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力 《声屏世界》2010,(3):25-26
叫好就是叫座,叫座就是叫好,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可“叫座、叫好”这两个概念一旦被引入到电视经济报道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的经济报道节目是“叫好不叫座”,有的是“叫座不叫好”。如何突破电视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怪圈?笔者认为要在另类视角中寻求突破.从现象中拨云见雾,把经济问题社会化,打造经济报道的“微笑曲线”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2.
“叫座、叫好”这两个概念被引入到电视经济报道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的经济报道节目是“叫好不叫座”,有的是“叫座不叫好”。如何突破电视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怪圈,笔者认为就要在另类视角中寻求突破,从现象中拨云见雾;把经济问题社会化;打造经济报道的微笑曲线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刘永汉 《新闻三昧》2001,(11):50-51
纵观眼下的各种策划式报道,真正能做到雅俗共赏“叫好又叫座”的,其实并不多。凝结策划人诸多心血的新闻作品,经常是“叫好不叫座”或“叫座不叫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窘状?笔者以为有以下两种原因。造成“叫好不叫座”的,主要是策划人过于强调选题的严肃和高雅,过于看重出场人物的  相似文献   

4.
如何突破电视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怪圈,笔者认为就要在另类视角中寻求突破,以从现象中拨云见日、把经济问题社会化、打造经济报道的微笑曲线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5.
黄璐 《青年记者》2016,(14):84-85
今年新春佳节,有周星驰导演的电影《美人鱼》陪伴是一种小小的幸福.小人物的逆袭、反讽式喜剧、悲喜交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夸张表达等核心元素,构筑了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风格.这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一向以文化取向闻名的浙江卫视推出了新的改版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人们发现,像《雅妮专访》、《风雅钱塘》一类的高雅文化类节目已经悄然退出。原因是这些栏目收视率一直排行靠后。在3月举行的在浙江新闻奖的评委会上,评委们一面将选票投给这些已经多年参评的栏目,一面叹息高雅文化类节目叫好不叫座。而高雅电视节目叫好不叫座的问题并非浙江卫视独家遭遇。这种现象已经引起全国电视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如何突破电视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怪圈,笔者认为就要在另类视角中寻求突破,以从现象中拨云见日、把经济问题社会化、打造经济报道的微笑曲线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电视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类型的访谈节目层出不穷,其中《天下女人》和《鲁豫有约》,以其鲜明的个性赢得了自己的受众群体。杨澜、陈鲁豫这两位著名主持人也凭借着她们各自独特的主持风格,获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本文试从策划、定位到主持人风格,对《天下女人》和《鲁豫有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从中得到感悟。  相似文献   

9.
从1996年《实话实说》在全国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攀升。从此电视谈话节目遍地开花,如《超级访问》《张越访谈》《鲁豫有约》《非常接触》等。但不同的节目由于节目定位、话题选择的不同等导致了节目风格迥异。《鲁豫有约》作为一档优秀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其话题选择有着不同的特点,从《鲁豫有约》的话题选择,我们能发现一些谈话节目话题选择的端倪。  相似文献   

10.
"三农"题材电视剧一直是我国电视剧的主要构成之一,但当前其与所处的观众、媒介等"新环境"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叫好又叫座的《马向阳下乡记》以其轻喜剧风格、时尚感和"一独多线"的营销推广模式,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发。这表明,新环境对于"三农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该转换创作观念,创新制作播出模式,以实现"三农剧"的突围。  相似文献   

11.
余梦云 《今传媒》2015,(1):92-93
近几年中国电影产业步入快速增长阶段,电影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好口碑与好票房不一定是成正比的,我们常常看到像《1942》这样叫好不叫座的电影,也看到了很多如《富春山居图》这般叫座不叫好的电影,当然市场上也有很多如《失恋33天》《泰囧》票房好,观众口碑也好,但艺术性不高的电影。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电影受众对一部电影的喜好与评价,中国电影受众的消费心理是怎样的呢?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利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来探讨中国电影受众的心理状况,以及这些心理如何反作用于电影的传播,为中国电影的好票房与好口碑的双收找到一些启示,促进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如今,各种访谈节目充斥着我们的电视荧屏,如《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背后的故事》等。怎样让层出不穷的访谈类节目立于不败之地,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和驾驭现场的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收视率与节目品质之间存在明显错位:“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是什么导致了受众与专家对节目产生不同评价这种错位?本文从受众心理学出发,依据大量收视数据、满意度评价和电视媒体实践.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收视率与节目品质错位的根源。文章观点新颖,富于开创性,论述充分周密,行文条理畅达,对媒体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报业竞争的白热化,越来越多的报人把新闻策划视为拳头产品和秘密武器。然而,纵观眼下的各种策划式报道,如何真正能做到雅俗共赏、“叫好又叫座”,却要认真探究。下面,笔者试就江苏法制报专题报道《超市短秤也惊人》的策划经过及如何实现“叫好又叫座”的,谈点感受。 选题要贴近而不要迎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开门七件事”有六件可以在就近的超市解决。超市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  相似文献   

15.
程华敏 《新闻世界》2014,(11):25-26
在电视频道众多、央视、省级卫视新闻触角无所不至的背景下,地方台的一档新闻栏目何以做到叫好又叫座?安庆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新闻栏目《百姓问政》,坚持群众路线,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各电视台为丰富节目内容,纷纷推出一批游戏类的节目。如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北京台的《欢乐总动员》、中央台的《城市之间》、上海台的《幸福快车》等。这些节目,以其热闹、轻松、健康、活泼,形式别具一格,在观众中叫好叫座,收视率颇高。 伴随着游戏类节目的开播,这类节目的主持人便应运而生。由于这类节目的个性所决定,主持人的风格既不同于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也有别于综艺类节目主持人。这类节目主持人,以其强烈的参与意识,溶入整个节目之中,与节目浑然一体,融洽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林峰 《记者摇篮》2010,(4):56-57
电视节目的质量评价是电视实践中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由于电视节目是精神产品而非物质产品,因此不能够对电视节目用量化式的工厂产品质量评价来评判质量的高低优劣。同时,笔者对完全依赖用收视率调查来评价节目质量的办法也持怀疑态度,因为业内人士都清楚,“叫好的东西不一定叫座儿、叫座儿的东西不一定叫好”是做电视的人普遍经历过的窘境。  相似文献   

18.
一部电影,若老百姓爱看,上座率很高,就“叫座”;若获专家好评,是“叫好”.一般地说,“叫座”与“叫好”是统一的,但也有这样的现象:百姓叫好的,评价并不一定高;评价高的,老百姓不一定爱看.在新闻报道中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要使新闻报道既“叫好”又“叫座”,就必须找好上边的精神和群众脉搏的结合点,即选好坐标点,写出领导和百姓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贾莉 《新闻传播》2010,(7):40-40
目前来说,国内访谈节目数量实在不少,节目形式也是请名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本文通过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在陈鲁豫主持的《鲁豫有约》、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两个节目中作为节目嘉宾,研究同一个主持人在不同的访谈类节目中出现时因为节目风格、受众定位不同等原因所做出的不同表现以及不同节目中主持人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风格引导嘉宾的。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岁末,经历了婚变、情变的梅格·瑞安以一部温馨浪漫的《穿越时空爱上你》重树她“美国甜心”的形象。影片导演詹姆斯·曼高德在好莱坞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之前执导过《警察帝国》和《失魂女孩》,虽然两部片子都是叫好不叫座,但还是让很多影评人不吝赞美之词。这次曼高德另起炉灶,执导这部爱情喜剧,希望能用讨巧的情节和明星效应为自己在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