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盖巍 《寻根》2024,(1):115-119
<正>开封市博物馆藏中姞鬲,是西周晚期青铜鬲的标准器物,器形精美,纹饰质朴,保存完好,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为研究西周时期青铜器、古代姞姓的源流以及上古姞姓诸方国,提供了有力的文物佐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鬲原本是我国古代一种常见的炊煮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陶鬲。鬲的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类似于现在煮饭的锅,  相似文献   

2.
索氏考述     
正敦煌遗书《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一卷并序》第二《陇右道·四郡》记载:凉州武威郡,出六姓:索、石、贾、安、廖、阴。据《太平寰宇记》:"武威郡六姓:贾、阴、索、安、曹、石。"索氏,出自子姓,商时期的七公族之一,是商汤的后代。索氏望族出于敦煌、武威。索氏的得姓,至今已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望族居于武威郡,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一带。本文  相似文献   

3.
杨潇沂 《寻根》2014,(1):7-10
“姬”为我国最古老的姓之一。《说文》:“姬,黄帝居姬,以水为姓”,周即为姬姓之国。姬最初只作为姓使用,但后代却又将其作为女子专称,兼有美女与侍妾的意义。如《史记·后戚列传》中有戚姬、薄姬、尹姬、栗姬等,可见汉武帝时,姬为女子专称已经成为共识。那么,这一转变究竟从何时开始,又为何会发生呢?其文化意蕴如何?本文不揣浅陋,试为一探。  相似文献   

4.
首姓传奇     
刘专可 《寻根》2015,(1):126-131
一就现有资料看,首姓源流具有特殊性、神秘性、传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源流短。在宋朝以前,我国尚未发现首姓族人。南宋郑樵所撰、收录2255个姓氏的《通志·氏族略》里,没有记载首姓。甚至2010年远方出版社  相似文献   

5.
留姓史话     
杜晓波 《寻根》2010,(5):123-126
<正>留姓是我国的稀姓之一,现全国留姓人口约有1.5万人。留姓主要分布于浙江青田、衢州衢江区、兰溪、松阳,福建永春、晋江、同安、泉州、大田、仙游,江西上饶,广东增城,台湾云林、彰化、台北等地。留姓得姓历史悠久,奉留因为始祖,以会稽郡为郡望。大型聚居地随宗族迁徙而产生变化,东汉两晋时期金华兴盛,唐代以降泉州渐强,均出现留姓巨族。闽系  相似文献   

6.
漫话茹姓     
任崇岳 《寻根》2016,(4):115-118
正茹姓是百家姓中的小姓,全国只有11.9万多人,文献资料不多,研究姓氏的学者也鲜有提及。茹姓是怎么来的,其族源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得知,茹姓来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柔然族5世纪到6世纪中叶活跃在蒙古高原上,在《魏书》《北史》《南史》中柔然被称作"蠕蠕",读作ruǎn(软)。《晋书》称"蝚蠕",《宋书》  相似文献   

7.
郑金洪 《寻根》2010,(1):131-135
<正>回族丁溯源丁姓有汉族丁和回族丁,民族渊源有别。汉族丁始于商、周。商诸侯丁国,为周武王伐纣所灭,国人以丁为姓。姜子牙子姜伋谥号丁,子孙以丁为姓,发族于山  相似文献   

8.
王姓 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源远流长的一姓,同时也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王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种出自于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来衍化为三支王姓。其中一支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另一支是东周灵王太子晋的后裔,因为直谏被废为庶人,世人称为"王家",于是以王为姓。还有一支出自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魏国被秦国灭了之后,无忌之孙卑子逃往秦山,后  相似文献   

9.
正一"红包"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包着钱的红纸包,用于馈赠或奖励。"《现代汉语新词语大词典》释为:"按照民间习俗,送礼钱常用红纸包上,因此借用‘红包’指代礼钱。后来奖金也有用纸包上的,所以也将奖金叫‘红包’,并发展到将各类奖金都称为‘红包’。又引申为贿赂的钱  相似文献   

10.
东阳厉氏     
厉天德 《寻根》2007,(5):111-113
厉氏系稀姓,在东阳却是鼎族。厉氏上可溯于炎帝神农氏,姜太公6世孙无忌谥厉公,子孙以谥为姓,遂改姜为厉。晋末南迁,南朝宋元嘉时惟贤公由婺徙居东阳。入唐,太公49世孙厉文才于夏山置田园建宅墅。厉文才孙厉乾耀举家定居,以山之名合厉之姓,将此处宅墅取名为夏厉墅,后裔在此居住繁衍至今,已1370多年,  相似文献   

11.
堂号与姓氏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姓氏一般起源于帝王的名字,封地,国号,赐姓。姓,在西汉时就已经基本固定了,随着家族史的变化,有的姓消失了,新的姓又产生了。直到现在也有新的姓产生。我家隔壁"任"姓的人  相似文献   

12.
正"汉"这个字是我们汉民族的族称,但它是如何而来的,一般人可能不大了解。要弄清汉族名称的由来,还得需要从"汉"字本身说起。"汉"字繁体为"■",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安州六器《中■》铭文,写作。上面■(难),下面■(水)。造字本义与水流有关。晚期金文字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当今时代再也没有人敢公开乱讲"女子不如男"。但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一语,则始终无法让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五十的"女子"们释怀。由于孔子将"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而且以"难养"定性,在孔子文化日益复兴的今天,孔子是否轻视"女子"?"女子"又应该怎样看孔子?诸如此类问题就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孔子是否"轻视妇女"是一个长期争论而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大理市凤仪城东南约8公里,有个依山环水的小村,名北汤天,百余户人家,皆白族。全村除赵姓16户、李姓3户、段姓2户外,其余皆姓董。董姓的祠堂尚在,又名“国师  相似文献   

15.
鬼名鬼姓     
采诗 《寻根》2004,(3):114-115
对于"鬼"字,现代人的意识里似乎是比较反感的:有谁愿意用它来做人的名字和姓氏呢?不,至于姓什么,那本是承继老祖宗的章法,我等岂敢乱来?让你姓"贾",你决不可姓"甄".要说取名,叫什知不好,非得叫鬼,那不是活见鬼了吗?  相似文献   

16.
正如同中国有姓氏大户"张王李赵"一样,越南也有姓氏大户,姓氏最多的甚至占到国民的近四成。越南人以"阮"姓为最多,全国约有3176.23万人,人口占比高达38%,相当于每2.5个越南人中就有1人姓"阮"。排在第二位的是"陈"姓,全国约有919.44万人,占比11%。居第三位的是"黎"姓,约794.06万人,占比9.5%。排在前三位的姓氏合计约占越南总人口的58.5%,而越南的十大姓氏人口占比则高达84.6%。越南的姓氏数量与约有30万个姓氏的日本相比,  相似文献   

17.
《寻根》2016,(5)
正八姓入闽传说之源流考揆诸史实,中国移民史上并不存在"八姓入闽"。作为一种传说,八姓入闽始于唐代,初为林、黄二姓入闽,唐宋之际演变为林、黄、陈、郑四姓,或黄、陈、郑三姓入闽,至宋代元年间定型为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入闽。明清之后,八姓入闽传说由姓氏族谱进入地方志书、学者著作,并经由地方志书跨区域传播至豫闽台,流传至今,成为中国移民史上著名的移民传说。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高庄村200多位(彡且)姓村民因在办理保险、订购机票、注册学籍、办理驾驶证时,电脑无法打出"(彡且)"字,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陆陆续续改成与当地读音相近的"冼"或"显"姓.  相似文献   

19.
衷氏源流考     
衷鑫恣 《寻根》2020,(1):116-119
“衷”姓是我国比较罕见的姓氏,原本为“哀”。现在主要聚居于福建武夷山市(旧崇安县),江西南昌县、万安县、赣州市,湖北监利县及台湾地区,他处也有零星分布。关于哀氏的概述,郑樵《通志》卷二八载:“哀氏,谥也,未详何王公之谥与。汉有哀章,事王莽。金陵有哀仲,种(梨)。《述异记》宋有哀道训,望出南康东阳。今建州多哀族。”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卷六云:“哀,《后汉书·更始传》:‘王莽使国将哀章守洛阳。’(唐章怀太子)注曰:‘《风俗通》,哀姓出自鲁哀公之后,因谥以为姓’。  相似文献   

20.
禤氏溯源     
禤世航 《寻根》2008,(2):120-121
禤姓是我国稀有姓氏之一,得姓于东汉初。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年),交趾女子徵侧、徵贰起兵,攻占南方城邑。建武十八年(42年),光武帝命伏波将军马援南下平叛,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牛哥随马援南征。建武二十年(44年),马援班师回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