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是目前最常用的获得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农杆菌的Ti质粒包括了复制原点、vir基因、冠瘿碱代谢基因和T-DNA区域。在土壤农杆菌的T-DNA的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和结构是:乙酰丁香酮、T-DNA的右边界、vir基因的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农杆菌Ti质粒的介绍、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的方法、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机理和转化法的影响因素4个角度,深入解读了近几年浙江选考题中涉及的农杆菌转化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发根农杆菌ATCC15834,A4,R1600和R1000诱导黄檗不同外植体产生毛状根。经PCR扩增实验证实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T-DNA片段已整合进入黄檗植物基因组中,HPLC测定结果显示,黄檗毛状根培养物中含有盐酸小檗碱,并且其含量高于黄檗种子苗的叶片和根中小檗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人生长激素基因转化花叶芋及PEG在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人生长激素基因插入pBR322衍生质粒载体pLGV1103 DNA中,通过三亲交配,将重组原粒pLB-9引入携带Ti质粒pGV3850的农杆菌,经同源重组,获得共整合重组体pGL198(hgh)Ti质粒。用叶盘共培养法,将pGL198(hgh)转化单子叶植物花叶芋,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经胭脂碱测定、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分析和DNA分子杂交,证明人生长素基因已整合到花叶芋DNA中。还探讨了聚乙二醇(PEG)在植物转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将农杆菌Ti质粒携带的外源基因转入水稻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经特殊处理的农杆菌C58C1Rif~r菌株,与籼稻悬浮培养细胞共培养时,很少见有细菌的附着,也观察不到纤维丝的形成。但经复合酚类化合物预处理的菌株,与籼稻培养细胞在普通培养液,特别是在复合诱导培养液(培养过的番茄下胚轴切段、胡萝卜细胞及农杆菌的培养滤液)中共培养时,均可发现有较多的细菌附着于水稻细胞表面,并且菌体周围有纤维丝的形成。在复合处理组中,位于pGV3850:1103neo嵌合质粒T-DNA上的NPTⅡ基因及NOS基因在籼稻培养细胞中获得了转移与表达。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育种     
本文对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系统、载体系统及其它转化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着重探讨了农杆菌Ti质粒转化系统,同时对外源基因的表达问题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用转基因植物生产食用疫苗已成为基因工程的新热点。本综述介绍了用农杆菌Ti质粒介导和以病毒为载体制备生产食用疫苗的策略,表明这是一种最经济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前,用转基因植物生产食用疫苗已成为基因工程的新热点。本综述介绍了用农杆菌Ti质粒介导和以病毒为载体制备生产食用疫苗的策略,表明这是一种最经济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癌农杆菌B6S3和T37菌株Ti质粒T-DNA基因(TiT-DNA)在向日葵基因组中的导入与表达,不仅使转化细胞产生特殊的基因产物,并且使之能将D-乳糖作为唯一碳源利用和对某些代谢类似物(BUdR)具有抗性,此外还影响宿主细胞一系列生理生化活动。在无激素和含激素两种培养条件下,向日葵TiT-DNA转化系与相应正常系在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其同工酶基因的表达、蛋白质的种类及比例、游离氨基酸库等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转化系内,有关冠瘿碱生物合成的前休氨基酸具有较高的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0.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植物转基因方法,通过植物表达载体上DNA的加工和转移将外源DNA转运到植物细胞内.主要介绍了根癌农杆菌介导植物遗传转化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用扫描电镜研究了农杆菌与小麦悬浮培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含复合诱导成份的特殊共培养条件下,农杆菌能识别和大量附着到小麦悬浮细胞表面,并形成大量的纤维丝。还揭示了共培养过程中,农杆菌与小麦细胞相互作用的空间关系以及植物细胞壁、细胞状态与农杆菌附着及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用自制的电容放电式电激系统,将质粒pLGVneo2103上的NPTⅡ基因直接导入到烟草叶片组织细胞和玉米、大豆的愈伤组织细胞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卡那霉素选择后,在转化而来的烟草叶片愈伤组织上得到了绿色小苗。经NPTⅡ检测表明,在转化后的玉米和大豆愈伤组织细胞中,外源基因有较明显的表达。这种直接将外源基因导入完整的植物细胞的技术,可以避免因原生质体培养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且在转化受体方面不存在农杆菌Ti质粒介导法所有的物种限制,可以期望,它将在植物基因工程,特别是农作物的基因转化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用野生型Ri质粒和Ti质粒转化烟草和马铃薯细胞获得再生植株后,以Ti质粒为载体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随之建立。  相似文献   

14.
水稻T-DNA插入突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稻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完成,功能基因组学已成为重点研究内容.农杆菌介导的T-DNA标签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具有程序简便,转化效率高,大规模转化等特点.阐述了T-DNA标签法及其改进后的激活标签技术和增强子技术的特点,并介绍了T-DNA插入突变在水稻突变体库的建立中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从而表明T-DNA插入突变技术是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Roi基因在三种植物中转化与表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良的叶圆盘转化法,将Ti质粒上的Roi基因(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转化入一种单子叶植物花叶芋和二种双子叶植物花椰菜和甘蓝的基因组中。在转化后组织当中以及再生植株的苗中,甚至再生植株的无性繁殖后代中均可测得Nos基因的产物胭脂碱的存在。这表明,Ti质粒上的外源基因已经在以上三种转基因植物中得到稳定的整合和表达,新的性状可以随着细胞分裂而传代。  相似文献   

16.
百余年来人类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死亡率最高的前三位疾病在1900年是流感肺炎、结核和肠胃炎,到90年代则是心脏病、癌症和中风。青霉素和多种抗生素起了重要作用。强力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已被成功地用于人的器官相组织移植,此项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抗癌药物紫杉醇(Taxol)原产于紫杉,现在从紫杉树皮中分离出一种真菌能产生紫杉醇。微生物产品包括食品、医药工业用酶等,全世界的年产值已达2000亿美元。 根瘤菌、自生固氮菌及菌根有助于农作物生长及造林,苏云金杆菌(Bt)用于杀虫,利用农杆菌Ti质粒将病毒CP基因或Bt基因转入植物可获得抗病抗虫植物,卫星RNA以及核酶(Ribozyme)可防治植物病毒及类病毒病,已有报道虫生直菌可杀死蝗虫及棉铃虫  相似文献   

17.
利用携带植物表达载体质粒pCambia2301的农杆菌菌株,通过注射渗透法对烟草叶片进行感染转化,组织化学染色检测GUS报告基因瞬时表达的结果表明,在O.D.600值为0.4~0.8范围内的菌液浓度不影响转化效果,感染时间72 h以上可使瞬时表达的阳性检出率达到100%,农杆菌菌株EHA105比LBA4404表现出更强的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土壤农杆菌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壤农杆菌转入外源基因是植物基因工程中的有效手段.为此,对土壤农杆菌转化系统中的载体系统、土壤农杆菌转化植物的分子机制以及土壤农杆菌在基因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9.
抗冻肽是一类能降低细胞间体液冰点的多肽或糖肽,植物表达载体pBCD中含有抗冻肽四联体基因,将GUS基因插入到载体pBCD中对其进行改进,构成新的表达载体pBCDG,并转化农杆菌,以便对被转化植物中抗冻肽表达部位和表达剂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将pUC18-leg质粒上的野豌豆贮藏蛋白基因(leg)与pBR325的氯霉素抗性(Cm)基因连接在一起,构建出中间载体pJG9,通过三亲交配技术,将大肠杆菌中的pJG9转移至含pGV3850的农杆菌中,并选出含整合质粒的农杆菌.利用类似叶盘转化法的方法,将pGV3850上的外源基因转入甘蓝中,在含Cm15/μg/ml和先锋霉素500μg/ml的培养基上,选择愈伤组织并由此再生出转化植株,并得到胭脂碱测定和DNA分子杂交的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