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闻的基本功能是告知。即向受众传递信息在新闻理论的概念中,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果等构成新闻的要素无一不是围绕信息“做文章”。所有这些新闻的要素都在执行着告知的使命,这是人们的普遍认知。如果把“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果”等要素的寓意和内涵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新闻还应该有一种延伸的功能——释疑。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只有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新闻才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细节上说,新闻的真实是新闻六要素的真实,即何人(W ho)、何事(W hat)、何时(W hen)、何地(W here)、何因(W hy)、何果(H ow)的真实,如果这六个要素不清楚或不真实,必然将影响到新闻整体的真实性。因此,记者在采访和写作中应对六要素进行详细地了解和报道。但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却经常可以看到新闻六要素中何人以及与何人有关的单位被有意模糊处理的情况。比如,5月17日某报报道:“只为没能尽快喝上一杯水,乘客周某在飞机上对空姐王某恶语相向,并将开水泼…  相似文献   

3.
两方的消息,与我国的消息一样,是对新闻事物的迅速及时、简洁明快的报道。由于对新闻基本要素的交代重点不同,西方的消息又可分两种类型:纯新闻和解释性新闻。纯新闻与我国新闻界的动态消息相似,即采用精练的语言对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报道。纯新闻虽然要求交代何时、何事、何人、何地、何因、怎么样等新闻六要素,但其报道重点在何事这个要素上,而对何因的交代比较简略。解释性新闻虽然也会涉及上述诸新闻要素,但报道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西方的消息,与我国的消息一样,是对新闻事物的迅速及时、简洁明快的报道。由于对新闻基本要素的交代重点不同,西方的消息又可分两种类型:纯新闻和解释性新闻。纯新闻与我国的动态消息相似,即采用精练的语言对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报道。纯新闻虽然要求交代何时、何事、何人、何地、何因、怎么样等新闻六要素,但其报道重点在何事这个要素上,而对何因的交代比较简略。解释性新闻虽然也会涉及上述诸新闻要素,但报道的重点在“何因”这个要素上,即通过对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的挖掘和交代,揭示事件产生的原因,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即更深层次的新闻事实。解释性新闻同样属  相似文献   

5.
1.问:什么叫新闻? 答: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问:什么叫新闻敏感? 答: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即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的鉴别、判断能力。3.新闻的五要素、六要素指的是什么? 答.新闻的五要素是指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这五个词在英文中都以W开始,所  相似文献   

6.
消息写作的难点在导语,这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共识。怎样组织一个好的导语?不仅是刚踏入新闻界年轻记者的难题,也让老新闻工作者着实头痛。翻开教科书,对导语写作的总结是六要素,即五个W和一个H(何事、何时、何人、何地、何因、如何)。而现实写作中,我们发现六要素俱全的导语文字冗长,难以体现“新闻  相似文献   

7.
在编校国际新闻稿件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个地区与时差错位的问题。2006年11月30日晚我值夜班时,对一个已上版的新闻标题《“发现”号航天飞机将于12月7日升空》的准确性产生了疑问。消息来自新华社的通稿,标题是本报制作的,主要的新闻要素(何事、何时、何人、何因)都具备,但我仔细琢磨,发现“何时”和“何地”上有问题。  相似文献   

8.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这新闻五婴素,简单到只要稍有新闻常识的人都知道。但正因它初级,许多新闻专业人员都不朋于研究它,导致在新闻实战中常常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主管采访的副总编在交流时都有这种感受:  相似文献   

9.
廉筠 《新闻窗》2013,(4):91-92
一、导语的发展历程 不同的时代导语有不同的定义。在介绍导语发展历程前,有必要简要介绍新闻的六大要素,即:何人(Who)、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何因(why)、如何(How)。简称为“五个W加一个H”。在导语写作中,常常会出现这些要素的身影。  相似文献   

10.
西方的消息,与我国的消息一样,是对新闻事物的迅速及时、简洁明快的报道。由于对新闻基本要素的交代重点不同,西方的消息又可分两种类型:纯新闻和解释性新闻。纯新闻与我国的动态消息相似,即采用精练的语言对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报道。纯新闻虽然要求交代何时、何事、何人、何地、何因、怎么样等新闻  相似文献   

11.
在编辑新闻稿件的过程中,我发现构成新闻要素的五个“W”,一个也不能丢;丢一个也影响新闻的真实性。 一条新闻要写清五个“W”,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有人叫何因),五个“何”。无论是我们无产阶级新闻界的老前辈,还是西方资产阶级他们的老前辈,都是这样主张的。这似乎已是新闻写作的常识。可有些人偏偏在这个常识问题上发生问题:写新闻只写三个四个甚至只写一个“W”;  相似文献   

12.
节省文字、炼字、炼句,删掉一切不必要的字、句、段,把水分挤出去,使新闻变得扎实、精采。首先是导语,当代导语的写法和过去已经不大一样,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讲究导语必须有新闻五要素,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因,必须一个不少地写在导语里。这种写法一时被奉为金科玉律,成为导语的写作模式。这种5个“W”一应俱全的导语,被西方记者称为“晒衣绳式的导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写法有了变化。他们把导语简化,选择新闻五要素中最主要的要素——一般是  相似文献   

13.
一、5W1H六何法简史及研究新领域 新闻报道一直受传统5W1H——六何法所指导.它最初由古希腊修辞学家赫尔玛格拉斯作为七种"情境"(circum-stance)提出①,即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因、何意、何法(何种方式)②等七个词汇,构成了对某一事件的逻辑学基本分析方法. 1902年,英国作家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JosephRudyard Kipling)首次在英语世界集合了5W1H的六何法概念.他在诗歌《跟鳄鱼拔河的小象》(The Elephant's Child)中写道:"我养了六名忠实的仆人/我所知道都是他们教的/他们名叫何事与为何与何时/与如何与何地与何人③".1917年,5个W又被美国高中新闻课程作为一种教条采纳,从此,事件(What),时间(When),人物(Who),地点(Where),原因(Why)及过程(How)成为了新闻的六个要素,并跨越传媒界,成为管理工作中对目标计划进行分解和决策的思维程序.这六个要素也成为保证新闻客观全面叙述事实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媒体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突发新闻报道想要做得出彩,电视记者不仅要把新闻的"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交代清楚,还要运用一切有效手段,尽可能地捕获现场所有的信息,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些感官综合地传达给观众。  相似文献   

15.
三、帮助编辑部把好真实关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帮助编辑部把好真实关,应该成为听评广播的重要任务。那么,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做这项听评工作呢? 第一、听新闻要素是否交代清楚了。构成一条新闻的要素通常有五个,即:何时、何地、何人(对  相似文献   

16.
事同文异论短长──对成都三报两则社会新闻的评析李青近日对照着阅读成都三家报纸对两起事件的报道,觉得很有趣又很困惑。有趣的是三家报纸对同一事件的新闻要素(何时、何人、何因等)和重要情节各说各;困惑的是不知相信哪家写的真实。我只好三取其二,凡两家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7.
五个“W”,是指新闻的五要素。“W”是五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为什么,这是新闻报道最起码的条件,是新闻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但写  相似文献   

18.
5个W,又称新闻事实的5要素:即何时(What)、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由于每个英文单词开头均为W,通称为5个W.有时,还需要加一个事实要素H,即怎么样(How),共称为六要素.  相似文献   

19.
要善于突出     
如果说,最先出现的导语的特点,是不分主次、平列地叙述新闻的诸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和何故)的话,眼下被称作“丰富型”导语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善于突出。这包括:善于挑选和突出最重要的新闻要素,最美好的图景,最具有新闻价值或最容易使读者感兴趣的部分。这种“从最生动处开始”的写法,比较符合消息写作的规律,也比较适应读者的欣赏口味,是打破从头说起、平铺直叙和空泛概括等弊病  相似文献   

20.
刘磊 《新闻世界》2014,(2):28-29
在当下媒体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突发新闻报道想要做得出彩,电视记者不仅要把新闻的"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交代清楚,还要运用一切有效手段,尽可能地捕获现场所有的信息,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些感官综合地传达给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