基本上都是材料作文(北京卷是材料+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之所以"一枝独秀",这是因为,材料作文取材广泛,材料处理弹性大,容易承载命题人的多种命题意向。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考生写作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所以,要想获得高分,行文时必须紧扣"材料",与材料紧密呼应。即要做到文题呼应、前后呼应、首尾呼应,文章内容与材料呼应,才能使文章结构更显严谨。所以,好  相似文献   

8.
写文章要讲究照应。所谓照应是指文章中某些内容在不同部位上互相呼应,使文章具有完整性。简单地说,就是前面说的,后面要有关照;后面说的,前要要有交代。叙事性文章,如果缺少照应,就会使文意不贯通,甚至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我们先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教育今天的孩子应该是全员参与的行为,需要有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地互相呼应。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文章中的“呼应”和“照应”,主要是指在内容上的关照与呼应,即瞻前顾后,首尾相接,让读者感到不突然,好理解,或者是深化与延伸。“呼应”常常指开头和结尾照应,既在内容上有作用,也  相似文献   

1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呼应主题法是作文教学常用的方法,可以为高中思政课教学提供借鉴。高中思政课运用呼应主题法,可以让知识形成逻辑闭合,让思维实现前后呼应,让课程主题更加突出,让情意实现互通升华。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常见的有点题呼应法、情意呼应法、因果呼应法、核心呼应法等,通过教师的相机抉择,或强化课程主题,或突出课程思想,或明晰课程逻辑,或彰显课程核心,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呼应ABC     
于是 太阳金 乡巴白天 月亮温 让夜晚 于是,月亮就是一个“冷美人”。 大自然把一切安排得那样巧妙 太阳 在对 在自 护臀瞥呼应, 气暴珍我至。光芒, 淤上找到黑点, 暖和冷,柔和刚, 宙斯和精灵。,粼、 也是一个完美的呼辱芬叨’ Q际(一指导剧币了朱秀玲) “在对方身上找到光芒,在自己 身上找到黑点,暖和冷、柔和刚”,所 有诗句都在诊释汤个一“完美的呼 应”。读着这些诗句,大拇哥都有些 疑惑:这种对自然的认识和感悟,是 如何进入一个孩子的生命视线,能 让他有如此深刻的体会和表述呢?呼应ABC@王若钰!030024$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众纺路小…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中,句子与句子之间有许多种关系。呼应关系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但是,关于呼应句式的探讨尚嫌粗浅,本文便想以朱自清的名篇<匆匆>为例对呼应句式作一些分析。《匆匆》中的呼应,可以大致划分为两类,即整齐呼应和错综呼应,它们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呼应的方式常见的有:一、开头和结尾相呼应,即所谓“首尾呼应。”如鲁迅的《拿来主义》,开头指出中国由闭关守国转向“送去”的现状,高呼需要“拿来”,其后,文章通过有力的笔锋对此论证,在结尾时,作者果断地说:“总之,我们需要拿来.”这样,首尾相呼,观点突出.  相似文献   

15.
呼应语结构投射对研究双宾语结构有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比"他借我十块钱"、He gave me a book,指出"借"和give都是双宾语动词。然后,本文进一步阐述"他借我十块钱"有两种含义,以及其句子结构的生成。最后,本文又指出"借"和助动词have都有或强或弱的呼应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方芳 《华章》2009,(17)
所谓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呼应艺术,即在教学中导语与结语或前后两个环节互相呼应、相辅相成,以激发学生愉快心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艺术.无论是课堂前的精心准备,还是课堂中的即兴创作,良好的呼应艺术都可以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达到沟通、融会、共振状态,从而成就教学的完美.  相似文献   

17.
赵爱 《成才之路》2013,(2):87-87
文章的结尾是文章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如何结尾取决于文章的内容、文体的性质和写作的具体情况,文章结尾应注重创新。一、照应开头,首尾相连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总是相互联系的,在写开头的时候,结尾已在孕育中了。而结尾又呼应开头,点明题意。譬如《白杨礼赞》的开头和结尾:"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让那些看不起民众,鄙视民众,  相似文献   

18.
主句和从句谓语动词在时态上呼应问题是初中英语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但它们又是有归可循的,现就其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些从句中的动词时态,常受主句调遣动词时态的制约,要根据主句动词时态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这种现象称为时态的呼应或时态的一致(th6S6qu6llC6OfTellS6S)。例如:HeSSk6dt“Isitraining?”变为间接引语为:Heaskedifitwasraining.时态呼应主要体现在名词性从句中,尤其是宾请从句中。本文试图对宾通从旬以及其它一些结构中时态呼应的例外情况作一番分析归纳。1.当主句谓语动词是现在时、将来时或现在完成时时,宾语从句中动词时态不受影响,可根据句子本身意思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态,如:Hesaysthathisfatheris/was/、illbe…  相似文献   

20.
温暖的呼应     
杨伟慧 《江苏教育》2013,(12):65-65
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其实是在不断地呼应着,达到浸润学生心灵,完成教育任务的目的。如果教师的每一次"呼"都能引起学生的"应",同样,如果学生的每一次"呼"都能得到老师的"应",教育该是怎样的美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