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减数分裂"是整个高中生物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其中牵扯到的变量太多,如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染色体组、一条染色体上DNA、细胞等数量的变化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的误区甚多。教学中,应明确减数分裂的来源,在比较中学习减数分裂,构建一定的数学模型和实物模型,强调核心概念的教学,关注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联系以及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裂图像,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相似文献   

2.
<正>1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是按一定顺序连锁发生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先联会形成四分体,然后彼此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在每个时期,染色体都守着自己的"规矩",而一旦某条染色体破坏了"规矩",就有可能出现染色体异常的配子。于是笔者对  相似文献   

3.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以及二者的比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中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同为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如何区别这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我们往往给学生一个区分它们的标准,即看分裂的细胞中是否存在同源染色体,如果有即为有丝分裂,没有即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如下图(1)被认为是有丝分裂.图(2)被认为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相似文献   

4.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以及二 者的比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中有丝 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同为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 单体分开。如何区别这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我们往 往给学生一个区分它们的标准,即看分裂的细胞中是 否存在同源染色体,如果有即为有丝分裂,没有即为 减数第二次分裂。如下图(1)被认为是有丝分裂.图 (2)被认为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相似文献   

5.
例1 下列各图中一定是减数分裂的是( ). 解析按常规思维可能选答案C或D,因为课本上把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的数量均以二位体为例加以表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实现了同源染色体的两两分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的依据呢?  相似文献   

6.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有很多考查减数分裂的题目.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在遇到减数分裂过程中涉及异常配子产生的题目时,学生常常由于对减数分裂过程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解题时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本人在讲解过程中,紧扣减数分裂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通过以母图为依托,进行分析,发现就可以理清脉络,化难为易.现将讲解过程展示出来,愿与同行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7.
<正>原题再现(2011年高考山东理综卷第8题)基因型为AaX~nY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从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A)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相似文献   

8.
在各级各类的生物学测试中,常会出现根据细胞分裂图像来判断细胞分裂方式的题目。要正确判断此类问题,应牢固掌握细胞分裂的基础知识和细胞分裂的图形特点,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染色体行为、数目等特点,对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分析判断。从染色体行为变化来判断绝大多数生物(二倍体)的体细胞、染色体均是成对存在的,即存在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表现出“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两两分离”这些特殊的染色体行为。而有丝分裂过程及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却没有表现出此类行为。以…  相似文献   

9.
剖析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中的知识陷阱: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不一定都相同,而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也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不一定会发生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通常在卵巢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在输卵管中完成;受精作用在维持了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同时对参与受精的精卵细胞进行了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例1 下列各图中一定是减数分裂的是( )。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按常规思维可能选答案C或D,因为课本上把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的数量均以二倍体为例加以表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实现了同源染色体的两两分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的细胞及配子细胞,我们通常认为无同源染色体的存在。但  相似文献   

11.
"减数分裂"是《遗传与进化》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一方面,减数分裂作为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延续和加深,又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理解遗传定律的本质和生物变异、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因减数分裂过程复杂、抽象,又涉及多个重要且不易理解的新概念,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建议。1强化概念教学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科知识中最为本质和核心的部分。对减数分裂过程的一系列概念,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  相似文献   

12.
1 相关概念 1.1 细胞周期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一个细胞周期包含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周期是针对有丝分裂而言的。对于减数分裂,一定要注意: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共同叫做“一次减数分裂”,经过减数分裂后所产生的子细胞,投有也不再进行连续的分裂。而且细胞周期概念中还有一个“周期性”的意思内涵:一个周期后产生的子细胞又恢复到了初始状态(染色体解螺旋,条数不变,),然后马上进入下一个周期。从这个意义上讲,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连续,已经失去了周期性。所以减数分裂不谈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物》中常有这类题:已知几个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让学生判断该细胞分别处于何种分裂的什么时期。学生解这类题较困难,教学中本人在讲清楚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为学生总结出解这类题目的三步法:第一着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则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若为偶数则再看第二步。分析: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一般都为偶数,所以若为奇数时,则该细胞一定已完成了减数第一次分裂。第二着细胞中是否有同源染色体存在:若无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也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若有同源染色体则再看…  相似文献   

14.
三体的形成原因,一般出于两个时期,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容易发生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移向两极;二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移向两极.在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类遗传病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中有一种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病.教材上说: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会相互分离,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为体细胞的一半.但是,如果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就可能形成21三体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所谓染色体互换、交叉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粗线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中父方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与母方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相互交换部分,并在双线期时出现交叉的现象。据此,我对高中(生物)106页上概括的减数分裂过程图解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1不是所有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互换、交叉现象。例如,大量的实验证明:雄果蝇的精原细胞、雌蚕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基因的重组现象,也就是说,很可能没有染色体的互换。当然是不是没有交叉现象,由于两者的减数分裂过程不易观察,故现在还不清楚。2对在减数分裂…  相似文献   

16.
生殖细胞与体细胞有何不同,这种差异是如何产生?这是减数分裂一节教学中常提到的问题。学生通过知识点的学习,基本上了解了细胞的染色体都是成对的,而每个生殖细胞都只得到了每对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的一半。高等植物和大多数动物的有性生殖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中期,在经过短暂的间期后,子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  相似文献   

17.
<正> 在高中阶段,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是生物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特将其识别方法总结如下,仅供读者朋友们参考。第一步:首先确定细胞内是否有同源染色体而将细胞分裂图像分成两大类:如果有同源染色体,则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如果没有同源染色体,则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相似文献   

18.
图解是对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形象化说明,在涉及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识图题中往往要求确定某图属何种分裂的哪个时期,学生对这类试题往往是无从下手,胡乱猜填答案,结果造成错误。教学中,笔者采用编制细胞分裂图分期检索表的方式,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解答该类试题的方法步骤。 一、编制检索表的特征选取 细胞分裂的过程主要是指染色体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的有规律性的变化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着丝点、纺锤丝、纺锤体的变化过程。例如,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是经过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的形成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在有丝分裂中,虽然细胞内存在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  相似文献   

19.
本刊在1996年第二期刊登了“也说减数分裂”一文。文中说雄蜂是单倍体,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不进行减数分裂。我认为该提法不妥。应该说,雄蜂在配子形成时,进行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首先,雄蜂在形成配子时,包括一次染色体复制和两次细胞分裂,这符合减数分裂过程的模式。所不同的是: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只形成单极组捶体,从而使所有染色体移向一极,染色体是不分裂的,数目也就不减半(仍旧是16条),接着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只产生两个精子,每个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为16条。其次,从结果看,二倍体细胞通过减数分…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减数的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减数分裂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位于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行为.教学中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一起分析、观察、综合、比较讲解.找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了学生对这两部分知识的理解、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