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徐生坛 《班主任》2008,(8):62-63
近日,渎了几则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故事,受益匪浅。以孔子为鉴,反观今天的班主任工作,可以知得失。一、南山之竹仍需修——孔子与子路子路初见孔子时,孔子问他:“你最喜欢什么?”子路轻率地说:“玩剑!”孔子说:“以你的本质,如能再努力学习(文化),那就没有谁能比得上你了。”子路不屑地说:“学习能有什么用呢?”孔子说:“木材要直,必须经过墨线的校正;  相似文献   

2.
《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特别精采 ,生动地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在讨论问题时 ,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循循善诱 ,传神地表达出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那种和谐融洽畅说欲言的氛围 ,令人为之击掌叫绝。但令人遗憾的是 ,当子路发表自己的见解后 ,作为老师的孔子有意或无意地那一“哂之” ,却让人感到有些残忍和不平。这温柔的一“哂” ,“哂”掉了孔子作为“圣人”应有的大度和宽容 ,“哂”出了古代教育思想存在的弊端和缺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正陪孔子坐着 ,孔子很自然地问起各位弟子的志向 ,孔子说 :“你们平…  相似文献   

3.
【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篇》  相似文献   

4.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让学生谈谈各自的理想志趣,问题提出之后,子路率尔而对:“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用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夫子笑了,这就是老师对学生回答的态度,这就是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尊重而又友好 !   其实,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并不欣赏,这是我们从全文中就能够看出来的,但他还是以笑来对待子路,以笑来评价子路,一派师者风范,即使不欣赏,也没有丝毫不满意的情绪。正因为此,子路他们才勇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见…  相似文献   

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一篇很合乎学校教育实际的课文,它不仅反映了教学民主,也反映了孔子的人生理想。学习时,我们不妨打开这篇文章,走进两千多年前孔子上课的那块大草坪,做一回孔子的学生,体会一下远古的课堂气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学生坐好了,老师开始讲课。这是一节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谈理想”。老师先来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大家跟老师学习,千万不要太拘束,我能做你们的老师,只不  相似文献   

6.
赞可夫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魏巍在《我的老师》一中这样写道:“老师,您也许不知道,在孩子的眼里,您是多么的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这质朴无华的语言饱含一种最普通然而又是最深刻的情感和期待——公平,即学生需要教育的公平和公平的教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  相似文献   

7.
正一天,子路问老师孔子:"他人的建议听到了就实行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够听到了就实行呢?"不久,冉有又问孔子:"他人的建议听到了就实行吗?"孔子说:"自然是听到了就马上实行。"子路和冉有请教孔子的时候,公西华都在场,针对老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他请教老师,说:"子路问‘听到了就实行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有问‘听到了就实行吗’,您说‘听到了就实  相似文献   

8.
质疑的价值     
我们这个民族数千年生活在专制压抑下,国民大都以皇上、权威、名人、书本和古之圣贤为真理之标准,但质疑、批判的火花始终没有熄灭。其中“学贵有疑”就是一例。孔子时时教育弟子要“多闻阙疑”。事实上真有弟子敢与他叫板,子路便是突出的一位。一次晋国范氏的家臣佛邀请孔子前去,急于出仕的孔子跃跃欲试,立即遭到子路的“问难”:老师您曾经说过,君子是不到坏人那里去做事的,现在佛在中牟叛乱,老师却要去,这怎么解释?孔子哑然,但还是打消了前往的念头。清代著名学者戴震6岁时读《大学章句》问老师:“《大学》是周朝的书,而朱熹是宋朝人,他怎…  相似文献   

9.
论语今读     
辛天游 《初中生》2013,(5):50-51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问他的学生们:"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意思是,如果有人对你们有知遇之恩,你们将怎么做来报答他们。子路性急,他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是何等宏大的目标!现今的老师如果知道自己的学生如此知恩图报,理想远大,一定会对其赞赏有加。孔子则不然,"夫子哂之"。孔子用一笑表达  相似文献   

1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生动地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讨论政治、学术、志向等问题的情景,既反映了孔子的政治理想,也传神地展示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循循善诱、含而不露的教育风格。 但是,作为老师的孔子对子路的那一“哂”,却实在难以让人恭维,依今天的眼光来看,那是对富有豪侠个性的学生的温柔的扼杀。 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正陪孔子坐着,孔子很随意地问起他们各自的志向:“你们平常总是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想干什么事情呢?”老师的话音刚落,子路就“率尔(轻…  相似文献   

11.
《严是爱,松是害》(《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10期)一文说:“孔子说诲人不倦,但孔子也批评学生,而且批评得十分严厉!子路白天睡觉,浪费光阴,他批评子路‘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事实上,孔子批评的并不是子路,而是宰予。  相似文献   

12.
当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老师孔子坐,孔子说:“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就显得拘束,你们平时不是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想要了解你们从而任用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听了老师的话,子路率先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只需三年功夫,就可以使国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子路的对答,不以为然,报之一笑,对冉有、公西华的回答也是不置可否。后来,其他几个弟子离开,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才对曾皙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必也正名乎     
子路等人向孔子请教治政之道,孔子说了不少至理名言,其中有流传数千年的“正名”思想。《论语》是这样记载的:“必也正名乎!”  相似文献   

14.
子路和冉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孔子一批驳一鼓励,并解释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见《论语·先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每一个老师亦应三思进退,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5.
引子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某一私塾。那天孔子端坐着,他的学生颜渊、子路则恭敬地站在他身边。孔子说:“今日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与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我希望能不矜夸自己的优点,不突出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先生的志向。”孔子说:“能够让老年人安逸,能够让朋友信任,能够让年轻人有所怀想。”师生闲聊,说到今后的志向,那无所拘束的对话令人怡颜。当时及时地记载,并收录《论语》之中,这在今天对广大读者来说是一种幸福。“志向”引出的话题充满了生活味和真实性。从…  相似文献   

16.
交谈与交心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非常善于与学生交谈。一次闲坐,他对弟子们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有人想了解你们,那么会怎么样昵?)循循善诱的引导弟子们畅谈自己的理想抱负,于是子路急切地说出自己的治国安邦之策,随后冉有、公西华也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只有曾点有点迟疑,孔子开导他:“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打消了曾点的顾虑,  相似文献   

17.
(一)孔子善喻子路学习据《孔子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路爱好剑术,不喜欢学习文化知识。一天,孔子见了子路,语重心长地说:“凭你现在具有的才能,如再勤学好问的话,谁都难以赶上的。”子路摇摇头,颇为自满地回答道:“南山上的竹子,用不着加工就是直的,砍来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  相似文献   

18.
事物之间总存在差异性 ,学生也是这样。教育工作既要考虑学生的共同特点 ,同时也应重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 ,学生个体间差异是学生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 ,要注意对象的差异 ,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凡是卓有成效的教育家都十分注意教育对象的个体间的差异。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在教育中就十分注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 :有一次 ,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孔子说 :“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冉有又问 :“闻斯行诸 ?”孔子说…  相似文献   

19.
“教学难.教文化课更难”。这是目前职高教学不用争辩的事实.本应是最有魅力的语文课,长期以来也并不受到学生欢迎。近年来甚至有人声称:“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走进了死胡同!”那么面对课堂上昏昏欲睡的学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责备和谩骂.更不能放手不管。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家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20.
吴锦 《文教资料》2006,(33):1-2
《论语·先进》篇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或简称《侍坐》。这是《论语》标题的惯例,以首句或首句中的语词为题。这段文字也有以“论志”为题的。这是根据内容命题。但细想一下,“论志”实在不能作这一章的独一无二的标题。因为《论语·公冶长》就有孔子与颜渊、子路的“论志”。这次子路还反问孔子,“愿闻子之志”,孔子的回答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另外,《韩诗外传》中还记载了两次孔子与弟子论志之事。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景山,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言者何期愿,丘将启汝”。于是各言其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